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次在紐西蘭參觀水族館,只覺得每條魚看起來都很大,今天看到「Photography」雜誌〈March 2007〉P.56「Reef Madness」上寫著:
「因為光線折射的原因,水面下的東西通常比它原來的尺寸大25%。
越深入海面下,太陽光被「波長」〈wave-length〉過濾的越多。海面下,我們幾乎看不到紅色,因為紅色在水面下幾英吋就被濾掉了。接著會消失的顏色是橘色,黃色,綠色,最後是藍色。如果在水面下攝影沒有使用閃光燈,大多數美麗的顏色在相機裡都會變成藍色。」
現在讓我們來回憶一下中學上的物理課。人的眼睛看得到的顏色取決於光線的波長,可見光通常是指波長390nm~780nm的電磁波,以下為各種顏色的波長〈nm〉範圍:
紅色 620~740
橘色 585~620
黃色 575~585
綠色 500~575
藍色 445~500
紫色 400~445
因為光線折射的關係,波長越長的先被過濾掉,越深入水裡,能看到的顏色越來越少。
沒有足夠的裝備可以到海面下拍生物,退而求其次,拍拍水珠也不錯。一直以來我發現,水珠在不同的樹葉上有不同的凝結方式,最棒的是,凝結成一顆顆晶瑩剔透的水珠,可是為什麼呢?
這次我拍的是高麗菜葉,葉面上有許多密密麻麻的纖細茸毛,它們每根都很細而且又含有蠟質,水滴落到高麗菜葉上時,水分子之間的凝聚力要比蠟面上的附著力強,所以,水落到有如蠟面的樹葉上,不是滾掉,就是聚集成水珠,而不會濕潤整個蠟面。
自然界著名的「荷葉效應」就是,荷葉的表面有許多呈凸起狀的表皮細胞〈突起高度為5~15微米〉,表皮細胞上又覆蓋著疏水性的含蠟絨毛〈長度約100奈米〉。這些無數細小突起的表皮細胞將水珠頂起,使水珠無法與葉面完全接觸,含蠟絨毛又進一步削弱水珠與葉面的吸附力量,更加強荷葉的疏水能力。只要給予少許動能,水珠就能在葉面上快速移動,將灰塵帶走。
荷葉效應也就是自然界的奈米效應,目前市面上已有仿效荷葉自潔效應的奈米磁磚和奈米馬桶等等商品。〈這次我購買的和成馬桶C840就是使用奈米原理達到抗污的效果〉。由水珠衍生至奈米商品,可見生活處處是智慧

想拍水珠的朋友,如果不是荷花的季節,可以試試附近菜園裡的高麗菜,少年高麗菜上的水珠比荷葉更頑皮有趣,大清早、下雨後或是澆水後,微距鏡頭下的水珠保證讓您開心一整天。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