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8日我們即將離開捷克回到維也納。

看到下圖我就想起,古時候技術不佳的剃髮師父將小朋友的平頭剪得參差不齊的樣子





因為冬天會下雪,所以房子的屋頂都有個斜度,他們總會在閣樓上開一個小窗

維也納這頓晚餐曾被領隊小華比喻成和她的肋骨一樣大,所以雖然在捷克那個mall吃的飯一點也不可口,不過我們希望晚上這頓大餐可以彌補中午的遺憾。
上次克倫洛夫的餐廳和這家餐廳真是暗得可以,我只好將ISO開到最大...。
第一道菜是蔬菜濃湯

下圖就是小華所說的大得嚇死人的豬肋排




吃完晚餐後,我們順道經過維也納很著名的景點 - 維也納市立公園。
沿著維也納河建立的維也納市立公園位於奧地利維也納環城(Ring)大道東側。
下圖是圓舞曲之王 - 小約翰‧史特勞斯的塑像,塑像周圍有大理石拱門象徵多瑙河的源源流長。
維也納市立公園南邊是貝多芬廣場,廣場中央有貝多芬和9個兒童塑像,代表著他的九大交響曲作品;此外,維也納市立公園還有一個小廣場,不定時地舉辦音樂會,更有一所可以容納約150人的音樂廳,成為相當受市民歡迎的場所。


下圖是我們當晚下榻的文藝復興飯店(Renaissance Hotel)
6月19日天氣陰!看來今天的照片又是灰濛濛一片了

奧地利的天氣好像很喜歡跟我們作對。記得上次在薩爾斯堡也是下雨的天氣,怎麼到捷克繞了一圈回來,維也納的天氣還是不好

一早起來就到旅館附近了解一下維也納的市區和各種設備

文藝復興飯店對面的古典建築

資源回收桶

舊衣回收桶

維也納的地下道和美國的地下道很有拼,充滿「藝術氣息」!維也納人應該慶幸他們不是生長在新加坡,否則就會被主管機關以「鞭刑」伺候呢。

街燈都是用鐵線架在馬路中央,看來維也納市內對車輛一定有高度限制。

我們郵筒的投遞口是在正面,可是維也納郵筒的投遞口是在側面

我在奧地利常常看到兩個工具交叉的圖案(下圖),旅館人員告訴我,那是一個銀行的標誌

維也納星期六和星期天不送報,街上到處可見這種報袋,只要投入0.9歐就可以自取一份報紙。美國也是採榮譽制,報紙放在一個有窗戶的箱子裡,可以自取。星期日的份量比較重,一份一元,裡面有coupon(折扣券),可以剪下來到超市買生活物品。

位於多瑙河河畔的維也納 (Vienna, Wien)是音樂之都,也是奧地利的首都,人口才165萬餘人〈2006年資料〉。
今早我們要參觀的第一個景點是熊布朗宮(Schönbrunn Palace)。
熊布朗宮因為有一道美麗的泉水因此又稱為麗泉宮,是歐洲三大宮殿之一,也是奧匈帝國鼎盛時期的代表建築。熊布朗宮建於1696年,一直到1750年才全部完工,原是哈布斯堡家族的避暑別墅,後來經過女皇瑪利亞泰瑞沙全面改建,方成為與凡爾賽宮並列的豪華大宮殿。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內有一千多個房間,但是開放參觀的只有四十幾個。
領隊小華在我們抵達熊布朗宮之前,為了讓我們事先了解熊布朗宮的一段情史,她唱作俱佳地述說西西公主和她的表哥魯道夫及未來夫婿約瑟夫的一段曲折離奇的感情故事。我想,小華如果改行演戲一定大有可為

參觀熊布朗宮要自費,入寶山豈可空手而回,當然是要參觀了。因為時間關係,我們購買的是21房間,每張票是9.5歐。宮內提供國語導覽機(mandarin audio),我們從第一間房間開始參觀,依照導覽機上的指引,仿彿親眼目睹西西公主在閨房內的一顰一笑和約瑟夫國王在辦公室內努力辦公的模樣。
熊布朗宮是長方形的巴洛克建築,裡面的裝潢華麗,令人眼花撩亂,由於熊布朗宮內不允許拍照,下面是官方網站的宮內陳設影片,總共27個房間,點滑鼠左鍵開始360度旋轉,再點一下滑鼠,畫面將會停止不動,鍵盤上的「+」可以放大畫面,而鍵盤上的「-」可以縮小畫面。
360度的熊布朗宮
熊布朗宮正面


美麗的西西公主和她的夫婿法藍茲約瑟夫一世


熊布朗宮的後花園



海神噴泉

走到這座噴水池離集合時間已經不遠,正在躊躇是否要再往上爬到山坡上的葛洛莉葉閣樓,附近的團友告訴我,從上面俯瞰整個熊布朗宮和後花園更美,我想可能這一輩子就來這一次了,如果我放棄,豈不是遺憾終生,因此我決定快速爬上山坡。
這條上坡的路是之字型,背著沈重的相機正爬著氣喘吁吁的時候,沒想到在路上又看到另一個團友,ㄟ 實在太好了,萬一集合遲到的話,兩個人的壓力也會比較輕,真是老天爺保佑

終於爬上葛洛莉葉閣樓,Woooooooooow,登高而望遠,What a view!我只能說:Chou 謝謝你!如果沒有你的陪伴,我可能會錯過下圖的美景!

從山頂俯瞰熊布朗宮和後花園

絕美華麗的建築

我將鏡頭再拉近一點

這次參觀熊布朗宮後花園的時間非常緊湊,只有沿著花園的中軸線一直走到最頂端,然後再循原路回來,其實後花園兩側還有很多美麗的景點,我卻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探索,真是好遺憾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