DSC_4973-1.jpg

本團從頭到尾小插曲不斷,吃早餐時又出現一個。

我的眼睛有點不管用,竟然找不到吃早餐的地方,因為餐廳上面沒有標示,當大門關著時,從外面看有點像會議室。

好不容易七點開了門,我走進去看,ㄟ真的是餐廳。這裡是給團客用早餐的地方,散客在另一間餐廳用餐。

DSC_4908-1.jpg

餐廳內全是圓桌,早餐的種類豐富,口味多元,沒有因為餐廳的不同而打折,當然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當我正在用餐時,耳後突然傳來一聲重重的撞擊聲。

原來有一位大姊摔倒了。

更糟糕的是,她摔到後腦杓。

領隊急忙跑過去,要她坐在地上十分鐘都不要動,讓頭腦清醒一下。

當我吃完早餐後,她才從地上慢慢爬起來。

幸好神智清楚,還可以走動。

原來她是因為踩到地上一條香腸而滑倒。

(想必是前面夾菜的人不小心讓香腸掉到地上,然後又不願花時間把它撿起來。

DSC_4907-1.jpg

我們今天預約的時間是八點半。旅館離阿蘭布拉宮不遠,一下子就到了。因為還不到預定時間,領隊先帶我們走到中午用餐的飯店(Holel Alixares),讓剛剛滑倒的大姊在大廳內休息。

DSC_4913-1.jpg

大姊正用冰塊冰敷後腦杓,還好沒異狀,真是謝天謝地!

馬賽克.jpg

阿蘭布拉宮是行程上重要的景點,這位大姊主動表示因為身體有恙,無法參加。領隊怕口說無憑,急忙在櫃檯上手寫切結書。

我們這個旅行團真的是大小風波不斷。從前幾天發生的中餐廳有客人開門撞到鼻樑,隆達的鬥牛場差點『丟』人,今天早上大姊又撞到後腦杓,真的是考驗領隊的臨場應變能力。

DSC_4915-1.jpg

很多人用念英文的方法來念西班牙文,『Alhambra』就變成『阿罕布拉』,事實是,西班牙語的『h』不發音,也就是不管這個『h』是在字首、字中或字尾都不發音,所以,『Hola』應念成『ola(歐拉)』,『Alhambra』則為『alambra (阿蘭布拉)』。

阿蘭布拉宮大概是這個行程裡面我最熟悉的景點,不是因為它是世界文化遺產,西班牙必遊古蹟,而是因為我在加州曾經住在阿蘭布拉(Alhambra),這地址寫過幾十遍,想忘也忘不掉。

上文有提過,為什麼加州會有很多西班牙語的地名?那是因為西班牙曾在這裡殖民過,所以,很多地方都用西班牙語取名。

----

由於太多人想要參觀阿蘭布拉宮,阿蘭布拉宮為了控制團體入園的人數,必須向其授權的代理商事先預約。

這張票是『Alhambra General』,15.4歐,可以參觀三個地方 -  納斯里宮(Palacies Nazaries)、赫內拉利費宮(Palacio del Generalife)和阿卡乍宮(Palacio del Partal Alcazaba),每進一個景點都必須再刷票上的條碼,所以,票一定要收好。

我們預約的時間是早上8:30進入納斯里宮,票上(下圖)也有註明。

西班牙有句諺語說『如果你死前都沒來過阿蘭布拉宮,這輩子算白活了。』

領隊說,她曾經帶了一團因為預約不到只能放棄入園,千里迢迢而來,竟然入寶山空手而回,我真不敢想像那一團遊客難過的心情。

 

IMAG1000.jpg

我們抵達時已經有好多觀光客等著入場。

DSC_4918-1.jpg

西元889年的阿罕布拉是在原本羅馬防禦工事的遺跡上蓋的小小堡壘,完全阿拉伯風格,之後有很長時間被忽視不管而成廢墟,

直到13世紀中期被格拉納達酋長國第一個統治者穆罕默德 一世 ibn   Nasr (或 Muhammad ibn al-Ahmar)在廢墟上重建。

穆罕默德一世也是納斯里王朝(Nasrid  Dynasty 1230~1492)的創建者,納斯里王朝總共有23個國王(sultan)統治過格拉納達,一直到穆罕默德12世於1492年向西班牙亞拉岡和卡斯提爾國王投降為止。

