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宮(Palace of Parliament,Casa Poporului)是羅馬尼亞議會大廈,全世界僅次於華盛頓五角大廈的第二大建築物,也是最大的國會建築。
為什麼當時又窮又小的羅馬尼亞在1984年會興建一棟它的財力難以負荷的巨大建築呢?那是因為一場地震所致。
1977年布加勒斯特發生7.2級的大地震造成市中心大量的建築物倒塌,之後,獨裁者尼古拉‧齊奧斯庫(Nicolae Ceauşescu)訪問北韓發現每個共產國家都有一棟引人注目的建築,他想蓋一棟比他在北韓看到更大的建築,於是下令興建人民宮。
1984(導覽員稱1983年,維基百科記載為1984年)年開始興建人民宮,但要採取怎樣的建築風格呢?
1933~1955年,蘇聯風行『史達林式建築』,這種建築氣勢磅礡、高聳雄偉、布局對稱,裝飾富麗堂皇。建築的特色呈現階梯狀,人們常戲稱之為生日蛋糕或婚禮蛋糕。
莫斯科大學
莫斯科列寧格勒大街上建築
(維基百科)
羅馬尼亞是最嚴格執行史達林體制的國家,尼古拉決定在布加勒斯特複製一棟史達林式建築,顯示共產主義的革命激情與榮耀。
人民宮興建的過程中,為了騰出空間,整個街區包括體育館、教堂、修道院等皆被夷為平地,40,000人被迫遷移,還有人因此自殺。
下圖人民宮四周全是空地,係因拆除許多房舍而來。
興建人民宮的所有費用均由全民買單,一切建材也都來自國內,施工期間生產的大理石只能用來建造人民宮,所以,墓碑只能用其他材料製成,如木材。
人民宮一共十二層,長270公尺、寬245公尺,地上高48公尺,地下深15公尺。共有約1000間廳室,440個辦公室、還有超過30間salon,餐廳,數不盡的大廳、走道、樓梯以及超過40座電梯,總面積是36萬5千平方公尺。
興建期間由700個建築師、20,000名工人日夜趕工,1997年才完工。
根據金氏世界紀錄,該建築在重量及花費上奪得雙魁,今天開放給民眾參觀的只是其中最令人驚艷的5%。
人民宮內到處可見大理石,總計100萬立方公尺的大理石大部分從西北部的特蘭西凡尼亞(Transylvania)運來,總共有4800座水晶吊燈,用了3500公噸的水晶,還有隨著觀看的角度不同而閃閃發亮的馬賽克和金箔葉,甚至連窗簾都是以金、銀線織就而成,極盡奢華之能事。
老百姓當然恨死尼古拉了。
因此當1989年12月25日,尼古拉被人民槍決的那一天,就成了羅馬尼亞人最好的聖誕節禮物!
人民宮是國際會議、重大婚禮、電影取景或是時裝走秀的熱門選項,麥可‧傑克森曾在陽台上高喊『哈囉!布達佩斯』因而千古留名。
----
參觀人民宮真『厚工』,每人都要交出護照(或身分證),經過機場那種嚴格的安檢程序後才能拿到一張通行證入內參觀。
人民宮之大難以想像。我們連上個洗手間來回都得走百公尺,我依稀記得是先下樓梯,再穿過一間好大的廳,才能找到洗手間,我真不敢想像,每天在這裡工作的人員怎麼受得了。
這使我聯想到網路曾流傳一支影片,它的目的可能是炫耀克里姆林宮的宏大規模,只記得普丁離開辦公室必須花好分鐘,走過好長好長的走道才能抵達大門。我想人民宮大概也是如此,真是大到嚇死人。
下圖的雕像都是羅馬尼亞過去的領導者。
音樂廳總共有600個座位,最引人注目的是水晶燈,參觀期間只點亮30%的燈,那代表需點亮1000個燈泡,如果想要換一個燈泡都是大工程。因為這種水晶燈實在太費電,只要訪客離開就關燈。
因為人民宮是用羅馬尼亞的材料、羅馬尼亞全民買單的巨大建築,所以被稱為『House of People』,但是今天這個建築卻被出租做為會議廳...用途,人民無法使用,真的很諷刺。
當我們走在大廳即將前往另一個房間,導覽員問我們踩在腳上的地磚(下圖)代表什麼?
