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即將於下午搭機離開里斯本,經過阿姆斯特丹返回台灣,今天早上半天的行程就是參觀貝倫塔和航海發現紀念碑。
行健的領隊昨晚已經收走導覽機,不知道她是為了減輕我們包包的重量,還是不想在最後一天做行程的解說???
二年前我是一飛抵達里斯本就直奔貝倫塔。葡萄牙的班機是中午到,當時的貝倫塔是背光,我感到好遺憾,因為千里迢迢來到葡萄牙竟然拍不到順光的照片。這次我們是早上參觀貝倫塔,我估計應該能拍到滿意的照片,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今天是個大陰天,光線還是不太佳(上圖)
。
二年前的貝倫塔
貝倫塔用皇家符號和曼努埃爾式(Manueline)的元素裝飾塔身的正面,總建築師弗朗西斯科‧德‧阿魯達大量使用了摩爾人和阿拉伯人的藝術元素,比如說崗亭頂端的胡椒粉盒形狀的炮台。
Google Map 空照圖
為了顯示國王的聲威,塔身裝飾了許多曼努埃爾式的象徵物,比如:厚的石繩環繞塔身,石結、渾天儀、十字和一些動植物元素。
(網路)
航海發現者紀念碑是葡萄牙紀念15 ~ 16世紀航海年代的一個紀念碑,這裡是葡萄牙人在航海時代出海的地方,也是里斯本著名的地標。
航海發現者紀念碑前面有一個南非政府贈送,用馬賽克方式鑲嵌的大理石廣場,廣場上鋪設了一個直徑50公尺的航海大羅盤。
羅盤中央鋪設了一幅標示葡萄牙人在航海時代的路線及年份的世界地圖。
領隊帶我們到這個羅盤前面大致解說了一下,就開始一整個早上的自由活動。(因為導覽機已經收走了啊!)
二年前拍的世界地圖
台灣也在地圖上
我們從羅盤廣場前面的地下道走到對面的傑若米莫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ónimos)。
傑若米莫修道院是『曼努埃爾式』建築中最成功的一例。
每次到傑若米莫修道院參觀總是對馬路上的電線桿很有意見...為什麼不『地下化』呢?
往前走才能避掉馬路上的電線,但又拍不到修道院的全貌,唉!
左邊是傑若米莫修道院,右邊是聖瑪利亞教堂。
傑若米莫修道院前面排著長長人龍,我好奇他們到底是要參觀哪棟建築?
我走近一看才知道,他們是要參觀聖瑪利亞教堂。
來葡萄牙沒吃到葡式蛋撻等於沒來過葡萄牙,行健旅行社特別請我們吃蛋撻。
領隊走到下一個街口的貝倫蛋撻店(Pasteis de Belem)買蛋撻,由於店內幾乎客滿,我們只好到蛋撻店對面等領隊分蛋撻,然後站。著。吃。
這家蛋撻店可是百年老店,它起源於一個美麗的傳說。
話說,傑若米莫修道院的修士來自法國,他們,包括修女,原來用大量的蛋白來替衣服上漿,剩下的蛋黃就用來做法國人日常吃的蛋糕和點心,精巧的手藝讓這些食譜傳遍全國。
1820年葡萄牙發生自由革命,境內所有的修道院面臨關閉的命運,牧師和工人都被驅逐,這些修士為了生存開始在煉糖廠附近賣蛋撻。1834年修道院被關閉,這些甜點的食譜因而被賣給煉糖廠。煉糖廠的所有人於是在1837年開了這間蛋撻店『Pasteis de Belem』,後代一直經營至今。
蛋撻店內外都是人,不只觀光客來嘗鮮,本地客人也鍾愛這味甜點。
蛋撻剛剛出爐,可以灑糖粉或是肉桂粉,千層外皮酥脆,奶油香味濃郁,焦糖表面雖然有點焦黑,卻沒有苦澀的感覺,真是歐伊西!蛋撻一個才1.15歐,我馬上排隊再買幾個回國吃。
蛋撻店的牆壁下方貼滿藍白磁磚。
開放廚房只有三個工作人員。
葡萄牙有很多蛋撻店,這家老店的生意特別好,幾乎坐無虛席。我經過櫃檯旁邊走進用餐區,在不同房間內繞來繞去才發現店裡乾坤大,好不容易在最大的房間找到一個空的桌子坐下來。
我的眼角瞄到隔壁桌有服務員過來請客人點餐,哇肋ㄟ!原來這裡是餐廳,只得趕緊走人。
我們搭11/1下午3:25的荷蘭航空班機離開,在機場等待時,竟然有航空公司的服務人員拿著一籃糖果請我們吃,原來是萬聖節耶!
有位男團友沿途買了好多紀念品,到機場才發現超重,一位女團友馬上開箱拿出自己的備用行李袋給他分裝,另一位孔武有力的男團友自願幫忙提過海關...這些人出遊前互不相識,回國後也將天涯各一方,他們在團友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應證了我們常說的『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我中午在機場候機室準備吃剛剛買的三明治,由於上機不能帶刀子...,而我使盡吃奶的力氣也撕不開塑膠外袋的封口,只好請坐在隔壁的資深帥哥幫忙。
結果,他也撕不開。
只見他往隨身行李裡掏出一把鑰匙,拿著鑰匙猛力往塑膠袋戳,沒想到塑膠袋竟然破了,這可是一個小妙招,當身上沒有刀子時,鑰匙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從里斯本飛阿姆斯特丹僅有三小時,所以提供簡餐。
今天從阿姆斯特丹飛台北時,我坐走道,靠窗是一位20多歲的荷蘭女孩,中間的位置竟然沒人,我們兩人在飛行10幾個小時中擁有最舒適的乘坐空間,真可以去買樂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