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迷上重播的中國歷史劇,比如說「漢武大帝」,導演掌鏡的角度令人有如上了一堂又一堂的攝影課,忠於當時宮廷的服飾和使用器具的畫面呈現,讓人開始好奇宮廷裡的實際生活。幾天前到市立圖書館看到一本「我在慈禧身邊的日子」,描述一位老宮女何榮兒回憶慈禧在位時的深宮生活,由作者金易加以記錄、潤飾而成,真是引人入勝,讓人忍不住想要節錄一些精采片段以饗格友。
這本書不談政治,只是描述每天宮廷裡,包括老太后、宮女和太監的生活瑣碎細節和光緒的佚事。先談到老太后「傳膳」這件事,老太后吃飯的排場和時間都很講究。老太后吃飯每次一百二十幾樣菜外帶時鮮,一天要吃六次,除早膳外,還有點心預備,中午傳膳大多在十點半前後,晚膳在五點前後,宮廷也有下午茶和宵夜,午後的加餐約在兩點,宵夜約在七點以前,時間的安排是風雨不誤的。
我們小老百姓是自己夾菜吃飯,慈禧吃飯可不一樣,她是用「眼」看哪道菜,侍膳的老太監就會把這道菜往老太后身邊挪,用羹匙給老太后舀近佈碟裡,如果老太后嚐了後說一句「這個菜還不錯」,就再用匙舀一次,跟著侍膳的老太監就把這個菜往下撤,不能再舀第三匙,假如要舀完第三匙,站在旁邊的四個太監中為首的那位 就要發話了,喊了一聲:「撤」,這個菜就十天半個月不露面了,因為舀第三匙的菜,準是老太后喜歡吃的,若讓底下人知道後,壞人就會在這個菜上面打主意了。 因此,老太后絕不說出「我愛吃什麼」,或「今天我想吃什麼」,每次吃飯時隨意挑選,今天吃這個,明天也許吃那個,不讓其他人猜透她喜歡哪道菜。看來太后也不是好當的,就算食物都用銀器,還是害怕有人毒害,連吃東西都不能盡興。
現代人洗澡,有人淋浴、有人泡澡,各有所好,反正殊途同歸,潔身而已。老太后洗澡和現代人可大不相同。老太后洗澡〈正確的說應是「擦澡」〉的大陣仗,真是 令人歎為觀止。宮裡沒有白天洗澡的,一般大約在傳晚膳後一個多小時。宮裡也沒有浴室這樣的設備,每次都必須由太監抬澡盆、擔水,即便洗澡用的毛巾、香皂、 爽身香水也是由太監用托盤捧著送進宮來。老太后洗澡也是由宮女伺候,屋內先鋪好油布,澡盆注入溫水,對了,老太后的澡盆有兩個,一個洗上身,一個洗下身, 不能混淆的。
現代人洗澡每人用一條毛巾,一巾到底,隨心所欲而不逾矩。老太后擦澡要用100條毛巾,25條一疊,每條都是用黃絲線秀的金龍,一疊一種姿勢,毛巾邊上黃金線鎖的萬字不斷頭的花邊,真是華麗亮眼。司浴的宮女四人,先將毛巾浸在水裡,浸透了以後,先撈出四條擰乾以後,交給其他三個宮女,然後一齊打開毛巾,平鋪在手掌上輕輕地緩慢地給老太后擦胸、擦背、擦兩腋、擦雙臂。四個宮女各有各的部位,擦完再換毛巾,如此要換六、七次。第二步是擦香皂,把香皂塗滿了毛巾後,四人一齊動起手來,總是撈起一條毛巾擰乾後塗香皂,擦完身體後扔下一條,再取再擦。第三步是擦淨身子。四名宮女又由托盤拿來一疊新的毛巾浸在水裡,浸過三、四分鐘以後撈出,擰的比較濕些,輕輕給老太后插淨身上的香皂沫。第四步用約巴掌大小的潔白純絲棉沾香水,輕輕地在身上拍。最後,四個宮女每人用一條乾毛巾,再把上身各部位輕拂一次,上身的沐浴才算完了。這時擦澡還沒完,宮女將洗上身的澡盆和用過的毛巾收拾乾淨,抬走。再重新抬進另外一隻澡盆來。洗上身的工具絕對不能用來洗下身,這是老太后的規矩。洗下身整個過程和洗上身差不多,不必贅述,老太后擦一次澡,真是一件浩大的工程。洗澡總要自己洗,才能搔著癢處、髒處,凡事由宮女代勞,眾目睽睽之下,女人家的隱私完全曝了光,這樣的洗澡方式真是不要也吧。
