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5981-1.jpg

領隊帶著我們在窄小巷弄裡穿梭前進,當我們抵達蒙卡達街(Carrer de   Montcada)便左轉進入一條有點幽暗的走道,兩邊是二層樓高的砌磚牆壁,原來這裡是『畢卡索美術館』真是低調到非比尋常,我當時忘記拍照,只好求助古哥大神幫忙。

畢卡索美術館外.jpg

下圖直走就是畢卡索美術館

外-1畢卡索美術館外-1.jpg

美術館包括五棟中世紀老建築(Palau Aguilar、Palau del Baró de Castellet、Palau Meca、 Casa Mauri、Palau Finestres),前三處是永久藏品展覽廳,後兩處是特別展覽廳。這座美術館比巴黎的畢卡索美術館收藏了更多作品,包含畢卡索從小的塗鴉至正式習畫各個階段的繪畫作品。畢卡索美術館裡面禁止拍照,所以,只能拍拍入口處的中庭。

DSC_5984-1.jpg

DSC_5986-1.jpg

DSC_5990-1.jpg

DSC_5993-1.jpg

DSC_5982-1.jpg

紀念品店

DSC_5991-1.jpg

DSC_5992-1.jpg

『畢卡索』是姓還是名字呢?

所有西班牙籍的人都有兩個姓,先冠父姓、再冠母姓!不管你是西班牙人或是入籍西班牙的人,身分證上一定寫著兩個姓。

畢卡索的全名是 Pablo Ruiz Picasso,『Pablo』 是名字,父姓是『Ruiz』,母姓是『Picasso』。同理,畢卡索的爸爸,Jose Ruiz Blasco,Jose是名字,父姓是Ruiz,母姓是Blasco。在 1901 年前,畢卡索的簽名一直是簽全名 Pablo Ruiz  Picasso,直到 1901 年後只簽母姓『Picasso』,因為他以母系自豪,所以我們才稱他為『畢卡索』。

畢卡索於1881年出生於西班牙南部安達魯西亞的馬拉加(Malaga),爸爸是個美術老師,畢卡索從小熱愛畫畫並且受爸爸的薰陶,八歲就能完成一幅油畫。

就如同天下的爸爸一般,Jose  希望畢卡索在繪畫這條路上能夠完成自己當年無法達成的心願   -  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畫家。所以,Jose給予畢卡索堅實的學術基礎訓練,年紀輕輕的畢卡索方得以在馬德里的優良藝術展覽會上嶄露頭角。

13歲的畢卡索對素描的精準度和對光影、體肌的掌握已經到了驚人的地步,可以說,他已經將美術學院的基本課程都上完,而且還是一個資優生。Jose覺得自己沒有東西可以教他了,便把所有畫畫的工具全部交給他,並且說,『我一生想當畫家,可是以後我不畫畫了,因為畫不過這個兒子』。

畢卡索

images.jpg

(BeautiMode)

14歲以後因為父親的工作搬到巴塞隆納來住,這時,西班牙很多菁英都在巴塞隆納,包括高第也正在蓋聖家堂,畢卡索在四貓咖啡館與畫家們切磋琢磨得到更多養分,從此他的繪畫功力更上一層樓。

15歲畫母親

59bf57645dd80f10715fc920d9a312d5--woman-portrait-about-time.jpg

因為家人都是天主教徒,每次去教堂都必須長時間跪在那裡禱告,畢卡索覺得很無聊。他15歲時妹妹第一次領聖體,他本來不想去的,但他叔叔說,不要跟家裡唱反調,一起去吧。他到了教堂沒事就坐在旁邊畫了一些速寫,回家後就把它畫成一張油畫『第一次聖餐禮』。畢卡索本來只是在學校的教室畫模特兒,主題是限定的,經過多次上課以後,畢卡索覺得困惑,繪畫難道永遠都是一成不變嗎?這張是畢卡索首次在自己的生活中找題材畫的油畫。

『第一次聖餐禮(或是初領聖體)』(1896)

5218387368_5760c3ca10.jpg

Jose  為了讓畢卡索專心作畫,他在住家附近租了一間工作室,16歲的畢卡索就是在這間工作室完成『科學與慈悲(Science and Charity)』。

一般人形容自己很慈悲,可是『慈悲』是什麼呢?畢卡索認為:真正的慈悲必須建立在一個基礎上 -『科學』。

所以他自己定一個繪畫主題將『科學』和『慈悲』結合在一起。

他安排了一個畫面代表『科學與慈悲』:一個病人躺在床上,旁邊坐著一個醫生替他把脈。

此時畢卡索的畫畫已經從技巧的層次提升到傳達概念的範疇。

畢卡索正式畫畫前先素描,為了這幅『科學與慈悲』畢卡索總共素描20多次,這些素描完整保存在畢卡索美術館。每次素描的布局和表情都不一樣,他試著尋找最佳的構圖來畫出完美的作品。

