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到剝皮寮,因為舉行儀式延至下午二點才對外開放,所以只到旁邊的教育館走一走。陰冷的天氣突然放晴,想到下一周天氣又將轉壞,臨時決定到剝皮寮逛一逛,練習一下紀實攝影。
搭捷運板南線到龍山寺下車,二號出口出站直走,不一會兒,於前面康定路左轉,剝皮寮在康定路和廣州街口。由於交通便利,題材豐富,剝皮寮成為好攝一族最佳的練功場所。
人文攝影真的很難。在國外拍人文,大部分老外不介意入鏡,可是,在台灣拍人都要偷拍,第一個原因是比較自然,第二個原因是別人才不會拒絕。剝皮寮有很多人文可以著墨,因為有好多人都拿著單眼相機在拍照,導致遊客見怪不怪,也就沒有人白眼相向,讓我攝取到一些還不錯的畫面。
剝皮寮早期發展為煤炭販售集散地而通稱為土炭市,當時曾是商業交易熱絡的街坊,擁有不少精緻洋樓房屋,自清代至今經日治時期開發已200多年,仍保有初期開發的空間特色,可說是台北市保存最完整的歷史街區之一。
清代稱福皮簝、福地簝街,日治時期稱北皮簝街,光復之後稱剝皮寮,剝皮到底是剝樹皮還是剝獸皮?或是閩南語發音的北皮?清代時此地曾為木材集散地,自福州進口的木材運抵此處進行剝皮加工因而得名?至今仍是眾說紛紜。
用黑白攝影,我習慣加入繪畫的元素,比如上圖的樹葉映照在牆壁上的光影,還有南園那篇牆角放置畫頁的花盆,藉著光影,我想描繪一張有如國畫的照片。其實繪畫和攝影有異曲同工之妙,繪畫也講求遠、中、近透視感、景深、寫真、色彩,如果想在攝影這條路更上一層樓,多多欣賞繪畫大師的作品,應該能增加一些創作的靈感。
上次來剝皮寮天氣陰冷、反差小正是數位相機使用黑白攝影最好的時機,照片有一點詩意盎然的感覺,這次到剝皮寮是下午時分的好天氣,二、三點太陽斜射老街的光影又有另一種美感。即便同一個地點,前一刻的光影和後一刻的光影也有所不同,每次到老街都有不同的驚喜,下次我想下雨時來探訪老街另一種風華。
這位攝影師拍完照後正在檢查LCD螢幕,這時斜射光從他的頭頂傾灑下來,真是難得的機會快門。
剝皮寮保留了清代以來的建築樣式,紅磚圓拱、橫帶、山頭、凸柱、間柱、泥塑裝飾、女兒牆、綠釉鏤空花磚、花臺等傳統建築的構件特色。
一塊砧板訴說多少艱苦故事?
懷孕婦人下一星期即將臨盆,趁著出遊之際,請畫師畫出媽媽臨盆前的畫像。
剪紙師聚精會神的幫小孩剪紙。
福 祿 壽
延伸閱讀:剝皮寮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