老太后對於襪子也是非常講究的。現代人一年買一打襪子換著穿,可老太后對襪子一點也不能委屈。襪子的原料是純白絲綢,因為綢子沒有伸縮性,所以做起來必須合腳,最困難的是當時的襪子在腳前腳後有兩道合縫,前邊的縫像脊樑一樣,正在腳背上,如果掐得不直,線又縫得有鬆有緊,襪子就容易在腳上滾,襪線就歪歪扭 扭,因此裁縫技術非常高,而且要讓能工巧匠沿著前後合縫繡上花,掩蓋著合縫造成的缺陷,這樣一來,每雙襪子花費的工就大了。更重要的是,老太后的襪子不管 多麼精緻,也只穿ㄧ次,決不穿第二次,就算繡工是非常熟練的能手,也要七、八天才能繡成一雙,光襪子一項,老太后一年就需要一萬多兩銀子。對照當時老百姓的生活,批評老太后是窮奢極侈、揮霍無度,當不為過。
老太后寢殿要保持好的氣味,所以就有「換缸」這種新鮮事了。在老太后的寢殿裡擺著五、六個空缸,是為了窖藏新鮮水果用的,太后的寢殿不願用各類的香薰,而是用各種水果的香味來薰。這些水果多半是南果子,如佛手、香櫞、木瓜之類,每月初二、十六用新的換舊的,稱為「換缸」。換下來的水果就分配給宮女,這對宮女來說是件開心的事。除了用水果薰殿以外,宮女身上發出的不良氣味也在禁止之列。宮女不能吃魚,怕身上帶有魚腥味,每頓飯只許吃八分飽,怕出虛恭〈放屁〉 丟差事,惹麻煩,每次見老太后前都要淨一淨身子,免得失敬。
每天「辦事」也不能馬虎。老太后吃完飯、喝口茶、吸口煙就該傳「官房〈便盆〉」了。宮女領來細軟的白綿紙,先把一大張分開裁好,再輕輕噴上一點水,噴得比 霧還細,用銅燙斗輕輕地走兩遍,隨後再裁成長條,墊上濕布,用熱燙斗在紙上一來一往就成了「手紙」。宮裡沒有廁所,老太后常用的官房是檀香木刻的,外邊刻著大壁虎,每次使用時,宮女取油布把地面鋪起來,約2尺見方,把紙放在壁虎的嘴上。大壁虎的肚裡是香木的細末,要乾鬆而蓬蓬著,便物下墜後,立即滾入香木末裡,被香木末包起來,根本看不見髒東西。另外,在寢宮的廊下僻角處有輕便的瓷盆,以備臨時或晚間用。由此可見,科技進步真的是造福人群,現在任何小老百姓每天「辦事」的設備都要比古時宮殿強太多,單是免治、抗污的馬桶就足夠讓我們慶幸生為現代人了。
太監是宮廷特有的產物,淨身算是太監的頭等大事。老百姓窮的沒辦法才會當太監,因為當太監的人多了,於是就有相當高明的淨身師,人們尊稱他們為把式,俗稱 刀兒匠。淨身師對於太監等於和尚受戒的師傅,是終身的師傅。淨身師要和淨身者的家長或代理人訂立合同的,當時稱為文書,請三老四少作為證明人,寫明自願淨身,生死不論,免得將來出了麻煩,淨身師跟著吃官司。但這不是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等這個被淨身的孩子將來發跡,可以撈上一筆錢。淨身過程不必細述。淨身師把割下來的東西放入預備好的一個升,升裡盛著少半升的石灰吸乾水份免得腐爛,然後把淨身契約用油紙包好,放在升裡面,再用大紅布把升口包好捆緊,小心地把升送到屋頂下面房樑之上。有朝一日,淨身的人發跡了,有了過繼兒子,贖回身上物,「骨肉還家」,便是一生最大的喜事。淨身師這時是名利雙收的。迎升有種種儀式,一陣鼓樂齊鳴、鞭炮喧天之後,過繼兒子恭敬地把升放進紅托盤捧著,坐在轎裡奔向墳地,接著又是行禮如儀,焚化淨身契約,骨肉入土。
