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0191031_162328.jpg

格魯茲宮(Palace of Queluz)位於仙達(Sintra)自治市的格魯茲,離佩納宮有點距離,也是歐洲最後設計的偉大洛可可式建築之一。

瑪麗亞一世是若澤一世的長女,1760年瑪麗亞與叔叔彼得王子結婚,當年新娘25歲,而新郎已經43歲了。近親結婚現在看來不可思議,但200多年前的皇室為了保持血統純正,結婚當然要親上加親了。

瑪麗亞一世(Queen Maria I)在若澤一世過世後即位,其夫彼得王子亦成為彼得三世。瑪麗亞一世在位時勵精圖治,葡萄牙經過一段相當和平和穩定的時期。

格魯茲宮以前是皇家住宅,後來被彼得三世(Dom Pedro)改造成避暑勝地。1794年11月當阿茹達宮(Palace of Aju)被焚毀以後,皇室便長住格魯茲宮,直到1807年拿破崙的軍隊入侵並且佔領葡萄牙,廢黜了若昂攝政王的職務,葡萄牙王室集體逃亡巴西為止。

瑪麗亞一世雕像後面的格魯茲宮是對稱的,正館的雙翼建築呈四分之一圓周形狀包圍廣場。

IMG_20191031_162459.jpg

格魯茲宮對面的Pavilion    of 『Dona    Maria』,顧名思義是當初為瑪麗亞一世蓋的建築物,現在則是接待外國使節來訪的賓館。由建築師Manuel Caetano de Sousa所設計,興建於1785~1792,是巴洛克式建築,旁邊還有一座鐘樓。

DSC_6319-1.jpg

1690年葡萄牙年在巴西殖民地發現金礦,巴西成為世界黃金主要生產地,因此讓葡萄牙國王彼得三世(1717~1786年)變得極度富有,因此於1747年蓋了格魯茲宮,彰顯葡萄牙最後奢華時期的品味。

正館前面的法式庭園就像凡爾賽宮有噴泉、雕像、修剪成形的灌木,但是規模要小得多,因此被稱為葡萄牙的凡爾賽宮。

DSC_6378-1.jpg

DSC_6379-1.jpg

DSC_6386-1.jpg

DSC_6382-1.jpg

DSC_6381-1.jpg

DSC_6384-1.jpg

格魯茲宮並非左右對稱的格局,有點右邊重左邊輕的感覺。

PSML-WP_15-10.jpg

(網路)

舞廳(The Ballroom),皇宮內三大房間(舞廳、音樂廳和大使廳)之一,1760年由Robillon設計,洛可可式風格。他為了將舞廳蓋成橢圓形,因而打通五個小房間。舞廳的天花板和牆面用鍍金的方式呈現金碧輝煌的感覺。牆壁和大門都裝上鏡子,透過鏡面反射產生空間擴大的效果,天花板垂吊的水晶燈綻發出耀眼奪目的光芒。

DSC_6320-1.jpg

DSC_6321-1.jpg

鍍金的雕像支撐著天花板的四個角落。

DSC_6322-1.jpg

DSC_6323-1.jpg

音樂廳

DSC_6327-1.jpg

瑪麗亞一世的畫像懸掛在音樂廳(The Music Room)的牆上。

DSC_6325-1.jpg

大使廳

700px-Queluz_Hall_of_Ambassadors.jpg

(維基百科)

大使廳和舞廳一樣也是由Robillon所設計(1757年),是皇宮內最大的接待房間之一,有時被稱為『寶座室』或『鏡廳』,兩邊是高高的窗戶,每兩個窗戶中間擺著精美的陶器花瓶,地板是棋盤式的黑、白大理石磚。

DSC_6359-1.jpg

天花板是Francisco de Melo的創作,描繪著瑪麗亞一世在位時,皇室參加音樂會的景象。

DSC_6360-1.jpg

大使廳的寶座

DSC_6361-1.jpg

燈籠室(Lantern Room)

queluz-palace-lantern-room-111-8x5-0640x0400.jpg

(網路)

約翰四世第三個兒子 - 米格爾一世(Dom    Miguel I,1802~1866)

DSC_6328-1.jpg

我總好奇,幾百年前的王室到底是怎麼過日子的?看完皇宮以後我非常慶幸,即便是當時的國王也無法睡席夢思的床墊,坐人體工學的椅子...還是晚點出生比較好啦w0289.gif

皇后的閨房(the Queen's Boudoir

DSC_6330-1.jpg

DSC_6331-1.jpg

嬰兒床

DSC_6334-1.jpg

這裡的『國王臥室』被認為是皇宮裡面最棒的房間,雖然是正方形的空間,卻讓觀看的人誤以為是用鏡面玻璃柱撐住圓形屋頂的圓形房間。柱子之間的捲軸型繪畫描繪唐吉德故事的場景。彼得四世就是在這個房間出生(1798)和過世(1834)的。

國王臥室

DSC_6332-1.jpg

這個木盒到底放啥?

DSC_6333-1.jpg

DSC_6335-1.jpg

中世紀的王室婦女穿蓬蓬裙,只有這樣的椅子才能坐得舒適。

DSC_6336-1.jpg

DSC_6338-1.jpg

餐廳(Dining Room)

DSC_6339-1.jpg

DSC_6341-1.jpg

DSC_6342-1.jpg

芒果廳(Sala de Mangas)牆壁上的磁磚畫描繪葡萄牙殖民地的風土民情。

1024px-Palácio_Queluz_interior_3.jpg

(維基百科)

DSC_6343-1.jpg

DSC_6344-1.jpg

應該是澳門農民吧?