(OS:畢卡索一生作畫無數,誰能想到一個92歲過世的畢卡索能夠保留76年前的素描?試問你我有保留小學時代畫畫的草稿嗎?這代表畢卡索的偉大不僅在他繪畫的功力,更重要的是他保存、歸類自己作品的能力。)

父親的調教過程和學院教育並沒有讓畢卡索變成畫得很好的『畫匠』,畢卡索開始想在畫作裡加入自己的思想,因而使他在繪畫上的技巧能一再突破。

『科學與慈悲』其中一幅素描

MPB_110.089.png

(http://www.blogmuseupicassobcn.org)

畫中模特兒:

醫生由 爸爸  Jose裝扮,代表現代的醫學,進步的象徵。

生病的耶穌和小孩是畢卡索用10個比塞塔雇來鄰近的乞丐和他的小孩充當的。

修女:  畢卡索找了一個朋友或是一個青少年打扮成修女模樣。

導覽人員考我們這幅畫有什麼問題???格友先仔細看看,下面有答案。

16歲畫『科學與慈悲』

science-and-charity-1897.jpg

答案是:

1.  病人兩隻手的顏色不一樣,右手像死人的手已經變黑。

2. 小孩的比例不對,畫得太大隻了。

自畫像

563584359678048984bdd55e64ab3025.jpg

天才總是寂寞的,因為他們的智慧超出同班同學的程度太多。

16歲的畢卡索到馬德里的費南多藝術學院上學。上了幾天後,他開始罵老師,他說,那個老師根本沒有辦法教我技巧的部份,因為他已經掌握繪畫的技巧,學校的教育已經變成包袱,因此他開始逃學,流連在普拉多美術館臨摹300年前古典大師的名作 - 維拉茲蓋茲的菲利普四世國王、以及葛雷柯拉長臉變形的技法,然後他就用這種技法在四貓咖啡館畫他認識的朋友。

鉛筆畫(1899~1900)

MPB_070.802_2009_11_30.png

從1886年喬治‧秀拉專研點描畫法到梵谷大膽發揮後更臻成熟,畢卡索在四貓咖啡館使用色點描繪濃妝豔抹的風塵女子,下圖的色塊完全展現點描畫派的技法。

d2cc9c8774eeb6f1313ce2fe8e688185.jpg

當時西班牙的政治並不開放,經濟也不佳,而他在馬德里接觸到的菁英都是從巴黎歸來,在他的畫作可以感受到他內心有一股騷動,也就是他想要走出去的野心,他終於說服父親讓他去巴黎,那時畢卡索才19歲(1900年)。

1901~1904藍色時期(Blue Period)

1901年2月畢卡索的好朋友卡薩吉瑪斯(Carlos Casagemas)因失戀而對著自己的太陽穴開了一槍,他非常地哀傷難過,因此這段時期的繪畫充滿淡淡的憂傷。

卡薩吉瑪斯

2f327a3ccde16c07d1eed25e83b617f5.jpg

畢卡索仿照葛雷柯『歐貴茲伯爵的葬禮』(下圖)也畫了一幅『卡薩吉瑪斯的葬禮』

1381994323-678657597.jpg

『卡薩吉瑪斯的葬禮』畢卡索用藍色渲染整個畫面,藍色因此變成1901~1904年畢卡索繪畫的主要色調。

aJV1tKV.jpg

1901年畢卡索20歲的自畫像,滿嘴鬍渣,有點歷盡滄桑、淒涼的感覺

CfjOdgGVAAAvriV.jpg

『遺棄』這幅畫可以看出畢卡索畫人像的變形能力已經開始萌芽。

5f13d1c97984501f4c533b53bcad9072--picasso-blue-period-picasso-paintings.jpg

畢卡索畫一個盲人用手觸摸陶罐,肩膀已經完全變形。

5286b0f5d2600da2c309a954d0612d56_400.jpg

畢卡索畫好友 Jaime Sabartes孤獨和落寞的神情,桌面只有一些色塊點描的筆觸,背景的藍色完全是用平塗的技法

tumblr_mk2z4fapPi1qikynlo1_500.jpg

塞雷斯丁是西班牙小說裡面的人物,她是一個妓院的老鴇,年華老去後買很多女孩回來經營妓院,常常毒打旗下的少女。畢卡索為了畫這位老鴇,特地到妓院找了一個眼睛瞎了的老妓女名叫Carlotta  Valdivia當模特兒。畢卡索畫出老鴇經歷滄桑,莊嚴的神情,當我們看到老鴇瞎掉的眼睛,我們可能會重新省思老鴇貪婪殘酷背後隱藏的故事。