有水有樹必有蚊蟲,避蚊蟲最好的辦法就是給老太后搭天棚,也就是搭一個大蚊帳,把整個寢殿罩起來,包括頤和園裡的樂壽堂,而且必須嚴絲合縫,不許有一點空隙往裡飛蚊蟲。北京的巧匠出奇的巧,搭起起脊的天棚,不用一尺鐵絲,也不用一根釘子,跟正式的宮殿一樣,四面有通風進陽光的窗戶,不管颳旋風還是下暴雨,天棚安然不動,不許進一星點水兒。這種古代的技術真是讓人大開眼界,現代人雖然有技術可以搭更先進的天棚,可是沒有人有財力買那樣大的園子,也沒有人有中國時間整天在園子裡閒逛的。
這本書也談到有關光緒帝的佚事,比如說給光緒帝剃髮。剃頭有三項戒律:(一)只許用右手持刀挨皇上的頭皮,不許用左手按皇上任何部位。(二)只許順刮,不許逆刮。(三)要屏住呼吸,不許向皇上頭上噴穢氣。因為清朝的頭髮是剃光前面半個頭,後面留辮子,既然需剃光半個頭,就必須時時剃。皇帝剃頭有一定的日期,每月初一、十一、二十一,隔十天剃一次頭,遇有大的慶典,另有加差。剃頭的時間是在太陽升到東南角,取如日東升的意思,如果在午時,那就已經升到頂,快走下坡路了。在宮裡皇上剃頭算是大事一樁,刮臉隨時聽候召喚。剃頭師傅給皇帝剃頭是不許帶刀子進宮的。剃頭師每次當差,都要在下處經過檢查,剝去自身的衣服,換上皇家特製的衣服,然後在皇帝面前嗑頭,請刀子。剃頭師傅給皇帝剃頭刮臉的過程中,殿上環衛的近侍,緊盯著剃頭師傅的手,洗頭擦臉都由近侍的太監作,剃頭師傅只管操刀。
回想小時候,總以為帝王和神一樣是不吃喝拉撒、不會死的。尤其是先總統蔣公領導的那個年代,每年聽那聽不懂的元旦文告,每次寫「蔣總統」三個字前面都要空一格,每年的總統都是他,以為大概要喊一輩子蔣總統了,沒想到,蔣公也會生病,也有七情六欲,就開始對總統和皇帝的生活產生很大的興趣。雖然我不是很欣賞蔣夫人,可是, 宋家三姊妹的家庭與婚姻故事讓人百讀不厭。這次能看到服侍慈禧的宮女口述深宮生活的點點滴滴,真是滿足了埋藏許久的好奇心。整本書長達472頁,內容精采,限於篇幅只是擷取書中的少許片段,有興趣的人可以借來看看。
這本書不談政治,只是描述每天宮廷裡,包括老太后、宮女和太監的生活瑣碎細節和光緒的佚事。先談到老太后「傳膳」這件事,老太后吃飯的排場和時間都很講究。老太后吃飯每次一百二十幾樣菜外帶時鮮,一天要吃六次,除早膳外,還有點心預備,中午傳膳大多在十點半前後,晚膳在五點前後,宮廷也有下午茶和宵夜,午後的加餐約在兩點,宵夜約在七點以前,時間的安排是風雨不誤的。
我們小老百姓是自己夾菜吃飯,慈禧吃飯可不一樣,她是用「眼」看哪道菜,侍膳的老太監就會把這道菜往老太后身邊挪,用羹匙給老太后舀近佈碟裡,如果老太后嚐了後說一句「這個菜還不錯」,就再用匙舀一次,跟著侍膳的老太監就把這個菜往下撤,不能再舀第三匙,假如要舀完第三匙,站在旁邊的四個太監中為首的那位 就要發話了,喊了一聲:「撤」,這個菜就十天半個月不露面了,因為舀第三匙的菜,準是老太后喜歡吃的,若讓底下人知道後,壞人就會在這個菜上面打主意了。 因此,老太后絕不說出「我愛吃什麼」,或「今天我想吃什麼」,每次吃飯時隨意挑選,今天吃這個,明天也許吃那個,不讓其他人猜透她喜歡哪道菜。看來太后也不是好當的,就算食物都用銀器,還是害怕有人毒害,連吃東西都不能盡興。
現代人洗澡,有人淋浴、有人泡澡,各有所好,反正殊途同歸,潔身而已。老太后洗澡和現代人可大不相同。老太后洗澡〈正確的說應是「擦澡」〉的大陣仗,真是 令人歎為觀止。宮裡沒有白天洗澡的,一般大約在傳晚膳後一個多小時。宮裡也沒有浴室這樣的設備,每次都必須由太監抬澡盆、擔水,即便洗澡用的毛巾、香皂、 爽身香水也是由太監用托盤捧著送進宮來。老太后洗澡也是由宮女伺候,屋內先鋪好油布,澡盆注入溫水,對了,老太后的澡盆有兩個,一個洗上身,一個洗下身, 不能混淆的。
