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1.jpg

荷蘭位於歐洲西北部,與英國隔著北海相望,她的面積(42508平方公里),只比台灣(36193平方公里)大一些。

八百多年前,荷蘭的領土幾乎沒有人煙,大部分是溼地和湖泊,12~14世紀才逐漸形成人類可以居住的地方,直到今天,荷蘭仍有三分之一的國土位於海平面以下。

三百多年前,也就是十七世紀,小小荷蘭成為海上第一強國,他們是如何辦到的?這得先從『鯡魚(Herring)』談起。

每到夏季銀白色的鯡魚就會洄游到荷蘭北部的沿海區域,荷蘭人每年可以捕獲超過1000萬公斤,鯡魚為五分之一的荷蘭人提供生計。但是鯡魚屬於天然資源,荷蘭人沒有獨享的權利,因此荷蘭人與對岸的蘇格蘭人為了捕撈鯡魚爆發三次戰爭,為什麼荷蘭人後來能夠脫穎而出呢?因為1358年,荷蘭北部一個小漁村有位漁民發明只需一刀就能除去魚腸子的方法,然後在魚肚裡放入鹽巴,在那個沒有冷凍設備的年代,荷蘭人可以將鯡魚行銷到其他國家,尤其是對岸的英格蘭。

十五世紀末的地理大發現,荷蘭依靠商業貿易來積累財富。其他海權大國,比如英國,為了防止海盜的襲擊,都是用高價打造船隻。荷蘭人反其道而行,他們造出一種僅能運送貨物而不能裝置火炮的商船,因為造價便宜,運費也較低,但每次航行都充滿風險。

為了讓商船可以多運送貨物,荷蘭人擴大船肚子的容量,同時縮小甲板的寬度,因為當時斯勘地納維亞半島課稅的標準是甲板的寬度,導致荷蘭商船的船腹變得又圓又大,甲板狹窄的奇特模樣。

1596~1598   一位荷蘭船長威廉‧巴倫支試圖從北面經過北極圈運送貨物到亞洲,回程時因為冬天嚴寒的天氣將整艘船困在俄羅斯冰封的海面上。巴倫支船長和17名水手在這裡度過八個月漫長的冬季。他們拆掉船上的甲板做燃料以便在零下40度的寒冬保持體溫。他們靠打獵來取得勉強維持生存的衣服和食物。最後,八個水手不幸過世,但其他人卻將貨物幾乎完好無損地運回到荷蘭的委託人手中。即便貨物中有足以挽救他們生命的衣物和藥品,他們卻都沒有取用,這個事件讓荷蘭人贏得海運的貿易市場。

十六世紀末,他們幾乎壟斷了歐洲的海運貿易,在某一段時間內,他們船隊的數量甚至比英格蘭、法國和蘇格蘭加起來的總和還多。

1543年西班牙國王透過聯姻的方式取得荷蘭的統治權,當西班牙國王宣布荷蘭是西班牙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時,荷蘭人竟然認同這個說法。當西班牙國王重新劃分荷蘭的行政區域時,他們坦然地接受了。當西班牙國王為荷蘭派來新的總督時,他們也順從地臣服了。但國家認同的重要性遠不及於金錢。西班牙當時正和法國打仗需要龐大的軍費,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開始將歪腦筋動到荷蘭人身上,他想要對荷蘭人長期收稅,這時,荷蘭人才奮起反抗,荷蘭的獨立戰爭爆發了。

一開始西班牙的軍隊輕而易舉地打敗荷蘭的軍隊。荷蘭人像一盤散沙似地抵抗,不到六年之間死了15萬人。之後,由於菲力普二世在歐洲四面樹敵,加上各自為政的荷蘭省份開始團結,荷蘭軍隊終於打了勝仗。連年的爭霸戰爭耗盡了西班牙的國力,1581年7月26日來自荷蘭各起義城市的代表在海牙正式宣佈廢除西班牙國王對荷蘭各省的統治權,他們同時發現他們已經是一個國家。

可是,這個國家應該交由誰來管理和保護呢?對於那些領導獨立戰爭的商人來說,他們最想得到的不是政治權力而是商業利潤。他們希望找到 一個強有利的保護者,他們最後決定將自己的國家託付給對岸的英國女王 - 伊莉莎白一世,英國女王爽快的同意做他們的君主,並派出軍隊保護荷蘭人生命財產的安全。

但是精明的荷蘭商人很快發現,英國女王收取的保護費比他們趕走的西班牙國王還要高。他們認為,國家還是要有自己的統治者,而且權力不要太大,1581年在奧蘭治親王威廉的領導下,七個省份聯合起來宣布成立荷蘭聯省共和國,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賦予商人階層和菁英份子充分政治權力的國家。

這個結構鬆散的小國在獨立之後就面臨一次重大的危機。獨立戰爭以前,與西班牙的貿易是荷蘭最主要的經濟來源,但獨立之後,西班牙國王禁止荷蘭商船駛入西班牙,經濟生命線瞬間被斬斷了,荷蘭的商人憑著自己的商業直覺很快找到自己的優勢,他們決定從精明的中間商轉變成遠洋航行的鬥士,靠自己開闢前往東方和美洲的航線。

但是,遠洋航行所需的大量資金從何而來呢?就像他們之前創造一個前所未有的國家一樣,他們又創造一個從來沒有過的經濟組織。1602年在共和國大議長的主導下,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成立。

這個公司向社會融資,承諾每年對股票所有權人派發股利,如此一來,公司總共籌資650萬元,大約為300萬歐元,東印度公司成功地將分散的財富轉為對外擴張的資本。

荷蘭市民願意將自己安身立命的積蓄投入到這項高利潤高風險的商業活動,一方面是出於對財富的渴望,更重要的是荷蘭政府也是東印度公司的股東之一,這大大增加東印度公司的權限和信譽。