納斯里王朝是伊比利半島統治最久的穆斯林王朝,超過250年,統治過格拉納達最明顯的證據就是『阿蘭布拉宮』。

穆罕默德一世的綽號是『al-Ahmar』阿拉伯文是『the  Red』紅色的意思,因此這座宮殿又稱為『紅宮』或『紅色城堡』(Alhambra)。

阿蘭布拉宮正式的英文名稱為『Alhambra, Generalife and Albayzín, Granada』,也就是『阿蘭布拉宮、赫內拉利費宮和阿卡乍宮,格拉那達』

阿蘭布拉宮是伊斯蘭教世俗建築與造園技藝完美結合的建築名作,以及阿拉伯式宮殿庭院建築的優秀代表,於198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之中。

宮牆外圍有30米高的石砌城牆,外觀看來堅實質樸,絲毫不像一般的王宮。

阿卡乍堡(Alcazaba )

DSC_4924-1.jpg

踏進大門後還要走一大段路才到梅斯亞爾宮(又稱梅斯亞爾廳)。

DSC_4927-1.jpg

DSC_4929-1.jpg

DSC_4930-1.jpg

DSC_4931-1.jpg

經過下圖的馬丘卡中庭(Patio  de  Machuca)右轉就是納斯里宮了。

DSC_4932-1.jpg

大多數人認為的阿蘭布拉宮就是『 納斯里宮』。

納斯里宮包括三個宮殿,分別建於不同時期,都完成於1391年,包括 :

梅斯亞爾宮(Mexuar Palace) --- Ismail(1314~1325)&  穆罕默德四世 (1362~1391)

科馬萊斯宮(Comares Palace)  ---  Yusuf I(1333~1354)&  穆罕默德四世(1362~1391)

獅子宮(Palace of the Lions) --- 穆罕默德四世 (1362~1391)

納斯里宮地圖

納斯里宮.jpg

進入這個大門就是梅斯亞爾宮

DSC_4933-1.jpg

穆罕默德一世是第一個搬進阿卡乍堡(Alcazaba)居住的國王,當時並沒有興建新宮殿的記錄,一直到Abu l-Walid Ismail。只有梅斯亞爾宮留到今日,因為Yusuf I把其他建築完全銷燬,Abu l-Walid Ismail開始改建科馬萊斯塔、香桃木庭院和澡堂。這些改建工作在穆罕默德四世時完成。穆罕默德四世把這些改建工程加入梅斯亞爾宮,後來還擴建畫廊(後來的馬丘卡(Machuca))和獅子宮,整個建築群就稱為納斯里宮。

梅斯亞爾宮是阿蘭布拉宮裡最古老的部分,用於蘇丹辦理公務的廳堂,聽政、判決的地方。

我們進入梅斯亞爾宮時已經有很多的遊客,我在網路上找了一張較能看出梅斯亞爾宮全貌的照片。

the-mexuar-alhambra-palace-granada-spain-bfpr8n.jpg

梅斯亞爾宮的皇室徽章

DSC_4936-1.jpg

阿蘭布拉的建築師最在意的是,無論空間的大小,儘可能地裝飾每一個空間,我們可以看到建築師的設計理念在宮內每個角落盡情揮灑。

穆斯林藝術禁止代表性人物,所以這裡沒有人物畫像,但是裝飾主題非常多元,古典書法被拿來作為裝飾,特別是草書與庫法體(cufica)的銘文,其一再出現的包括:納斯里王朝創始人的 «sólo Dios es vencedor»(唯有上帝是勝者)及其他不同的詩句。

對我們這些看不懂阿拉文的遊客而言,國王的銘文就有如美麗的圖案,怎麼看都是藝術佳作!