藍色時期結束的作品 - 1904年的塞雷斯丁(La Celestine)。

12949-1-grande-1-picasso-la-celestina.jpg

1904~1906 玫瑰時期(Rose Period)

1904年畢卡索認識第一個初戀情人--- 費爾南(Fernande Olivier),開始有幸福的感覺,繪畫的色彩開始從藍色調慢慢變成紅色調。主題還是延續藍色時期那些街頭人生,但畫風因為戀愛而轉變了。

Fernande Olivier

df443ae1f721de4c39bf034d74f881b3--picasso-drawing-picasso-art.jpg

『女人與烏鴉』- 藍色的平塗背景,主題已轉為暖色調,手指拉得更為修長

tumblr_mblw42Vsez1remx69o1_1280.jpg

這個時期他最偏好的題材之一是馬戲團的團員。

『小丑』藍色背景變得更淡,主題已經是暖色調,充滿愉悅的感覺。

1334521680-168118-pol_sezann_0469.jpg

媽媽和孩子望著空空的盤子,一個沒有甚麼食物的晚餐。

Picasso-Madre-e-figlio.jpg

1905~1906 『賣藝人家(The  Family of Saltimbanques)』是玫瑰時期的代表作,因為畢卡索把之前單獨畫的街頭藝人全部畫在一起。

lafamiliadesaltimbanqui3iu.jpg

有些畫家活著時生活潦倒,死後作品才大賣,但畢卡索打倒這個鐵律,1906年他才25歲就已經名利雙收,但這不見得是好事,因為成名的畫家大多怕改變風格就失去畫作的銷路,因此畫風一成不變到老死。

畢卡索除了玫瑰時期有些畫作上的人物開始變形外,一般來說,藍色和玫瑰時期還是屬於傳統畫法 - 用高超的技法畫出人像原本的樣子。美則美矣但如果技法重複,就會產生庸俗的結果。

畢卡索想從眾人的掌聲中出走,尋找下一個創作的繆斯,但如何掙脫傳統的束縛呢?

立體時期1906~1915

 塞尚逝世於1906年,他在晚年做了很多切割塊面的研究。畢卡索受到塞尚的影響,1907年以後嘗試用破碎鏡子的概念來拚接重組人體,這就是『 立體派』的源頭 , 現代主義最重大的視覺革命產生了。

1907~1909 非洲藝術和原始主義African Art and Primitivism)- 初期立體派

『亞維儂(Avignon)的姑娘』中的亞維儂不是法國的亞維儂而是巴塞隆納最有名的花街 ,整條街都是妓院。畢卡索跟朋友在四貓咖啡廳喝酒聊天,興之所至就跑去逛花街。這些妓女們站在門口和客人調笑,年輕的畢卡索邊看邊跑,心情既緊張又新奇,他的視線不敢停留在固定的妓女身上,造成視覺一再切割的過程。他將非洲原住民雕刻藝術導入繪畫,把人體和臉部進行各種切割,讓線條的流動進入立體空間的樣態,我們稱之為『立體派』(法文: Cubisme) 。

當時的西班牙人無法接受這麼醜陋的立體派繪畫,就如同法國人無法接受當時的艾菲爾鐵塔一般。

『亞維儂(Avignon)的姑娘』(1907)是畢卡索突破古典的束縛,進入原形立體派階段的作品。

14de20fb6e3659.jpg

『樹下三人』1907~1908代表性作品,三人的臉都變成面具,身體簡化成不同形狀的塊狀,肩膀有如披肩的兩個橢圓形連結,人物的身體切割成有如木頭雕刻一般,等於是把原始雕刻的經驗繪成圖畫,這是畢卡索立體派初期的實驗作品。

b11.jpg

1909~1912 解析立體派(Analytical Cubism)

解析(Analysis)立體派的前期(1910),也就是把原本的塊狀空間切割(或是分析)成更破碎的小塊狀再重新組合,下圖是畢卡索把一個畫廊老闆 Ambroise Vollard的臉和身體一再地切割到我們已經分不清倒底是幾何圖形或是人像?

