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6089-1.jpg

 我們早上到孔布拉以南約75公里,法蒂瑪(Fatima)朝聖地以東的小鎮托馬爾(Tomar)參觀一間1983年被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基督修道院(Convento de Cristo),這間修道院前身是聖殿騎士團的大本營。

大家一定很奇怪,為什麼葡萄牙的修道院會和法國的聖殿騎士團有關?

聖殿騎士團((Knights Templar  ,法文稱為 Ordre du Temple))最初成立的原因是1098年十字軍收復聖地耶路撒冷以後,眾多基督徒開始長途跋涉前去朝聖,但耶路撒冷自古以來都是回教徒與基督徒共處的狀況,基督教朝聖者遭到攻擊的事件時有所聞

約1119年,兩位當年參戰的法國貴族(十字軍將領)提議成立一個軍事修士會(主要是法國騎士所組成)來保衛朝聖者的安全。

這個提議為當時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二世(Baldwin II)批准,允許他們駐紮在聖殿山(便是所羅門王聖殿的舊址之上)的阿克薩清真寺,因此得到『聖殿騎士團』的名稱。

西歐基督徒的朝聖之路長達兩千公里,沿途充滿兇險,於是聖殿騎士團的業務快速展開。

所謂的『業務』先是發展出類似保鑣的行業,後來因為怕旅客被搶劫,又發明與中國銀票(就是近代的旅行支票)類似的產品。所以聖殿騎士團號稱為近代銀行的濫觴。

1128年聖殿騎士團來到葡萄牙,1159年他們因為參與里斯本和聖塔倫(Santarem)的戰役獲得葡萄牙第一位國王阿方索一世D. Afonso Henriques的支持,因此被賜與孔布拉和聖塔倫之間的土地。

1160年聖殿騎士團團長 Gualdim Pais開始在托瑪爾的山上建城堡,由於他曾前往聖地參加十字軍,學習了先進的築城技術,因此能將托瑪爾城堡建成當時葡萄牙最龐大的軍事要塞。

聖殿騎士團是十字軍東征的三支主要騎士團之一,因為得到羅馬教皇的支持而擁有諸多特權,因此積累了很多財富。

除了有錢之外,聖殿騎士團也驍勇善戰,從1129年到1177年,抵擋了阿拉伯人的不斷進攻,保衛了聖城的安全,這是聖殿騎士團的黃金時期

聖殿騎士團的盛衰也和十字軍的命運息息相關。

1187年聖殿騎士團遭受第一次的嚴重挫敗,耶路撒冷被回教勢力收復,聖殿騎士團撤退到賽普勒斯。

1241年蒙古拔都西征入侵波蘭,教廷調派聖殿騎士團馳援,沒想到幾乎全軍覆沒,餘眾退回到巴黎。

這時的聖殿騎士團雖然沒有什麼軍事力量,但是之前發展出來的銀行業務因為獲利豐碩而囤積大量房地產,加上經營東、西方的國際貿易、保全等等,種種業務模型竟與今日的日本商社有幾分神似。

在法國,聖殿騎士團最後居然成為法國國王最大的債主,法王哪能任令聖殿騎士團繼續坐大?

法王腓力四世於1307年10月13日下令逮捕、屠殺境內所有的聖殿騎士團成員並且沒收其財產,那天正好是13日星期五,這就是『黑色星期五』的由來,有興趣的捧由可以看看電影『騎士隕落』。

騎士團成員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們在被逮捕殺害之前,早已將財富藏起來,結果寶藏地點在他們死後永遠成謎。

這些下落不明的寶藏就成為丹‧布朗的小說『達文西密碼』的題材。

1312年由於法王腓力四世的施壓,教宗宣布解散聖殿騎士團,葡萄牙境內的聖殿騎士團幸運地受到迪尼斯一世(Dinis I)的保護,經過幾年與羅馬教廷的談判以後,於1319年被轉為  基督教團(Ordem de Cristo聖殿騎士團的眾多財產也被轉至基督教團的名下。