納斯里宮最常用到的建築元素是風格化的植物圖樣、交錯的裝飾及菱形的網格。

DSC_4939-1.jpg

梅斯亞爾宮後面的祈禱室(Ortory)

DSC_4945-1.jpg

遠處教堂就是阿爾拜辛區的聖尼谷拉教堂

DSC_4950-1.jpg

再拉近一點

DSC_4951-1.jpg

從梅斯亞爾宮步入科馬萊斯宮之前有一個明亮而精緻的中庭作為過度。

DSC_4954-1.jpg

中庭南向

DSC_4955-1.jpg

伊斯蘭教禮拜前必須洗淨,所以禮拜堂前面有水池或是淋浴設備,阿蘭布拉宮內到處可見小水池,可能跟伊斯蘭教有關。

DSC_4956-1.jpg

DSC_4957-1.jpg

香桃木庭院(Patio de los Arrayanes or Court of the Myrtles)長36米寬23米,從古以來有很多名字,目前的『香桃木庭院』是因為香桃樹叢圍繞在中間這個池塘而得名,因為香桃樹明亮的綠色和白色大理石舖成的庭院形成強烈的對比,也有人稱之為『池塘庭院』(the Patio of the Pond)或是『the Reservoir』

環繞香桃木庭院周遭的幾間房子是科馬萊斯宮,它曾經是國王住的宮殿,包括船屋(Hall of Boat)和使節廳(Hall of Ambassadors)。

當初Yusuf 一世蓋這個宮殿的時候,要求建築師蓋出讓訪客『驚豔』的宮殿,可是他有生之年都沒有看到這個宮殿完成,直到穆罕默德四世才蓋好。

下圖後面高高四方形的建築就是科馬萊斯塔(Comares Tower)裡面有使節廳,是宮裡最大最豪華的廳堂。

蘇丹在這裡接見外賓,牆上複雜的花紋取材於貝殼、花和星星等大自然中的要素。

香桃木庭院是阿蘭布拉宮最吸睛的地方,常常出現在網路、明信片上,我在這個庭院徘徊許久,各種角度都拍到了,只想將這裡的影像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裡。

科馬萊斯宮的正面就在鍍金室(Patio of the Gilded Room)的南面。

DSC_4974-1.jpg

DSC_4977-1.jpg

DSC_4982-1.jpg

香桃木庭院南側的阿拉伯迴廊後面就是查理五世宮。

DSC_4998-1.jpg

摩卡拉伯廳(Sala de los Mocárabes)是獅子宮裡面裝飾最質樸的房間,它位於宮殿的老入口,其名來自於被蜂巢構造覆蓋而得,但卻因1590年一場火藥爆炸,屋頂掉下一部分,廳內可以分為二部分,左邊有一個橢圓形拱頂覆蓋著,上有1636年的鐵格柵欄,以防屋頂再次掉下來,牆壁上有灰泥紋章及納斯里座右銘。

阿蘭布拉宮以前是彩色的,只是顏色隨著歲月的經過慢慢褪掉,如果我們將現在看到的白色浮雕裝飾想像成彩色的,腦海裡應可以浮現一座色彩繽紛的絕美宮殿。

DSC_4990-1.jpg

DSC_5008-1.jpg

使節廳是宮中最氣派雄偉的大廳,這裡曾放著寶座(throne),也是官方接待客人的所在。大廳完全被裝飾銘文所覆蓋,小龕、拱門、牆壁和更衣室完全被詩歌所覆蓋。

DSC_5004-1.jpg

根據Fernández-Puertas的說法,使節廳的屋頂代表伊斯蘭樂園裡的七個天堂,上帝的寶座在第八個天堂。

DSC_5003-1.jpg

DSC_5001-1.jpg

獅子庭院(Patio de los Leones),長28公尺,寬16公尺,周圍是迴廊,迴廊總共有124根柱子,環繞獅子庭院四周的建築就是獅子宮。

獅子宮是整座阿蘭布拉宮裡面最亮眼的建築,光、水、顏色和細緻的裝飾交集成感官的極致享受。這個宮殿裡少了抽象及幾何圖飾,而是強調自然風格。

走進獅子庭院不僅是一場視覺饗宴,也讓我看見天堂。天堂在哪裡?