現代人洗澡每人用一條毛巾,一巾到底,隨心所欲而不逾矩。老太后擦澡要用100條毛巾,25條一疊,每條都是用黃絲線秀的金龍,一疊一種姿勢,毛巾邊上黃金線鎖的萬字不斷頭的花邊,真是華麗亮眼。司浴的宮女四人,先將毛巾浸在水裡,浸透了以後,先撈出四條擰乾以後,交給其他三個宮女,然後一齊打開毛巾,平鋪在手掌上輕輕地緩慢地給老太后擦胸、擦背、擦兩腋、擦雙臂。四個宮女各有各的部位,擦完再換毛巾,如此要換六、七次。第二步是擦香皂,把香皂塗滿了毛巾後,四人一齊動起手來,總是撈起一條毛巾擰乾後塗香皂,擦完身體後扔下一條,再取再擦。第三步是擦淨身子。四名宮女又由托盤拿來一疊新的毛巾浸在水裡,浸過三、四分鐘以後撈出,擰的比較濕些,輕輕給老太后插淨身上的香皂沫。第四步用約巴掌大小的潔白純絲棉沾香水,輕輕地在身上拍。最後,四個宮女每人用一條乾毛巾,再把上身各部位輕拂一次,上身的沐浴才算完了。這時擦澡還沒完,宮女將洗上身的澡盆和用過的毛巾收拾乾淨,抬走。再重新抬進另外一隻澡盆來。洗上身的工具絕對不能用來洗下身,這是老太后的規矩。洗下身整個過程和洗上身差不多,不必贅述,老太后擦一次澡,真是一件浩大的工程。洗澡總要自己洗,才能搔著癢處、髒處,凡事由宮女代勞,眾目睽睽之下,女人家的隱私完全曝了光,這樣的洗澡方式真是不要也吧。
老太后對於襪子也是非常講究的。現代人一年買一打襪子換著穿,可老太后對襪子一點也不能委屈。襪子的原料是純白絲綢,因為綢子沒有伸縮性,所以做起來必須合腳,最困難的是當時的襪子在腳前腳後有兩道合縫,前邊的縫像脊樑一樣,正在腳背上,如果掐得不直,線又縫得有鬆有緊,襪子就容易在腳上滾,襪線就歪歪扭 扭,因此裁縫技術非常高,而且要讓能工巧匠沿著前後合縫繡上花,掩蓋著合縫造成的缺陷,這樣一來,每雙襪子花費的工就大了。更重要的是,老太后的襪子不管 多麼精緻,也只穿ㄧ次,決不穿第二次,就算繡工是非常熟練的能手,也要七、八天才能繡成一雙,光襪子一項,老太后一年就需要一萬多兩銀子。對照當時老百姓的生活,批評老太后是窮奢極侈、揮霍無度,當不為過。
老太后寢殿要保持好的氣味,所以就有「換缸」這種新鮮事了。在老太后的寢殿裡擺著五、六個空缸,是為了窖藏新鮮水果用的,太后的寢殿不願用各類的香薰,而是用各種水果的香味來薰。這些水果多半是南果子,如佛手、香櫞、木瓜之類,每月初二、十六用新的換舊的,稱為「換缸」。換下來的水果就分配給宮女,這對宮女來說是件開心的事。除了用水果薰殿以外,宮女身上發出的不良氣味也在禁止之列。宮女不能吃魚,怕身上帶有魚腥味,每頓飯只許吃八分飽,怕出虛恭〈放屁〉 丟差事,惹麻煩,每次見老太后前都要淨一淨身子,免得失敬。
每天「辦事」也不能馬虎。老太后吃完飯、喝口茶、吸口煙就該傳「官房〈便盆〉」了。宮女領來細軟的白綿紙,先把一大張分開裁好,再輕輕噴上一點水,噴得比 霧還細,用銅燙斗輕輕地走兩遍,隨後再裁成長條,墊上濕布,用熱燙斗在紙上一來一往就成了「手紙」。宮裡沒有廁所,老太后常用的官房是檀香木刻的,外邊刻著大壁虎,每次使用時,宮女取油布把地面鋪起來,約2尺見方,把紙放在壁虎的嘴上。大壁虎的肚裡是香木的細末,要乾鬆而蓬蓬著,便物下墜後,立即滾入香木末裡,被香木末包起來,根本看不見髒東西。另外,在寢宮的廊下僻角處有輕便的瓷盆,以備臨時或晚間用。由此可見,科技進步真的是造福人群,現在任何小老百姓每天「辦事」的設備都要比古時宮殿強太多,單是免治、抗污的馬桶就足夠讓我們慶幸生為現代人了。