這支基督教團在亨利王子的帶領下,葡萄牙開始了15~16世紀的大航海時代。

基督教團以龐大的財富資助航海計畫,新貿易路線發現以後所聚積的錢財又回到基督教團,因此,修道院得以在12~17 世紀一再擴建,產生一座又一座的迴廊建築。

由於擴建時期橫跨500年,所以建築群包含多種建築風格:聖殿騎士時期是羅馬風格;大航海時代是哥德式和曼努埃爾風格;在教務會改革期間,是文藝復興風格。

從Google Map空照圖可以看到修道院東南方外圍完整的城牆

Image 1.jpg

我們下了遊覽車之後必須走一段山坡路。

IMG_20191029_103552.jpg

小小的拱門就是城牆的入口。

IMG_20191029_103610.jpg

大門左側懸掛世界文化遺產的標誌(Convent of Christ)

IMG_20191029_103700.jpg

進了大門還要走一小段山坡路

IMG_20191029_103744.jpg

第二個城門

IMG_20191029_104002.jpg

IMG_20191029_104011.jpg

IMG_20191029_104048.jpg

IMG_20191029_104113.jpg

進修道院前先上洗手間,等我走下階梯一看,WOW! 這間洗手間還鑲『花邊』。

DSC_6038-1.jpg

這可是秋天限定喔!

IMG_20191029_104557.jpg

烏黑斑駁的外牆述說著八百多年的歷史滄桑。

DSC_6042-1.jpg

進入修道院前要抓緊機會拍庭院,因為出口在另外一邊。

DSC_6043-1.jpg

DSC_6044-1.jpg

DSC_6056-1.jpg

大門上繁複的雕塑裝飾。

DSC_6045-1.jpg

DSC_6047-1.jpg

參觀前需先了解修道院的平面圖。

這是個主要由七個迴廊建築構成的修道院,我們從入口處先到公墓迴廊>洗滌迴廊>圓形教堂(圓廳)>約翰三世迴廊>烏鴉迴廊>米莎迴廊>宿舍>食堂>廚房>出口。

03-2.jpg

 

從入口進去,首先來到公墓迴廊,騎士和僧侶的埋葬地點,建於15世紀。

DSC_6051-1.jpg

DSC_6078-1.jpg

DSC_6073-1.jpg

DSC_6068-1.jpg

DSC_6057-1.jpg

DSC_6063-1.jpg

 

DSC_6065-1.jpg

DSC_6074-1.jpg

DSC_6075-1.jpg

DSC_6076-1.jpg

公墓迴廊隔壁就是洗滌迴廊(Claustro de Lavagem),因為修士們在這裡洗衣服而得名,建於15世紀。

03-2.jpg

DSC_6064-1.jpg

DSC_6054-1.jpg

DSC_6060-1.jpg

DSC_6077-1.jpg

DSC_6052-1.jpg

DSC_6081-1.jpg

DSC_6082-1.jpg

老城堡的廢墟

DSC_6084-1.jpg

DSC_6083-1.jpg

DSC_6086-1.jpg

修道院中最精采的建築就是圓形教堂(Round Church)。

03-2.jpg

當聖殿騎士遇到要幫葡萄牙人跟摩爾人打仗,或是保護聖地,或是出海尋找新大陸等重大事件,出發前,都會到這個圓形教堂接受上帝的祝福。

這個羅馬式天主教堂是由聖殿騎士團於十二世紀下半年興建的

從外面來看,它是一個16邊形的建築,由堅實的飛扶壁來支撐,圓形的窗戶,還有一個鐘樓。

教堂圓廳是由八根柱子圍成的八角形祭壇,裡面有基督受難像,牆壁上有一幅一幅的宗教畫,八角形祭壇和牆壁間的走道不寬,我又沒帶廣角鏡,拍照時左支右絀,顧得了上面就顧不到下面,真的好難啊!

DSC_6089-1.jpg

IMG_20191029_112246.jpg

整個圓廳看起來很有張力。

19102142_web1_M-Rick-Steves-edh-191027.jpg

(Heraldnet:   Tranquil Tomar: Take a break from Portugal's tourist tumult)

大拱門兩邊講壇上面還有個迷你圓形的華蓋。

IMG_20191029_112235.jpg

右邊講壇的華蓋比較清楚。

IMG_20191029_112901.jpg

IMG_20191029_112342.jpg

曼努埃爾式風格:扭轉的石柱。

IMG_20191029_112856.jpg

IMG_20191029_112509.jpg

右邊是受難耶穌像

IMG_20191029_112441.jpg

IMG_20191029_112556.jpg

約翰三世迴廊(Claustro de D. João III)由義大利建築師所設計,建於十六世紀,被視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傑作。