Ambroise Vollard(1910)

portrait-of-ambroise-vollard-1910.jpg!Large.jpg

Wihelm Unde (1910)

picasso-wilhelm-unde-portrait-analytical-cubism.jpg

1912~1919 綜合立體派(Synthetic Cubism)-    將壁紙、報紙...切割成碎片再黏貼成作品。

The Card Player(1913~1914)

Picasso-the-card-player-1913-1914-1.jpg

1915~1917 水晶立體派 (Crystal Cubism)畢卡索一系列的畫作描繪重疊的幾何平面和抽象的立體派物體,包括笛子、吉他或是玻璃...等等的拼貼畫。

滑稽演員(Harlequin)(1915)立體派的小丑只剩幾個平塗色板的拼貼

picasso195.JPG

畢卡索可能覺得花10年玩立體派的實驗已經足夠了,也可能是因為他與一位在巴黎的俄羅斯芭蕾舞者歐嘉(Olga )相戀,所以從立體派又回到古典時期。

充滿貴族氣息的歐嘉於1918年與畢卡索結婚,1921年生下男嬰Paul。之後,歐嘉和畢卡索的關係開始惡化,1927年,畢卡索和17歲的法國女孩瑪莉德瑞莎( Marie Therese Walter) 產生婚外情。1935年歐嘉從朋友得知Marie已經懷孕了,她馬上帶著Paul搬到法國南部並且訴請離婚。根據法國法律,夫妻離婚財產各分一半,畢卡索賣畫賺了很多錢當然不能同意。因此歐嘉一直到1955年罹癌在坎城過世為止,法律上一直都是畢卡索的妻子。

歐嘉

817148224_m.jpg

(http://blog.xuite.net/aw20130925/wretch/說不完的畢卡索2)

1917年畢卡索用點描法去臨摹17世紀一個法國畫家勒南(Louis  Le  Nain)所畫的『受洗禮後歸來』

f_6461710_1.jpg

1919~1929新古典主義和超現實主義(Neoclassicism and surrealism)

三泳客(The bathers)(1920)雖然是畢卡索古典時期的畫作,但古典畫法中帶有變形的技巧,他用強烈的色彩表現剛剛結婚幸福與喜悅的感覺。

c39fa0c9bbe436eef9219f6f078b1724.jpg

Sleeping peasants(1919)夏天午後農人在收割的小麥堆上酣睡

c45a9c06a8d4dd6e709e06a955f95071.jpg

Two women running on beach(1922)讓我們感受到這兩位女子到海邊戲水的愉悅和解放身體的慾望。

two-women-running-on-the-beach.jpg

The   pan flute (1923)

8d3d2dad575948a38549da2b5a20496a--picasso-paintings-pablo-picasso.jpg

畢卡索的兒子 - Paul(1923)

323d02a60a06ee48fac4f85f3ca16068.jpg

Kiss(1925) --- 這幅畫簡直是亂了套,我們只能從『吻』勉強猜到畫中相擁的紅手臂,畢卡索和歐嘉的感情生變,因為身為天主教徒不能離婚,即使離婚,畢卡索的財產也會被歐嘉分走一半,因此他的婚姻陷入長期糾纏不清的冷戰過程,導致他畫的形體扭曲和變形。

the-kiss-aka-the-embrace-after-picasso-1925-mack-galixtar.jpg

1925年,45歲的畢卡索和17歲的法國愛人和模特兒 - ( Marie Therese)有了婚外情(1927~1935)。

『畫家和他的模特兒(Painter and his model)』 畢卡索用一大堆幾何圖形代表畫家拿著畫板畫著一個躺著的模特兒 --- Marie Therese,整個畫作充滿超現實主義,用臺語來說,就是『看攏無』,畢卡索的畫風回到出生地馬拉加那種充滿原欲的感覺。

Painter and his model(1928)  

painter-and-his-model-1928.jpg!Large.jpg

『The Dream』(1932) (畢卡索畫的Marie Therese)

Le-Rêve-The-Dream-By-Pablo-Picasso.jpg

『丟石頭的女人(Woman Throwing a Stone)』(1931) 人物簡化到沒有臉,是不是象徵著現實生活中的婚姻呢?