從南非到日本的整個地區,東印度公司得以一個『國家』的地位與其他國家協商、簽定條約或是發動戰爭。

當一切準備妥當以後,東印度的船隊出航了。西班牙國王幾乎是以鄙夷的態度對待這個不自量力的挑戰者,但他看走眼了。

東印度公司成立後的短短五年內,每年都向海外派出50支商船隊,這個數量超過西班牙、葡萄牙船隊數量的總和。

東印度公司前十年並沒有派發利息,因為他們將賺來的錢再投入造船、蓋房子以及在亞洲建立一個貿易王國上面。

10年後,東印度公司才正式派發股利,這樣的投資模式為何能得到投資人的認可?如果投資人亟需用錢呢?

荷蘭人創造一種新的資本流通體制,1609年世界第一個股票交易所誕生於阿姆斯特丹。

東印度公司股票的持有人隨時都可以經過股票交易將股票變為現金。

400多年前,阿姆斯特丹的股票交易所就已經有1000名股票經紀人,這個股票交易所也成為當時歐洲最活躍的資本市場。

當大量的金銀貨幣以空前的速度循環流通時,荷蘭的經濟血脈開始壅堵起來,這時,荷蘭人想到開設『銀行』來暢通金流。

阿姆斯特丹銀行開立於1609年,大約比英國銀行早一百年。更重要的是,銀行發明了我們現在所說的『信用』,那時稱為『想像中的貨幣』。不可思議的現象發生了。當荷蘭和西班牙的軍隊在海洋上廝殺時,西班牙貴族手中的白銀可以自由在阿姆斯特丹銀行的金庫中流進流出,荷蘭的銀行也可以合法的貸款給自己國家的敵人。

荷蘭的市民被歷史學家認為是現代商品經濟制度的創造者,他們將銀行證券交易所信用以及有限責任公司統一成一個相互貫通的金融和商業體系,因此帶來了爆炸性的財富增長。

十七世紀中葉,荷蘭聯省共和國的全球商業霸權已經牢固地建立起來。此時,荷蘭東印度公司已經擁有15000個分支機構,貿易額佔全世界總貿易額的一半,懸掛荷蘭三色旗的10000多艘商船巡弋於世界五大洋上,這時東印度公司佔據台灣(1624~1662)、壟斷日本對外貿易。在東南亞,他們把印尼變成自己的殖民地,建立的殖民地點:巴達維亞城構成今天雅加達的雛形。

在非洲,東印度公司奪取新航線的要塞 - 好望角,在大洋洲,他們用荷蘭一個省的名字 -   命名一個國家 『新西蘭(或是紐西蘭)』。在南美洲,他們佔領了巴西。在北美大陸的哈得遜河河口,他們建造了新阿姆斯特丹城,也就是今天的『紐約』。

十七世紀的荷蘭從貿易中獲得的鉅額財富沒有體現在王宮貴族的毫奢宮殿中,而是進入中產階級商人的口袋裡,他們用這些錢財來建造和裝飾自己的住宅。

1688年9月,威廉三世接受英國議會的邀請帶著一支由2萬名士兵組成的龐大艦隊從阿姆斯特丹港到英國保護英國國民的宗教自由和財產。歷史的安排竟然是如此巧合,荷蘭的世界霸權後來也被英國所取代。

荷蘭崛起的時候,英國正在內戰,法國忙於歐洲事務,才給了荷蘭人難得的發展機會,但當英、法得以騰出手來對付荷蘭的時候,荷蘭就不是其對手了。

為了對付荷蘭人,英、法採取貿易保護手段,特別是英國,頒佈了『航海條例』,禁止荷蘭參與英國的海上貿易。法國、丹麥等國家同樣採取貿易保護主義,導致荷蘭人的貿易利潤急遽下降。

為了掌握海上勢力和海外貿易主導權,荷蘭人不惜向英國人開戰,荷蘭和英國先後發生四次大規模的戰爭(17~18世紀),雙方各有勝負,損失也都很大,但戰爭對荷蘭的打擊尤其嚴重。

第四次英荷戰爭(1780~1784)是荷蘭海權王國隕落決定性的一役。

當時英國憑著優勢的海軍,把軍備廢弛的荷蘭徹底打垮,並掠奪荷蘭豐厚的商隊物資與殖民地。第四次英荷戰爭隨著英國承認美國獨立而結束,而荷蘭因為國勢與信用一落千丈,被迫依賴盟友法國作調停,幫荷蘭向英國爭取較好的和平條約。

英國打垮荷蘭可以說是作為失去北美十三州的巨大補償,這增強了英國的國力與競爭力,荷蘭從此失去與英國競爭商貿的力量,英國原本在一百年內向荷蘭人借貸的巨額國債,也用戰爭為藉口而免付利息,並在戰後以低價向荷蘭商人收購國債。

荷蘭戰敗的骨牌效應越滾越大,此前一直是全世界金融中心的阿姆斯特丹,戰後被倫敦所取代;荷蘭東印度公司亦因戰敗影響而出現經濟危機,最後在1799年宣布破產解散。

當初在17世紀叱吒風雲的「海上馬車夫」與殖民帝國的荷蘭,隨著這場戰爭而崩潰衰落,成為歐洲強權國家輕視的對象;連帶促成1787年荷蘭的愛國者革命,以及1795年法蘭西第一共和征服荷蘭的結局。

(內容摘自『大國崛起』影片和維基百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