水從石獅的嘴中汩汩地流出來,匯集到前方的圓形溝渠再分流到四個渠道,代表四條河名為水河、乳河、酒河、蜜河,最終流到最末端的水池裡,建築師巧妙地從這四條溝渠帶出伊斯蘭教的『天堂』境界。

古蘭經中對天堂有詳盡的描述,伊斯蘭教的天堂就是我們稱的『樂園』,樂園總共有七層,最高層的樂園即稱之為『天堂』。

樂園可細分為一百個等級,每兩等之間的距離,如霄壤之遙。『天堂』為最高級,樂園四河由此湧出,上面就是真主的寶座。

獅子中庭的中間是由12頭石獅子馱起的水池,獅子宮因此而得名。

國王廳

DSC_5013-1.jpg

室內拱門大部分都是假的,沒有結構,他們的功能只是裝飾用。

DSC_4987-1.jpg

有些人一進到獅子庭院的長廊就被精雕細琢的廊柱所吸引,有些人為廊柱縫隙透過的光線所迷醉,結果是顧得了上面,卻顧不了下面...誰會想到大理石走廊中間竟然有個小水池?因此就一腳給它踩進去了。你問我怎麼知道?因為我聽到有位美麗的小姐慘叫一聲,然後水池旁濺出來一攤水。

DSC_4986-1.jpg

我走進納斯里宮就被屋頂、牆壁、拱門、窗框、柱廊上精緻的圖案所吸引,有些是複雜細緻的圖騰,也有些是簡單的幾何圖案,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無限重複。

這樣的裝飾構想來自偉大時期的格拉納達安達露西亞藝術。

藝術家們受到拜占庭和阿巴斯建築(Abbasid architecture)風格的影響,他們在建造納斯里宮時採用無止境複製相同元素的方式來做裝飾。

納斯里宮充分使用了700多年來穆斯林在伊比利半島曾經創造和發展的諸多元素如馬蹄形的拱門,等邊四邊形的格子、Almoravid 棕櫚,或是後二者的綜合體,以及高蹺拱門、鐘乳石屋頂的創新元素。

這種創新構想的柱子和鐘乳石出現在許多房間,還有幾個宮殿的室內用花紋和文字來裝飾。

但是,1492年基督教國家奪回格拉納達以後,這些征服者藉著重新粉刷房間、抹去繪畫和鍍金裝飾,家具重新染色、拆毀或是丟掉的方式來改變阿蘭布拉宮原本的風格,獅子宮裡面的裝飾因此看得到受基督教文化的影響。

DSC_4988-1.jpg

DSC_4992-1.jpg

DSC_4993-1.jpg

下圖這位小姐從獅子宮開始跟著我們遊覽阿蘭布拉宮...原來是要我幫她拍照。

DSC_5010-1.jpg

獅子宮的中庭

DSC_5012-1.jpg

環繞獅子宮四周的迴廊分別通往三個內殿,南邊是亞本塞拉廳(Sala de los Abencerrajes),北邊是雙姊妹廳Sala de las Dos Hermanas),東邊則是國王廳(Sala de los Reyes)。

DSC_5017-1.jpg

DSC_5018-1.jpg

亞本塞拉廳名字來自於亞本塞拉騎士在此被斬首,雖然專家無法確定是誰下令或當時是哪個王朝,但是,在大廳中間的大理石噴泉上有銹污漬覆蓋,代表亞本塞拉騎士的血跡。

亞本塞拉廳的觀賞重點是蜂巢芎頂。陽光從蜂巢芎頂的16個窗戶灑落地面,有點像8個戴面具的阿拉伯女人,既美麗又神祕。

DSC_5023-1.jpg

大廳地板舖設大理石,並設具有小噴水池和一條小水溝,將水帶入獅子中庭。

DSC_5025-1.jpg

雙姊妹廳(Sala de las Dos Hermanas)位於獅子宮北側,『雙姊妹』得名並非來自一個美麗的傳說或是某個重大的歷史事件在此發生,而是因為兩個大如雙胞胎的大理石石板位於雙姊妹廳的地板中。

