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離開艾維拉前往法馬德里的車上,領隊突然說『我們即將進入一級戰區』,接著,她分享了幾個小故事。
她說她當領隊這麼多年來一直平平順順,但是三年前開始破功,丟人、丟錢、丟護照、丟行李都發生了,真是霉運當頭。
----
先講丟護照吧。
雖說北歐的生活水準很高,但不代表就沒有小偷。有一天,一對80多歲的老夫婦坐在餐廳前面的椅子上休息。
老太太將包包放在旁邊用大衣蓋著,沒想到當她起身準備走進餐廳時,包包不見了。
包包裡面有錢包和護照,這下代誌大條了。
北歐旅遊通常要玩好幾個國家,沒有護照就game over了,那天剛好是星期天,台灣的辦事處沒上班,這對老夫婦急得吃不下飯,血壓又飆高...,真的是人命關天。
領隊緊急聯絡辦事處說明其中緣由,辦事處人員破例為這位老太太在週日開門重辦護照。
領隊先帶這位老太太到警察局報案,拿到遺失證明,照相(護照上要貼照片),然後花了1萬多台幣的來回計程車費到辦事處拿到熱騰騰的護照,前後總共花了三小時。
遺失護照的成本真的很昂貴,還好出國前老夫婦的子女有幫爸媽投保旅平險,只要備齊所有支出單據(計程車費、拍照費...)回國後就可以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
----
再來就是丟錢了。
有一位國中校長夏天參加旅遊團到北歐旅遊,剛好就是我們領隊帶的團。
夏天斯德哥爾摩的太陽幾乎不休息,晚上11點天還是很亮,這位大哥自己跑到外面拍照,由於之前來過好幾次即使落單也不擔心。
當他忙著拍照的時候,有二個年輕人靠過來,其中一個作勢要用『功夫』和他較量,他玩興大起跟著比畫,不料,另一個男人從旁扒走他側邊口袋的錢包。
雖然口袋裡只有幾十歐,但台灣所有的證件都在錢包裡,真是災情慘重。
結果當然是先報案,回台灣再補辦所有證件。
----
最後就是丟人了。
這個故事還是發生在北歐,有一對夫婦參加旅遊團到北歐XX城市XX餐廳下車準備吃午飯時,領隊特別交代,吃完飯以後不要進入地鐵站,以免找不到路回來。可是這對夫婦不信邪,因為他倆的英語程度極佳,他們想看看北歐國家的地鐵站,而且有把握在領隊規定的時間歸來,因此就這樣下到地鐵站了。
等到集合時間快到了,他們卻走錯出口,就這樣越走越遠再也找不到回頭路。
照理說兩個人會一起找路回來,可是這對夫婦竟然是分道揚鑣,各自找路。
先生有手機,馬上打電話給領隊就找到人了。
太太的手機放在先生那裡,所以太太只好請當天晚上住宿的旅館打電話給領隊,但旅館並沒有打。
太太無計可施,只好又回到當初領隊講的『集合地點』苦等領隊回來找人。
領隊和全車的人就這樣在地鐵站周圍繞了三圈,總共花了二個小時才找回走失的兩頭羊。
結局是:這對夫婦晚上請大家飲美酒聊表歉意。
----
領隊自己出國旅遊不保證一帆風順,也曾發生被老外偷搶的倒楣事兒,接著她開始述說年輕時的慘痛經歷。
她從年輕時就立志當領隊,1993年到法國學法文,當學校耶誕節放假時,她和妹妹到西班牙走走。
兩個姊妹到了東岸的瓦倫西亞(Valencia)放下行李以後就各自出去玩。
她走累了在火車站的椅子上坐下來,紅背包放在旁邊,這時有一個男人走過來用西班牙語問路。
她心裡正在OS:為什麼當地人要問外國人路怎麼走?
這時,旁邊坐的一位老婦人指著門...OMG!她的紅背包已經消失在遠處。
她馬上追趕那位小偷,終於讓她追上了,沒想到那個小偷竟然裝無辜地說,包包裡面沒錢啊!
