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抵達阿爾巴尼亞首都提拉那(Tirana)德瑞莎機場進入海關的時候,排在我前面的旅客轉頭招來排在很後面的四、五個家人,收集他們的護照準備一起通關,哇勒ㄟ,怎麼這麼不守規矩?排在我後面的乘客紛紛用『眼神』抗議,他們才放棄插隊的意圖。
當我們走到行李轉盤等待行李的時候,突然有二個包著同樣花色保護套的Rimowa在轉盤上出現,一對穿著情侶裝的中年夫婦拿起行李箱開始拆開保護套...。從今天開始,這對夫婦,我們稱之為東港鄉親,只要走在一起一定手牽手,每天也會換穿不同顏色的情侶裝,真的非常恩愛。
我們司機的名字是安東尼,一個30多歲的光頭帥哥,他開著車子快速地朝著市中心前進,沒想到車行幾分鐘後,車裡傳來一陣陣熟悉的嘔吐聲。
為什麼我說『熟悉』?
因為我上個月住院那一天就嘔吐二次,是一種想把胃裡、腸子裡的東西全都吐出來的恐怖經驗,搞得住同病房的另一個病人和家屬臉色大變,護理師飛奔而來...讓我至今仍餘悸猶存。
到底是誰在嘔吐呢?
我回頭看看室友P,她的臉上沒有異樣,真是謝天謝地。
車子繼續往前行駛,這個人吐了又吐,一陣陣嘔吐的聲音讓整車的團友,包括司機,都坐立難安、頭皮發麻。
領隊趕忙將她請到最前面的位置,可是,她還是一直...一直...一直吐,吐到肝腸寸斷,吐到我們的心都糾結在一起...。
好像經過一世紀之久,我們終於抵達提拉那的市中心,大家開始遊覽這個最不像首都的城市。
阿爾巴尼亞是個蕞爾小國,面積只有台灣的4/5,地拉那人口僅80多萬人,是歐洲最窮的國家之一,曾經被譽為『歐洲社會主義的一盞明燈』。
行道樹長相奇特,P說這是義大利的石松,由於樹形呈傘狀又稱『傘松』。
國立藝術博物館外面有一個名叫『雲亭』(The Cloud Pavilion)的公共藝術是日本建築師籐本狀介Sou Fujimoto的作品。
藝術家的眼光和凡人不一樣,他用白色表示天上的雲,鷹架代表『雲架成的亭』,我的智慧有限,站在旁邊看了好久卻仍看不出什麼名堂。
從雲亭繞到後面,我們看到共產主義國家的遺跡 - 肩扛長槍女兵的半身雕塑。
史肯伯格廣場(Skanderbeg Square)的一側都是政府機關,建築風格大同小異,色彩鮮豔,藍天下看起來更是賞心悅目。
阿爾巴尼亞議會(Albanian Parliament)的牆壁竟然塗上粉紅色,完全跳脫共產主義的風格。
右邊只拍出一半的半圓形建築是碉堡。
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時期由於樹敵太多,封閉鎖國,為了預防其他國家的侵略,花了一億多美元在各地建了幾十萬座碉堡,是世界上人均碉堡最多的國家,稱為『碉堡王國』。
這個名為『BUNK' ART2』的碉堡博物館裡面再現了社會主義時期的社會和政治情景,主要描述1945~1991年間,共10萬多名阿爾巴尼亞人遭執政勢力迫害的歷史。
碉堡入口的芎頂掛滿了照片,都是在極端政權統治下犧牲者的影像記錄,由於時間有限,我們沒有進入碉堡參觀。
恩森梅清真寺(Et' hem Beys Mosque)於1821年完工,是阿爾巴尼亞最著名的地標建築,可惜目前正在整修中,四周完全被遮蔽,看不出原來的模樣。
恩森梅清真寺一旁有座高達35公尺的鐘樓(Kulla e shahatit),幾乎與清真寺同時完工,是當時提拉那最高的建築。
從Lonely Plantet找到的恩森梅清真寺和鐘樓的照片來比對現場,真是令人扼腕!
史肯伯格廣場四周環繞著清真寺、鐘樓、國家歷史博物館等建築,因為廣場豎立著民族英雄,史肯伯格的騎馬雕像而得名。史肯伯格曾經在1443年率兵抵抗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入侵。
史肯伯格雕像旁邊的花園是歐洲花園(Europe Park)
廣場北端的國家歷史博物館(National History Museum)是阿爾巴尼亞最大的博物館,1981年開幕。
這棟建築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正面的巨幅馬賽克鑲嵌壁畫,描述了從2000多年前伊利亞人時代到二戰時,阿爾巴尼亞人團結起來奮勇保護國家的情景。
馬賽克鑲嵌畫面呈現濃濃的社會主義風格,尤其是中間的一男一女高舉步槍和國旗,熱血澎湃、意志高昂,讓我想起現在的北韓和早年的中國。
『.T...』是德國電信公司 T-Mible 的logo。
文化宮(Palace of Culture)
最特別的是,廣場有一點坡度,不知從哪來的水一直往下流,聽導遊說,水流到附近花園可以澆花。廣場上的水流到另一邊磁磚的邊緣直接排入小小的溝渠內(下圖)。
這個廣場的設計原理和別人不一樣,別人怕弄溼地板導致行人跌倒,總要立個牌子警告,這裡的設計師乾脆將一大片廣場當成水道。
停車場和洗手間蓋在廣場的地下室。
我們繞過廣場來到街道,突然一棟風格截然不同的東正教教堂映入眼簾 - 基督復活東正教教堂(Resurrection of Christ Orthodox Cathedral),據說是歐洲第三大東正教教堂。
下圖的亮點就是弧形的信號燈,由於整條馬路林木茂盛、樹影幢幢,嚴重影響駕車人的視線,為了行車安全,所以有這種信號燈的設計,我必須站在慢車道上才能拍到較佳的角度。
當領隊帶著我們走進巨大的城牆內,我感到非常震撼,這裡的人居然可以在古蹟內經營餐廳及旅館(Real Scampis)?
難道不怕遭到破壞嗎?有導遊說,因為土地所有權屬於私人,政府無權置喙,但規定所有者不能任意修建。
在城牆內的餐廳用餐實在是一生難得的體驗。
有圖有真相,城牆內的建築早已改建,不知道政府單位知否?
吃飯囉!
維也納豬排餐的名字很夢幻,吃起來的口感讓人很心碎。
一行30人坐在長桌上,很有正式午宴的感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