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了這個網路笑話, 覺得蠻有意思的。
笑話一開始,綁著白布條的抗議人士高喊「李技安抓鬼」
有記者很好奇就訪問其中一位A
先生,"請問你知道李技安是誰嗎?"
A先生說"我那A災啦"
記者又追問另一位抗議人士B先生"為什麼李技安要抓鬼呢?"
B先生回答"我想是卡到陰吧!"
記者想這樣不能交差,就又問了C先生"李技安是個怎樣的人呢?"
C先生回答"他是個好人"
記者先生問到這裡,額頭上出現三條線,真是無語問蒼天......

前幾天我去銀行將到期的定期儲蓄存款轉存,發現現在一年期的利率已經是1.05%,逼近1%,才不過半年前,一年期定期儲蓄存款的利率將近3%,半年內劇減2/3。

如果1%聽起來不夠驚心動魄,那我用實際數字來解釋。假設A先生退休了,而定儲年利率為3%,每個月靠退休金1000萬元的利息過活,去年七月以前,每個月可用利息收入為10,000,000 X0.03/12=25 ,000元〈為簡單起見以單利計算〉,今年從1月開始,A先生只剩8,333元可以過活。請問在目前的物價水準之下,A先生怎麼活呢?再請問在台灣社會裡,有多少人會有1000萬元的退休金呢?

由於國內外經濟情勢險峻,去年12月的出口較前期大幅衰退近42%,嚴重影響國內經濟活動,而且近月失業率大幅攀升,去年11月失業率已升至4.64%,創下93年9月以來的新高。  近來不少企業陸續實施無薪休假,以及緊縮人力的措施,未來的勞動市場情勢恐怕更加惡化,不利經濟成長,持續降息有助於提振內需,減輕個人及企業的資金成本,提高民間消費與投資意願,因此,彭淮南總裁於1月7日緊急召開記者會, 宣布再次降息2碼。


老實說,彭淮南總裁這劑猛藥對總體經濟只是短多長空。  靠著利息維生的定存族,在利息收入銳減2/3的情形下,一般正常的人首先思考的一定是縮減消費,就拿我來說吧,第一要縮減的是,非生活必需的開支,譬如,去年出國三次,今年可能只剩一次或根本不出國。 以前可能買幾個鏡頭玩玩,今年全部省下來。衣服,化妝品更不用說了。 我相信其他定存族必定也是如此,開源不成,只好節流,車子本來該換新的,想一想還是忍下來,改騎機車或是搭捷運,本來常出外吃大餐的,從今以後,在家吃自己......

因為這次百年金融風暴影響收入的人幾乎遍佈各個階層,如果每個人都緊縮消費, 其後衍生的連鎖反應及向下螺旋的效果,可能不是彭總裁降低利率所能抵銷的,有法人說,降息以後,台灣步入經濟復甦的路更漫長。

英明的政府想出發消費券討好人民並且刺激消費的主意,到底是一劑良藥還是快樂丸? 台灣過去七年,40%的家庭可支配所得是負成長,所以當他們拿到消費券,絕對會產生「替代性消費」的行為,也就是將消費券拿去買生活必需品,然後將原本該筆消費的金錢儲存起來,以備將來不時之需。其他60%的家庭拿到消費券以後就會全用在耐久財的支出嗎?用常識判斷就知道是不可能的。

如果降低利率已到降無可降的程度,發放消費券刺激消費的效能有限,反而導致國家財政更加惡化,台灣經濟復甦之路路遙遙,我們真的得勒緊腰帶過日子。

所以,「日子怎麼過呢」? 彭總裁請你給個答案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