bbf7892085205434705b9d424b73a9d3.jpg

花園裸女(The Nude in the Garden)(1934)描繪  一個姿態撩人的女人把手往後放在紅花的枕頭上。

nude-in-the-garden.jpg

1937 年,反戰的畢卡索在西班牙內戰的啟示下完成他聲譽最隆的政治畫作『格爾尼卡』(Guernica),大肆攻擊人類殘暴愚昧的行徑。畢卡索創作生涯到了後期雖然創作力不減,但是成就已不如前期。

guernica.jpg

Portrait of Dora Maar (1937) 畢卡索用塊狀分割畫百葉窗前坐著的朵拉 -  他的新女友(1935~1943)。

2017-01-05_dominika_kozłowicz_foto_01.JPG

『哭泣的女人(The Weeping Woman)』(1937 ) - Dora  Maar

The-weeping-woman-by-pablo-picasso-2.jpg

方斯華(Francoise Gilot)(1946)是 畢卡索63歲的新女友(1943~1953),雖然方斯華為畢卡索生了兩個小孩但是後來背叛他,出版一本揭露畢卡索隱私的書,兩人變成像冤家一樣。

pablo-picasso-portrait-of-franoise-1946-1355134979_b.jpg

畢卡索模仿 David Jacques Louis的瑪哈之死(Death of Marat)(1793),畫出一個張著血盆大口的女人拿著像針的刀子刺進一個男人的胸口後血流滿地的恐怖。畢卡索向David借來靈感,隱喻當時夫妻相處的劍拔張與口角衝突。

conf_109.jpg

『瑪哈之死(Death of Marat)』-   David Jacques Louis

Jacques-Louis_David_-_Marat_assassinated_-_Google_Art_Project_2.jpg

『鬥牛士之死(Bullfighting: Death of the Toreador)』(1933) 畢卡索覺得婚姻就像鬥牛場,妻子是最大的敵人,兩者展開搏鬥與糾纏。

bull-fight.jpg

玩玩具卡車的小孩(Child Playing with a Toy Truck) (1953)

picasso-child-playing-in-camomiles-aka-child-playing-with-a-toy-truck-1404633870_b.jpg

畢卡索73歲娶了賈桂琳(Jacqueline Roque)成為第二任妻子直到畢卡索過世為止。

Jacqueline  with  Flower(1945)

jacqueline-with-flowers.jpg

1954年畢卡索的好友馬諦斯(Matisse)過世,畢卡索非常難過所以全家搬到靠近坎城的別墅(命名為『Studio』)居住。他從畫室的三樓窗戶畫了大概12幅同樣構圖---以青蔥的草地、藍天和大海做背景,在鴿舍玩樂的白鴿作前景的畫作。

The Studio( Pigeons),Cannes(1957)

unnamed.jpg

『坎城的海灣(The Bay of Cannes)』(1958) 地中海沿岸充滿陽光、愉悅的風景型態,這是畢卡索很少見的風景作品。

wp2507a454_06.jpg

畢卡索為1949年巴黎和平會議創造了『和平鴿(Dove  of Peach )』,鴿子於是成為和平運動的符號,從此以後畢卡索同意為歐洲各地舉行的和平會議創造不同的鴿子圖像。因此畢卡索美術館有一個房間專門展示畢卡索畫的鴿子。

Dove of Peace

28ca0ac6ce3c5a23ca2a6b40ad996363--picasso-art-pablo-picasso.jpg

有一段時間畢卡索特別喜歡畫牛,從下圖可以看到畢卡索試圖從複雜的細節裡簡化到最精髓的圖像。

cae4a658173ffe1f0960c3f9332f1f0f--ink-drawings-pablo-picasso.jpg

『草地上的午餐(Lunch on the Grass)』(1961)畢卡索不是臨摹100年前馬內的古畫而是將畫中元素拆散再重新組合。

PABLO-PICASSO-LUNCHEON-ON-THE-GRASS.-AFTER-MANET-1.JPG

馬內『草地上的午餐』(1862~1863)

1280px-Édouard_Manet_-_Le_Déjeuner_sur_lherbe.jpg

宮女圖(1957)也是同樣情形

96426a3df19baea8faf83354484680c9--les-ménines-maid-of-honor.jpg

Picasso-2.jpg

畢卡索90歲自畫像(1972) 顯得蒼老、孤獨,有『長日將盡』的感覺。

picasso-self-portrait-90-years-old-june-30-1972.jpg

畢卡索雖然誕生於1881年,我們看到他的畫作會以為他是和我們同一世代的人,他的觀念創新而不保守,一生創作無數,『女人』始終是他心中最軟的一塊,讓他在畫界中毀譽參半,但他也從中獲得創作的靈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