雙姊妹廳的屋頂好像鐘乳石(muqarnas)的裝飾是獅子宮裡最精彩的部分。

完美無瑕的蜂巢結構(鐘乳石)芎頂,其採光非常講究,光源來自側邊的小窗戶,隨著陽光的強弱變幻,芎頂有如一個萬花筒,閃現美麗豐富的光芒。

DSC_5038-1.jpg

大廳的牆壁覆蓋著灰泥鏤空雕刻,極其精緻的圖案好似蕾絲鋪蓋著整個牆面。

DSC_5040-1.jpg

窗戶周圍的阿拉伯式花紋(Arabesques)

DSC_5049-1.jpg

DSC_5052-1.jpg

DSC_5053-1.jpg

DSC_5054-1.jpg

DSC_5055-1.jpg

達拉塞花園(Daraxa's Garden or Court of Lindaraja)有翠柏、金合歡樹、橘子樹和黃楊木圍繞著中央的大理石噴泉。

DSC_5057-1.jpg

DSC_5062-1.jpg

DSC_5063-1.jpg

DSC_5064-1.jpg

前面是帕塔爾花園(Jardines de Partal)後面是貴婦人塔(Torre de las Damas)

貴婦人塔是阿拉伯時期最重要的建築之一,因有巨商居住其中而得名,它曾有不同的名稱,依據居住的人而異。

它的裝飾元素也是阿蘭布拉最古老之一。開始建設時則被稱為帕塔爾(Patal),意指門廊,因為前面有長方形水塘,對照著五個拱門所組成的門廊。

DSC_5071-1.jpg

DSC_5066-1.jpg

聖瑪利亞教堂

DSC_5081-1.jpg

DSC_5080-1.jpg

DSC_5082-1.jpg

DSC_5083-1.jpg

查理五世宮(Palacio de Carlos V)其實在香桃木庭院後面,不過因為兩個地方沒有互通,還是得繞一大圈。

查理五世拆除了冬宮,興建了查理五世宮,這個宮殿在阿蘭布拉宮回教建築群裡顯得特別突出,彰顯基督教國家奪回政權後對阿蘭布拉宮伊斯蘭文化特質的改變,可惜沒有興建完成。

查理五世宮是我們在歐洲常見的建築,宮殿運用大量古典主義素材,像鑿紋石塊、銅壁環等,是西班牙最具代表性的文藝復興建築。

厚重堅實的方形建築高17公尺,寬63公尺,當我們踏入宮殿的時候,意外被圓形的庭院嚇到,真是令人跌掉下巴的建築構思。這座宮殿只有南面和西面有外牆的裝飾,北面和東面則因與阿蘭布拉宮相連接所以沒有裝飾

DSC_5085-1.jpg

DSC_5086-1.jpg

查理五世希望在阿蘭布拉宮附近興建一個符合皇帝身分的永久住所,同時又能徜徉在優美的庭園裡,因此就請建築師 佩德羅‧馬丘卡(Pedro Machuca) 興建宮殿。佩德羅愛好文藝復興風格,所以就有了這棟不同凡俗的建築。

這個宮殿從1527年開始興建,直到1957年才完成,其中經歷好幾個階段:建築基金短缺、暴亂等等,有一段時間還因為被忽視,屋頂就倒塌了。

中庭由32根圓柱環繞,分上、下兩層,下層採用塔斯干柱式,上層則是愛奧尼克柱式,庭院的構造透露出羅馬式的建築風格。

DSC_5090-1.jpg

DSC_5095-1.jpg

DSC_5097-1.jpg

酒門(Puerta del Vino or Wine Gate)應該是阿蘭布拉宮最老的建築,可回溯到穆罕默德二世的年代。自從1556年,阿蘭布拉宮的鄰居將他們喝的酒留在此地就可以不用課稅,這可能是當初取名為『酒』門的由來。

