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首山位於南京市南郊,因為山頂突出的雙峰相對峙有如牛角而得名。但是,50年代由於百姓在山裡採鐵礦,西面的山峰被削平,導致這座『牛首』山只剩一隻角。
山上有個『佛頂宮』供奉佛教界的至高聖物 - 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因而吸引觀光客絡繹於途。
進入牛首山景區先來張合照!
可能是剛放完十一長假吧?這次到南京旅遊的遊客不太多。
走進大門可以看到佛頂塔矗立於山丘上,它是一座唐代風格的建築,塔高88公尺,也是佛頂聖境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佛頂塔
佛頂宮位於山頂,我昨天閃到腰還沒好,走路都有問題,看到山上的佛頂宮真的好頭痛,沒想到走呀走,我竟然發現路邊有座露天電扶梯直達山頂,(肯定是佛祖顯靈了)這個景區實在是太佛心了!
歐洲教堂供奉的聖物有寶血、骨頭...,佛頂宮顧名思義即是供奉『佛』祖的『頂』骨舍利。
所謂『頂』骨是『頭頂』骨,『舍利』是人體火化之後的結晶物,因此,整座建築物的造型就在釋迦牟尼佛做文章。
佛頂宮的外觀是一個波浪形的屋頂搭在半圓形建築一側。半圓形建築有如釋迦牟尼佛頭上一個個凸起的髮髻(佛螺髻髮),即小穹頂;外面罩著有如迎風飄逸的佛祖袈裟,即為大穹頂,佛頂宮結合傳統佛教的特色和現代的設計,令人歎為觀止。
大、小穹頂下面本來是個『坑』。
中國蓋深坑建築越來越有心得,上海佘山世茂深坑酒店原本也是個礦坑,聰明的建築師突破人類工程的極限,實現建築從下往上蓋的不可能任務,硬是從88公尺深的坑裡蓋出一家五星級酒店。
這次中國政府花了80億人民幣將地球的『傷痕』變成一座美輪美奐的佛頂宮,內部空間共九層,地上三層、地下六層,由禪境大廳、舍利大廳和舍利藏宮三大空間構成。
(曾元一Youtube截圖)
優美的圓形長廊很有歐洲古典建築的感覺!
長廊對面壁龕的佛像雕刻
進入地宮區需要穿上鞋套 ,讓我開始好奇地宮的真正面貌。
我們走進大廳就開始搭乘往下的手扶梯,一層又一層,有點像要直達地心的感覺。
亞克力造型很像大報恩寺的七寶鎏金阿育王塔。
禪意大廳非常寬敞,南北長為112公尺,東西寬為62公尺,高為41.2公尺,呈橢圓形。
禪境大廳由三個部分組成:佛陀出生、得道的禪意花園和中間的蓮花劇場,共同呈現佛祖一生的足跡。
佛祖晚年於裟羅雙樹間入涅槃,因此,穹頂圖案來自於袈羅雙樹,中間則是佛祖涅槃的臥像。
當導覽員努力講解時,此時的我腰痛依舊在,幾度靠牆歇息!
地上的蓮花圖案
天花板也是精雕細琢的蓮花圖案
千佛殿是整個地宮最引人入勝的地方,以紅、黃和暗金色為主色調,整個空間呈穹窿狀,平面為橢圓形,千佛殿外圈有萬佛廊,萬佛廊在空間上涵括了地下三層。
根據官網,千佛殿依照華藏世界的五方五佛來佈局,以代表金剛界大日如來的舍利聖塔為中心,加之聖塔上的四波羅蜜菩薩、對稱於環廊四周的四方佛、慧門十六尊菩薩、四攝菩薩和八內外供養菩薩,立體呈現了佛教密宗金剛界曼荼羅第四供養會的神聖場景。
千佛殿中心最吸睛的是供奉佛祖頂骨舍利聖塔。塔高21.8公尺,造型來自於大報恩寺鎏金七寶阿育王塔的形式,取像於敦煌莫高窟中的倒立須彌山形中心柱,象徵了清淨莊嚴的華藏世界。
頂部的橢圓形區域有燈光效果,片刻就變換色彩,令人目眩神迷。
萬佛廊是個環形的迴廊,位於地下三、四、五層,壁龕裡面都是佛像。
舍利藏宮的中心區域稱為藏宮大殿佛頂骨舍利長期供奉在此。
(官網)
當我參觀完佛頂宮,心中只有一個感想:『厲害了!我的國。』
整個宮殿根本是錢堆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