----
還有一次是 她在馬德里皇宮逛後花園,有幾個男人正在附近徘徊,看來並非善類。他們可能看到她獨自一人好欺負,其中有一個男人就走過來抓住她的胸口...她開始大喊『P-O-L-I-C-I-A』,持續喊了五分鐘,這幾個人嚇到不敢動,他們說,他們只是想要根煙。
她繼續喊『P-O-L-I-C-I-A』直到這些人離開。
這時,她的精神幾乎崩潰,雙腿好像筷子般不能移動,過了好一會兒,終於癱軟坐在附近的椅子上。
從此以後,她再也不敢一人出國旅遊。
----
馬德里皇宮的後花園不但是領隊刻骨銘心,難以忘懷的地方,也和大家熟悉的作家三毛有一段淵源。
話說三毛到西班牙求學,有一天在朋友家認識荷西,沒想到正在念高三的荷西對大三學生的三毛產生情愫。
倆人交往一陣子後,三毛發現荷西對她是認真的。
荷西那時對三毛說,請你等我六年,我去念四年的大學,服兩年的兵役,之後我們就可以結婚了。
可是,三毛認為六年的時間太長,她又大荷西三歲,希望荷西不要再作這種夢,以後不要再來找她了。
接著,他倆走進馬德里皇宮的公園裡,三毛跟荷西說,『我站在這裡看你走,這是最後一次看你,你永遠不要再來了。』
(這裡是三毛和荷西分手的地方,但是六年後三毛歷經感情的波折再次回到西班牙,經由朋友的牽線和荷西重拾舊情而結婚,婚姻生活美滿雖然僅有短短六年...)。
今天第一個景點是馬德里皇宮,下圖是皇宮的側面。
馬德里皇宮全景
(維基百科)
馬德里皇宮(Palacia Real de Madrid/Royal Palace of Madrid)是歐洲第三大皇宮,僅次於凡爾賽宮及維也納熊布朗宮,但馬德里皇宮的外觀比起前述二個皇宮樸實許多。
我們站在亞美尼亞廣場上(Plaza de la Armeria),一邊是馬德里皇宮(下圖),一邊是阿幕德納聖母大教堂(Cathedral de La Almudena)。
馬德里皇宮也降半旗為英國曼徹斯特恐攻致哀。
阿幕德納聖母大教堂為了配合周遭的建築因此教堂外觀是新古典風格,教堂裡面則是新哥德式。
阿幕德納聖母大教堂
西班牙的首都原本是托雷多,菲利普二世於1561年將皇家法庭遷往更為寬敞的馬德里等同宣示遷都,從此西班牙首都就是馬德里。
歷史學家對這次遷都的原因給出不同的答案。有人認為:馬德里是西班牙地理的中心,適合作為首都;其他人認為:菲利普二世想要將政治和宗教分開,所以才將首都從宗教中心的托雷多遷來。
至於馬德里皇宮的建造由來,必須先探索菲利普五世和法國的關係。
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末代國王卡洛斯二世無嗣而終,結束了哈布斯堡王室對西班牙歷5代的統治。
卡洛斯二世生前在羣臣逼迫之下立下遺詔,把王位傳給他的外甥安茹公爵菲利普,菲利普是波旁王室的成員,生於凡爾賽宮,也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次孫,但還有其他人有王位繼承權,因此產生王位爭奪戰。
路易十四將次孫推上西班牙王位,是為西班牙王菲利普五世,之後,路易十四並未將菲利普五世從法蘭西王位繼承名單除名引起周遭大國的恐懼,以為波旁家族將要合併西班牙和法蘭西王國成為超級強國,繼而觸發1702年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各國互相結盟形成兩派陣營對打,英國在1704年攻佔直布羅陀...1715年2月戰爭終於結束,西班牙和其他國家簽訂各種條約(其中包括割讓直布羅陀給英國),菲利普五世得保王位,但條約規定法國永遠不得合併西班牙。
----
16世紀時馬德里皇宮原址是一座老城堡,1734年聖誕夜被火焚毀,菲利普五世為了建築一個宏偉的皇宮可以比美祖父法王路易十四的凡爾賽宮,於1738年邀請義大利建築師參與設計,之後繼位的查理三世(西班牙語:卡洛斯三世),邀請新古典學派建築師法蘭斯柯‧薩巴提尼(Francesco Sabatini)擴大皇宮範圍,義大利籍的巴洛克大師提也波提為皇宮繪上頂棚畫及壁畫,於1764年完工,歷時26年。
灰白石材打造的皇宮是矩形的建築結構,有哈布斯堡王朝的莊嚴、宏偉,也有波旁王朝的華麗、氣派,關於皇宮的建築風格存在爭論,有人認為是巴洛克風格,也有人視為新古典風格的傑作。
宮內收藏無數的金銀器皿、繪畫、瓷器、壁毯及皇室用品,雖然這裡是國王和皇室在馬德里的正式皇宮,不過他們並不住在裡面,目前只用來招待外賓以及舉行正式典禮,因此大部分時間是對外開放的。
團體參觀馬德里皇宮的人數有限定,我們這團32+1人必須拆成兩團,一團由領隊自己導覽,另一個由一個大陸留學生帶領。
進入皇宮前照例要安檢,只能攜帶A4大小的包包,而且不能帶水入內。
由於皇宮的各廳室不許拍照,我對皇宮的記憶已經有點模糊,只記得掛毯和大餐廳。
皇宮內有幾個房間的牆壁上掛滿織錦壁毯,如果不靠近看,根本就像一幅畫。
最有看頭的是一間可以供145人用餐的大餐廳,其實這張長方形餐桌並沒有很長,我們幾個鄉巴佬不相信這張桌子真的可以伸展到容納145人,每人都聚精會神研究這張桌子的機關。
由下圖的走道往上走到皇宮大廳是唯一可以拍照的地方。
最近幾年造訪的皇宮大廳都是如此「巴洛克」,還沒進入皇宮內廳我就已經醉了。
天花板上的宗教畫和四周鑲金的華麗裝飾是最大亮點
離開房間到公共空間就可以拍照了
等著入宮的長長人龍,下圖右邊就是查理三世(即卡洛斯三世)
旅客服務中心是一輛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