我們沒有人答得出來。
他說,這是人民宮的平面圖。
比照Google的空照圖,真的有點像。
這間房間是尼古拉預備住的房間,粉紅色大理石當然是國內生產的。
以前夏天這個房間非常熱,因為尼古拉怕被人用毒氣毒死,所以不接中央空調,天花板上吊燈旁邊的洞當做通風之用,現在已有接空調了。
這間是我們今天參觀最小的房間,面積才425平方公尺(約128坪)。
國際會議廳
上樓了
表演廳雖然是人民宮第二大的房間,2,040平方公尺(約617坪),但卻是最高的房間,挑高19公尺,屋頂裝了九個天窗,天窗下緣用銅雕來裝飾,可容納 800~1200人,依照表演場合而有增減。
表演廳外的陽台很有名,因為尼古拉設計這個陽台是為了向人民演說,但諷刺的是,陽台在尼古拉死後才蓋好。第一個使用這個陽台的人是麥克‧傑克森,他就是在這個陽台高喊『哈囉!布達佩斯』。
陽台下面是憲法廣場,羅賓威廉斯音樂會曾經在這裡舉行,廣場與大道之間兩棟對稱的建築是中央部會所在地,前面Bulevardul Unirii 大道的路中間總共有41座噴水池,代表羅馬尼亞41個郡。
當尼古拉被槍決的時候,人民宮還沒蓋好,畢竟蓋人民宮是他的主意,到底是不是要繼續興建呢?
有人認為應該拆掉,因為這代表共產主義,但是拆除的費用比繼續興建的費用還高。
政府一度想要賣掉這棟建築,但買家川普唐納(現在的美國總統)想要把人民宮轉變成世界最大的Casino,這筆交易當然沒有談成。
還有人建議將人民宮轉型為共產博物館...。
(OS,羅馬尼亞人對尼古拉深痛惡絕,連人民宮的導覽員都能大聲說出幾項尼古拉犯的過錯,代表轉型正義已經達成,但反觀我們台灣,中正紀念堂的導覽員敢說出蔣介石曾經在228事件屠殺台灣的菁英嗎?)
-----
絲絨窗簾是由修女製作的,因為尼古拉摧毀很多教堂,教堂為了不被拆除,只好轉型為小型工廠縫製人民宮的窗簾。
16公尺長的窗簾,重約250公斤,(加上重力加速度的話)有點脆弱,所以,千萬不要拉它,因為窗簾非常重,也非常髒,安裝以後從來沒有清洗過。
行健了解我們舌間的鄉愁,特地又安排我們在Hotel Minerva吃『中』餐。
有點像泡麵湯
好吃的炸春捲
每道菜不是加醬油炒,就是用油炸過,擺明是給外國人吃的,當我吃完中餐後更是想家呀!
木耳炒豬肉絲
炒菜飯
XX炒牛肉絲
芝麻肉丸子
炸雞塊
拔絲蘋果
我們本來的行程是參觀『鄉村露天博物館』,後來因為博物館閉館改成坐船遊湖。
當我們抵達湖邊,天空飄著細雨,除了我們這個團根本沒有其他遊客,船東決定不開船。
領隊傷透腦筋,她和導遊討論後決定改成雅典娜音樂廳(Romanian Athenaeum/Ateneul Roman),沒想到行程一改再改的結果,反而讓我欣賞到此行最美麗的建築。
1865年由文化與科學名人Constantin Esarch,V.A. Urechia,and Nicolae Creţulescu f集資成立了『the Romanian Atheneum Cultural Society』。為了向藝術和科學致敬,因此請法國建築師阿爾伯特‧加勒隆(Albert Galleron)建造音樂廳,1888年開幕,直到1897年才完工。
興建資金部分來自社會大眾28年來持續的抖內。因此,多年來一直流行的口號是『為雅典娜音樂廳抖內1 Leu』(Donate one leu for the Ateneu)。
雅典娜音樂廳是『新古典主義建築』,混有一些浪漫主義的成份。高大圓頂、山形牆與列柱,是古希臘神廟式建築風格,布加勒斯特的地標之一。
雅典娜音樂廳
羅馬尼亞5Lei鈔票的正面是羅馬尼亞音樂家George Enescu,背面就是雅典娜音樂廳
(維基百科)
地磚一環套一環,產生流動的視覺效果。
這時領隊分享一個小故事。
她原本是念建築的,結果畢業後到建築事務所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畫樓梯,她幾天後就辭職,後來改行當領隊。
為什麼新手要畫樓梯? 因為老手不願意費神去畫。樓梯的難度不在結構計算,而是在於空間的想像能力,畫完藍圖要做到施工沒有問題,真的很難。我想,建築師要設計音樂廳這個旋轉式樓梯肯定更難吧!?