03-2.jpg

迴廊柱子的造型氣勢逼人

DSC_6091-1.jpg

DSC_6092-1.jpg

DSC_6095-1.jpg

迴廊四個角落都有個優雅的螺旋樓梯。

DSC_6097.JPG

二層樓的約翰三世迴廊比起其他迴廊更為宏偉壯觀。

DSC_6100-1.jpg

庭院中間還有個華麗的噴泉

DSC_6098-1.jpg

DSC_6101-1.jpg

旅店迴廊(Claustro de Hospedaria)是為了暫時容納客人和朝聖者,建於1541~1542年。

聖芭芭拉迴廊(Claustro de Santa Bárbara)建於16世紀,屬於早期文藝復興風格。

03-2.jpg

右上角是旅店迴廊,下面是聖芭芭拉迴廊。

DSC_6104-1.jpg

從聖芭芭拉迴廊可以看到雕飾繁複的西窗,曼努埃爾式的風格,因此又稱為『曼努埃爾之窗(Manueline Window)』。

DSC_6107-1.jpg

裝飾的元素部分與大海有關:徽章、渾天儀、木頭、繩索、浮標等等。

DSC_6112-1.jpg

03-2.jpg

烏鴉迴廊(Claustro dos Corvos)

DSC_6114-1.jpg

米莎迴廊(Claustro da Micha)的名字來自於當年的『麵包限額』,修士們就在這裡發麵包給窮人。

DSC_6117-1.jpg

DSC_6127-1.jpg

米莎迴廊的石頭地板排列成連續圖案,真『厚工』!

DSC_6113-1.jpg

DSC_6126-1.jpg

IMG_20191029_114136.jpg

我為了拍空景,只能在團友們離開才能開始取景,所以,每次拍完照後整個團早已不見蹤影,身上帶的導覽器也超出接收範圍,我只好開始尋找導遊,因此多繞了好幾個迴廊,繞到頭都暈了tusky (7).gif

參觀完迴廊建築後,導遊帶我們穿越時空回到幾百年前,了解修士們是怎樣過日子的。

主要宿舍前面有寬敞的走廊。

IMG_20191029_114148.jpg

修士們用餐的食堂。

IMG_20191029_114536.jpg

右邊是送菜的窗口

IMG_20191029_114639.jpg

有點像古早時候台灣鄉下的廚房,大灶一字排開。

IMG_20191029_114711.jpg

廚房

IMG_20191029_114738.jpg

IMG_20191029_114929.jpg

酒窖

IMG_20191029_115303.jpg

參觀完後的等待時間,我想到外面拍拍美麗的庭園。

我問導遊,『出去後可否再進來修道院?』

導遊說,『沒問題。』

我興沖沖地走出大門,發現外面只是個空曠的廣場,廣場上有位婦人在賣土產。

原來,我們已經從東邊入口走到西邊出口,而遊覽車就在不遠處等著。

DSC_6123-1.jpg

DSC_6124.JPG

我們中午吃飯的餐廳

IMG_20191029_134744.jpg

這裡流行把花插在真的麵包上當裝飾品。

IMG_20191029_124012.jpg

一桌10人,我被指定和9人小組同桌。

IMG_20191029_123916.jpg

起士和熟成肉

IMG_20191029_124251.jpg

IMG_20191029_124256.jpg

這個辣椒醬的包裝上沒有骷顱頭,辣度還OK啦!

IMG_20191029_124812.jpg

服務員正在分著沙拉。

IMG_20191029_130314.jpg

第二道是香烤牛小排。

話說,服務員拿著裝牛小排的鐵盤子挨次分給團友,到我這裡剛好全都分完了。

過了大概15分鐘,服務員還是沒送牛小排過來。

我看到一位服務員正在別桌上菜,我走過去問她可否幫我上個牛小排?

結果,她馬上就拿來了。

IMG_20191029_131023.jpg

我們的女司機才150多公分高,她不僅要開車,還要負責搬行李,真的不簡單。

LINE_P20191030_110153633.jpg

她教我用『Snapseed』APP來給照片加特殊效果,好像風雲變色的天空其實攏是假啦!

LINE_P2019127_080018.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