太監是宮廷特有的產物,淨身算是太監的頭等大事。老百姓窮的沒辦法才會當太監,因為當太監的人多了,於是就有相當高明的淨身師,人們尊稱他們為把式,俗稱 刀兒匠。淨身師對於太監等於和尚受戒的師傅,是終身的師傅。淨身師要和淨身者的家長或代理人訂立合同的,當時稱為文書,請三老四少作為證明人,寫明自願淨身,生死不論,免得將來出了麻煩,淨身師跟著吃官司。但這不是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等這個被淨身的孩子將來發跡,可以撈上一筆錢。淨身過程不必細述。淨身師把割下來的東西放入預備好的一個升,升裡盛著少半升的石灰吸乾水份免得腐爛,然後把淨身契約用油紙包好,放在升裡面,再用大紅布把升口包好捆緊,小心地把升送到屋頂下面房樑之上。有朝一日,淨身的人發跡了,有了過繼兒子,贖回身上物,「骨肉還家」,便是一生最大的喜事。淨身師這時是名利雙收的。迎升有種種儀式,一陣鼓樂齊鳴、鞭炮喧天之後,過繼兒子恭敬地把升放進紅托盤捧著,坐在轎裡奔向墳地,接著又是行禮如儀,焚化淨身契約,骨肉入土。
有水有樹必有蚊蟲,避蚊蟲最好的辦法就是給老太后搭天棚,也就是搭一個大蚊帳,把整個寢殿罩起來,包括頤和園裡的樂壽堂,而且必須嚴絲合縫,不許有一點空隙往裡飛蚊蟲。北京的巧匠出奇的巧,搭起起脊的天棚,不用一尺鐵絲,也不用一根釘子,跟正式的宮殿一樣,四面有通風進陽光的窗戶,不管颳旋風還是下暴雨,天棚安然不動,不許進一星點水兒。這種古代的技術真是讓人大開眼界,現代人雖然有技術可以搭更先進的天棚,可是沒有人有財力買那樣大的園子,也沒有人有中國時間整天在園子裡閒逛的。
這本書也談到有關光緒帝的佚事,比如說給光緒帝剃髮。剃頭有三項戒律:(一)只許用右手持刀挨皇上的頭皮,不許用左手按皇上任何部位。(二)只許順刮,不許逆刮。(三)要屏住呼吸,不許向皇上頭上噴穢氣。因為清朝的頭髮是剃光前面半個頭,後面留辮子,既然需剃光半個頭,就必須時時剃。皇帝剃頭有一定的日期,每月初一、十一、二十一,隔十天剃一次頭,遇有大的慶典,另有加差。剃頭的時間是在太陽升到東南角,取如日東升的意思,如果在午時,那就已經升到頂,快走下坡路了。在宮裡皇上剃頭算是大事一樁,刮臉隨時聽候召喚。剃頭師傅給皇帝剃頭是不許帶刀子進宮的。剃頭師每次當差,都要在下處經過檢查,剝去自身的衣服,換上皇家特製的衣服,然後在皇帝面前嗑頭,請刀子。剃頭師傅給皇帝剃頭刮臉的過程中,殿上環衛的近侍,緊盯著剃頭師傅的手,洗頭擦臉都由近侍的太監作,剃頭師傅只管操刀。
回想小時候,總以為帝王和神一樣是不吃喝拉撒、不會死的。尤其是先總統蔣公領導的那個年代,每年聽那聽不懂的元旦文告,每次寫「蔣總統」三個字前面都要空一格,每年的總統都是他,以為大概要喊一輩子蔣總統了,沒想到,蔣公也會生病,也有七情六欲,就開始對總統和皇帝的生活產生很大的興趣。雖然我不是很欣賞蔣夫人,可是, 宋家三姊妹的家庭與婚姻故事讓人百讀不厭。這次能看到服侍慈禧的宮女口述深宮生活的點點滴滴,真是滿足了埋藏許久的好奇心。整本書長達472頁,內容精采,限於篇幅只是擷取書中的少許片段,有興趣的人可以借來看看。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