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3528-1.jpg

我們首先看到聖彼得堡(Fort St. Pieter)

DSC_3529-1.jpg

從聖彼得堡山往下看

DSC_3530-1.jpg

大約在八百年前,聖彼得堡洞窟(Caves of Mount St. Pieter)是當時馬斯垂克居民為了取得泥灰岩(Marl)作為建材,挖掘聖彼得堡山造成有如龐大蜘蛛網絡的地底奇觀。

18世紀末,荷蘭軍隊與法軍在洞窟內過招,二次大戰期間,洞窟也曾作為市民躲避德軍的庇護所,許多著名畫作包括林布蘭的「夜巡(Night Watch)」於戰爭期間被藏匿於此。

聖彼得堡穴窟有超過2萬多條的通道,領隊一再叮嚀,洞窟內完全漆黑,一定得跟緊導遊,因為曾經發生幾起遊客私闖洞窟失蹤或死亡的案例。洞穴內的溫度大約只有攝氏9~10度,所以領隊說一定要穿保暖的衣物,免得受寒。

導遊手中拿著四盞小燈,其中三個要發給團友們各自走在洞窟內照明之用,花了好一會兒,導遊才找到三個志願者。

DSC_3531-1.jpg

洞窟方向

DSC_3532-1.jpg

DSC_3533-1.jpg

從洞窟入口走進去伸手不見五指,每個人開始悔恨剛剛沒有自告奮勇提小燈。

IMG_20190426_090719.jpg

好幾年前我參觀過土耳其卡帕多奇亞的地下城市,範圍比這個洞窟小得多,但由於具有防禦性質,入城通道頗為狹窄,僅能容納一人通過,我當時好怕卡在洞裡,有些地方甚至還要彎腰九十度才能繼續前進,心理壓力蠻大的。

聖彼得堡洞窟原本是為採石而挖,為了運送石頭,所以通道比較寬敞,但當採石工人漫無邊際的開挖,有如迷宮的通道反而提供躲避戰亂的人們最好的藏匿之地。

IMG_20190426_090728.jpg

洞窟內二萬多條錯綜複雜的通道地圖,只要脫隊,肯定永遠不見天日。

IMG_20190426_091339.jpg

IMG_20190426_091218.jpg

洞窟內有幾塊泥灰岩讓我們實作,我馬上跑上前切切看,結果...石塊的質地鬆軟,鋸子真能切石呢!

IMG_20190426_091749.jpg

IMG_20190426_091826.jpg

切石塊當然要用有巨大牙齒的鋸子才行!

IMG_20190426_092318.jpg

人們用煤炭在牆壁上作畫。

IMG_20190426_092357.jpg

洞穴內竟然也能種菜,不知如何進行光合作用?

IMG_20190426_092555.jpg

躲避戰亂的人砌了一個灶來煮食,可是,燒柴產生的黑煙怎麼辦?導遊指著屋頂被薰黑的牆壁,可是通風井呢?

IMG_20190426_092802.jpg

通風井就在附近,最上面有光線就是地面。(只是忘了拍98937619_t.gif

導覽進行到後半段有一個體會黑暗的活動,導遊要我們手扶著牆壁然後把四個小燈全部關掉,雖然只是站立在原地幾分鐘,那種全然漆黑孤寂的感覺讓人不想再經歷一次。

有一個旅遊團曾試圖在完全黑暗中步行60公尺,他們說,前面五分鐘的感覺蠻有趣的,但是卻來越覺得毛骨悚然,一開始的激情已經消失殆盡,他們只想儘速離開現場。

IMG_20190426_094208.jpg

人們用碳筆來繪畫,有如素描般的恐龍栩栩如生,由於洞窟內一年四季保持9~10度恆溫,壁畫永保如新,不會褪色。

IMG_20190426_094655.jpg

出得洞來,真可謂。恍。如。隔。世。

DSC_3534-1.jpg

我們接著回到馬斯垂克舊城區的市集廣場(Markt)。

DSC_3539-1.jpg

DSC_3540-1.jpg

DSC_3542-1.jpg

昨晚在廣場旁的餐廳吃飯,整個廣場空蕩蕩,今早的廣場可是擠滿了攤位和遊客。

DSC_3560-1.jpg

DSC_3543-1.jpg

開始逛市場吧!

DSC_3544-1.jpg

DSC_3545-1.jpg

DSC_3546-1.jpg

DSC_3548-1.jpg

DSC_3549-1.jpg

DSC_3551-1.jpg

DSC_3552-1.jpg

DSC_3554-1.jpg

DSC_3556-1.jpg

DSC_3557-1.jpg

DSC_3559-1.jpg

連領錢也可以排成這樣...98937733_t.gif

 

DSC_3562-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