有如蚌殼的圓形樓梯,放射式的線條,米字雕刻的欄杆,真是典雅精緻。
柱頭很像盛滿花草的花籃 - 古典建築的柯林斯柱式
二樓是間華麗的禮堂,可容納600人。
這時有小朋友正在練習國標舞,女孩穿著高跟鞋扭腰擺臀,動作很到位。
布加勒斯特最主要的街道Celea Victoria兩旁有藝術博物館、歷史博物館、美術館、革命廣場、雅典娜音樂廳等古典建築,還有猶如香榭麗舍的大道、凱旋門...處處散發著古典氣息,有『東方小巴黎』的美譽。
可惜我們這次在古城區停留時間太短,而且又在下雨,掃了遊興,拍照的效果也不理想,對小巴黎沒有留下深刻的印象。下次如果有機會的話,應該只參加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的深度旅遊團,重遊布加勒斯特,彌補這次的遺憾。
雅典娜音樂廳旁邊就是中央大學圖書館,圖書館前面是出資興建的金主卡洛爾一世的騎馬雕像(Equestrian State of Carol I)。
1989年以前,革命廣場原來的名字是宮殿廣場(Palace Square/Piaţa Palatului)。
1989年12月21日,位於宮殿廣場後面,原共產黨總部的陽台上,獨裁者尼古拉正在發表演說,不久,憤怒群眾聚集抗議,他和夫人搭上屋頂的直升機逃走,幾小時後隨即被捕→審判→槍決,宮殿廣場後來被改名為『革命廣場(Revolution Square/Piaţa Revoluţiei)』,
廣場上的重生紀念碑(Rebirth Memorial/Memorialul Renaşterii)是2005年興建的,紀念1989年12月羅馬尼亞經過流血革命才推翻共產統治的歷史。
紀念碑是一根25公尺高的大理石柱,柱子上端被一個金屬『王冠』所環繞。
紀念碑命名『重生』是代表羅馬尼亞1989年12月的革命導致共產主義瓦解,重生為一個國家之意。
由於紀念碑的造型特殊,因此引發許多爭議。
很多藝術家認為,紀念碑尤其是中間的柱子沒有任何象徵意義,整個感覺太抽象,無法充分代表1989年12月那場慘烈的革命。
比較文雅的人說,不喜歡這種設計的審美觀。
講話尖酸刻薄的人當然不放過機會,他們認為,這紀念碑就像『插在牙籤上的橄欖』、『插在木樁上的馬鈴薯』、『革命的馬鈴薯』、『插在利劍上的鳥巢』,『傳染媒介與王冠』...。
反正就是一個紀念碑各自表述。
晚上的餐廳 Hanu' Berarilor in Casa Soare
餐廳的裝潢很氣派,但餐廳的料理卻讓人很『懷念』。
烤起士餅就是將起士裹粉去炸,吃起來的口感有點乾。
不知是那位客人點的特大號啤酒,到底要幾個胃才能喝完呀?
生菜沙拉
這道烤雞排被團友們票選為行程中最難吃的一道菜。
雞肉完全沒味道,我猜連事前醃個醬油、香油...等等調味料都省了。能夠將雞胸肉烤成這個德性,代表廚師不懂什麼是『肉質堅實飽滿』或是『香嫩多汁』,反正就是烤熟就好。當我看到餐廳內客滿的盛況,真的很無言。
雞肉排難以入口,但烤馬鈴薯倒不錯吃。
炸甜甜圈上面淋奶油+藍莓果醬(Papanasi /Local Donuts with cream and jam),上面疊著一小球炸麵團,吃起來很甜膩。
(OS,老外擁有銅牆鐵胃,不管吃多甜都不會生病,我連吃(只是淺嚐幾口ㄟ)一星期甜點腸胃就鬧革命,唉!)
後記:
領隊說,在布加勒斯特買蛋糕是要秤重的,蛋糕秤重量就像台灣的蛋糕是按尺寸大小定價一樣。不過,蠟燭、盤子和刀叉都要另外付費,比台灣的店差多了。
還有一點和台灣國情不一樣的是,請餐廳切蛋糕需提供『免責申明書』以及買蛋糕的收據。
為什麼呢?
我猜,因為蛋糕並非餐廳提供,如果客人吃了蛋糕生病,餐廳可以提出免責申明書和蛋糕的收據證明自己不必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