DSC_6350-1.jpg

馬車

DSC_6346-1.jpg

DSC_6348-1.jpg

火炬室(Torch Room)

DSC_6351-1.jpg

DSC_6352-1.jpg

DSC_6353-1.jpg

DSC_6354-1.jpg

DSC_6355-1.jpg

等待室(Waiting Room)

DSC_6356-1.jpg

DSC_6357-1.jpg

DSC_6358-1.jpg

DSC_6362-1.jpg

DSC_6365-1.jpg

我看到形似多寶格的櫃子就頭疼,除非外面貼了標籤,否則要怎麼找東西呀?

DSC_6366-1.jpg

茶室(Tea Room)

DSC_6367-1.jpg

唐吉德室(Don Quixote Room)

DSC_6370-1.JPG

唐吉德室裡有個觸控電腦,只要點一下紅點點,就會有文字介紹。

DSC_6372-1.jpg

DSC_6373-1.jpg

牆上掛著約翰四世的大兒子Prince of Beira畫像,這位小王子六歲就夭折了(1795~1801)。

DSC_6369-1.jpg

小白狗作為桌上的擺飾

DSC_6374-1.jpg

客廳裡每張椅子都是小小的。

DSC_6375-1.jpg

Queen's Apartment

DSC_6376-1.jpg

Queen's Apartment的牆壁裝飾。

DSC_6377-1.jpg

格魯茲宮到里斯本只有15公里,當我們抵達里斯本時,領隊帶我們到瑪麗亞二世國家劇院前的羅西歐廣場(Praça de Rossio),她說,晚餐前我們可以前往行人徒步區的奧古斯塔街(R. Augusta)逛逛。

奧古斯塔街上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兩旁商店非常精采,有服飾店、麵包店、咖啡廳、鞋店...,應有盡有。

五顏六色的甜點到底放了多少色素?

IMG_20191031_174059.jpg

IMG_20191031_174110.jpg

IMG_20191031_174121.jpg

里斯本屬於丘陵地形,當地政府選擇不蓋纜車,而是蓋垂直上下的升降梯 -    聖胡斯塔升降機(Elevador de Santa Justa),又稱卡爾穆升降機(Elevador do Carmo),來連接龐巴爾下城較低的街道與較高的卡爾穆廣場(Largo do Carmo)。升降機始建於1900年,完成於1902年,原本使用蒸汽動力,1907年改用電力。

IMG_20191031_174253.jpg

奧古斯塔街的起點是奧古斯塔凱旋門(Arco da Rua Augusta),為了慶祝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後重生而興建。

這個凱旋門有六根11公尺高的圓柱,最高處的羅馬式雕像高達7公尺,榮耀女神(Glory)站立在三層的寶座上,手持兩頂冠冕,為女傑:美德(Valor)和英雄:天才(Genius)加冕。

往下是葡萄牙國徽,兩側為龐巴爾伯爵、達伽瑪等對葡萄牙影響深遠的重要人物,斜臥的人物分別象徵太加斯河和杜羅河

IMG_20191031_180531.jpg

奧古斯塔凱旋門對面是商業廣場(Praça do Comércio

IMG_20191031_181047.jpg

商業廣場中間立著發生地震當時的國王若澤一世(D. José    I)的騎馬雕像。

IMG_20191031_180807.jpg

羅西歐火車站長得不像火車站反而像博物館,火車站正面採『新曼努埃爾式(Neo-Manueline)』的設計風格。

IMG_20191031_184706.jpg

懷舊電車只有一節,完全不合乎大眾運輸的邏輯,有點像觀光列車的概念。

由於里斯本的街道有坡度,有的路段懷舊電車後面會墊高,不會讓乘客感到不舒服。

下載.jpg

(網路)

我們上車後站在最前面,領隊說買26張票,這位先生慢條斯理地從他面前的售票機列印一張一張的車票,這時,整個車廂已經客滿,但是沒有一個人發出不耐的聲音,真是一個很有公民素養的民族。

來回票就要3.8歐,真的貴鬆鬆!

IMG_20191031_185936.jpg

下車囉!

IMG_20191031_190544.jpg

我們從聖彼得觀景台遠眺里斯本夜景

LINE_P20191031_193448268.jpg

我們吃晚餐順便欣賞FADO(法朵)的演唱。

FADO 意為『命運』或『宿命』,或稱葡萄牙怨曲,是一種音樂類型,可追溯至1820年代的葡萄牙,但起源可能更早。

這間餐廳的舞台就在餐廳中間,大約二公尺平方,當獨唱者站在舞台上演唱時,吉他手在旁邊彈著吉他。

我想起剛剛團友們一路往前跑,搶著先進餐廳坐前面的位置就覺得好笑,因為整間餐廳只會留下舞台的燈光,所謂『聽』歌當然是用耳朵聽,而不是用眼睛看的,坐前面和坐後面其實都一樣。

蔬菜濃湯

IMG_20191031_200037.jpg

檸檬花枝風味餐

IMG_20191031_203033.jpg

很像豆腐塊的甜點

IMG_20191031_212201.jpg

晚餐吃完後,我們走一段路去搭遊覽車,沒想到接著發生一段小插曲。

餐廳離我們住的Corinthia Hotel並沒有很遠,可是,司機小姐一直在找路,大概開了一個小時才回到旅館門口,原因是她手機太舊,導航出了問題。

雖然是手機的錯,但是司機每天都在陌生城市駕駛,照理說,手機的導航功能絕對是要最先進的,不是嗎?

我們當晚看FADO演唱看到將近10點,坐車又花了一個小時,因為隔天要回國,當晚還得打包行李,每個人上床應該都已經接近半夜,難怪大夥兒的臉都很臭,這時,司機再多的抱歉都無濟於事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