DSC_5099-1.jpg

赫內拉利費宮和納斯里宮主殿分別建在兩個山頭上,沿着往夏宮的步道走,首先看到『上阿蘭布拉』。

alhambra map.jpg

DSC_5108-1.jpg

兩旁是經過精心修剪的大樹具有遮陽效果,還可以透過中間的縫隙欣賞兩旁的風景,

DSC_5110-1.jpg

DSC_5111-1.jpg

聖佛蘭采斯哥修道院

DSC_5113-1.jpg

DSC_5114-1.jpg

右邊上方三層樓高的『水之塔』當初受到拿破崙軍隊離開格拉那達摧毀大半,只有部分保留下來。

DSC_5115-1.jpg

DSC_5116-1.jpg

DSC_5117-1.jpg

DSC_5118-1.jpg

玫瑰園

DSC_5119-1.jpg

赫內拉利費宮(Palacio de Generalife)建於13世紀,甚至早於科馬萊斯宮。

宮內兩端有兩排建築物,中間由水渠中庭(Patio de la Acequia)連接,提供蘇丹(即國王)想要遠離公務或是皇宮的選擇。

水渠中庭長48.7公尺,寬12.8公尺,是赫內拉利費宮最重要的部份。水道周圍有幾個小噴泉,兩端有花壇、柱廊、涼亭框架以及蘇丹花園,中庭栽種番石榴灌木、橘子樹、柏樹和薔薇。

赫內拉利費宮雖美其名為『宮』,但是外觀樸實無華,不像是座宮殿,倒有點像花園,被認為是維護最好的安達盧斯式中世紀花園,也是最古老的摩爾花園之一。

DSC_5123-1.jpg

DSC_5127-1.jpg

DSC_5129-1.jpg

DSC_5130-1.jpg

柏樹中庭位於左邊(Patio de los Cipreses),有一個由香桃樹包圍的池塘,池塘中間還有一個石頭噴泉的小池塘。

『柏樹』中庭的名字來自於陽台旁邊的老柏樹。

DSC_5135-1.jpg

DSC_5136-1.jpg

DSC_5138-1.jpg

阿蘭布拉宮承載了摩爾人的歷史,是摩爾人(阿拉伯人)遺留在西班牙的伊斯蘭建築瑰寶,也是回教藝術在西班牙的顛峰之作。

當穆罕默德 12世向基督教國家亞拉岡和卡斯提爾國王投降後步出阿蘭布拉宮,他熱淚盈眶望著遠去的宮殿不禁發出摩爾人統治伊比利半島700多年最後的嘆息。

摩爾人在阿蘭布拉投下許多心力,以為可以永遠佇留,可是,格拉納達畢竟是別人的土地,霸佔久了還是得還的。

----

午餐在阿蘭布拉宮附近的  Hotel Alixares  用自助餐。

這個餐廳的食物種類雖然不多,但每道菜都很合我的口味,原來西班牙菜也可以這麼好吃。

DSC_5143-1.jpg

DSC_5144-1.jpg

DSC_5145-1.jpg

DSC_5147-1.jpg

吃飯中途還有人現場開唱助興。(可能是要促銷錄音帶吧?)

DSC_5150-1.jpg

DSC_5151-1.jpg

我對這間餐廳印象最深刻的除了美味的餐點外,還有親切的領隊幫我削蘋果,這可是我多年來出國旅遊的第一次。

話說,我用完餐正要走出餐廳的時候看到領隊一人正獨自吃著水果,我連忙走過去致意一下。

領隊問我有沒有吃這裡的蘋果?我說,吃得太飽了,忘了拿。

領隊說這裡的蘋果又脆又甜,不吃可惜。她馬上削一個蘋果給我。真的好吃耶!謝謝領隊!

DSC_5152-1.jpg

DSC_5153-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ne 的頭像
    Jane

    YoYo's Garden

    J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