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愛爾蘭最後一個下午主要是參觀三一學院。
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又名都柏林大學(The University of Dublin),1592年由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創辦和頒授特許,正式名稱為『都柏林附近伊莉莎白女王神聖和不可分割的三一學院』(College of the Holy and Undivided Trinity of Queen Elizabeth near Dublin),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是愛爾蘭最古老的大學。
此校也是孕育無數諾貝爾獎得主、政治家、劇作家等許多著名人物的學校。
帶我們參觀的導遊是一個中國女孩,她將時間抓得很緊,等我們上完洗手間以後,她馬上帶我們去看愛爾蘭國寶 - 凱爾書(Book of Kells)。
三一學院內的舊圖書館位於Fellows' Square後面,圖書館的一樓就是凱爾書展覽室。
凱爾書是西元八世紀左右,蘇格蘭西部愛奧納島上的僧侶凱爾特修士繪製。這些用小牛皮製作成牛皮紙的頁面總共由新約聖經四福音書組成,語言為拉丁語。這是一本有著華麗裝飾文字的聖經福音手抄本,每篇短文的開頭都有一幅插圖,總共有兩千幅。
由於凱爾書非常珍貴,因此一次只會展示四卷裡的兩卷。為了不被紫外線及強光的傷害,展示室是間不被陽光照射到的暗房,並且禁止攝影,所以,我只能在維基百科找圖。下圖是以約翰福音開頭的一篇以裝飾字體印上文字的插圖。
(維基百科)
都柏林舊圖書館在二樓,擁有20萬本藏書的老圖書館,分兩層排列,氣勢非凡。
圖書館內長長的通道,木桶型的天花板,以及兩邊擺的滿滿,分類整齊的兩層書架。
舊圖書館曾經在無數電影場景出現過,其中一部電影是『星際大戰』的『絕地檔案館』。雖說是電腦畫出來的,但絕地檔案館的格局和兩旁雕像明顯參考舊圖書館。
拿上層的書肯定是要爬樓梯的
愛爾蘭最早的豎琴
走下樓梯就是紀念品店
當我們在圖書館前面等待準備前往下個目的地時,我看到有一團友從左邊跑來,他告訴我斜對面大樓前面有個球很棒,我一看他的相機螢幕,OMG!那不是著名的『球中球』嗎?
我本想跑過去拍照,但是,中國導遊表現出馬上要出發的樣子,我人生地不熟,不知道她下一個景點在哪?我又沒有同伴隨行,只能放棄拍那個『球中球』。
(中國導遊為什麼不在等待時間內,告訴我們可以自行到約50公尺外的地方看球中球呢?難道因為行程中沒有這個景點,所以,她懶得給我們這個訊息嗎?)
『球中球』矗立於舊圖書館左邊,Berkeley 圖書館前面,由義大利雕刻家Arnaldo Pomodoro在1982年與1983年間所作,名為『球中球(Sphere within Sphere)』。
這個球中球分布在世界12個地方,包括梵蒂崗、羅馬、聯合國總部、華府Hirshhorn博物館與雕塑公園、印第安納州基督神學院、俄亥俄州Columbus博物館、舊金山de Young博物館以及加州大學Berkeley分校...。
既然沒有拍到,只得上網去抓這個球。
(Kelly Kuplicki's flickr)
都柏林大學位於市中心,當我們離開校區就是車水馬龍的街道。
都柏林大學對面就是愛爾蘭銀行
愛爾蘭銀行
下圖是H&M
The Royal Bank of Ireland 的Night Save。(顧名思義是銀行客戶晚上存錢的地方)
進入都柏林城堡的大門
都柏林城堡(Dublin Castle)係1204年愛爾蘭領地時期由約翰王所建造,迄1922年都是英國統治愛爾蘭的政治中心,現在作為愛爾蘭的綜合博物館群。1761年,城堡的主體包括貝德福德塔及喬治亞庭院,大門的兩側分別是堅韌和司法。
都柏林城堡可是我生平所見最不像城堡的城堡,沒有護城河,沒有防衛設備,啥都沒有。
現存的都柏林城堡大半是於18世紀重建,布局典雅,裝飾樸素,愛爾蘭政府至今仍在此舉辦總統就職典禮、國宴和外國元首來訪等活動。
都柏林城堡大門上有『正義女神雕像』,女神面向城堡,背對城市,當時有些民眾認為,這表示『正義』只為城堡內的統治者服務,也就是正義永遠背對著人民。為了消除這樣的誤解,政府當局就將女神所在的正門改為側門,如此一來,正義女神的臉是面對大眾,而非統治者。
都柏林市政廳牆壁上的城堡雕刻
可愛的煙囪全擺在一起
參觀完都柏林城堡,我們前往今晚用餐的中餐館,途中遇到漂亮的紅磚建築。
領隊帶我們在都柏林街頭快速行走,即便在中餐館吃晚餐也講求速度,吃完飯本以為離踢踏舞開場還有一個多小時可以慢慢來,沒想到我們被餐廳 老闆請出門,因為下一團客人即將抵達,唉!我們又被導遊直接帶到South King Street 的 Gaiety Theatre 門口,然後放牛吃草一個小時。
我只得到對面的Stephen's Green Shopping Center亂逛,這間百貨公司比起台北的百貨公司還差一截,沒有值得買的。
我發現有一間店賣愛爾蘭的紀念品,真的很有特色。
『聖派翠克節』是愛爾蘭重大的節日,當初聖派翠克曾經用三片心形葉子的酢漿草,向愛爾蘭人解釋宗教上天父、聖嬰及聖靈三位一體 (Holy Trinity)重要教義,因此酢漿草也就成了愛爾蘭的象徵及國花,綠色更成為愛爾蘭的代表色。
紀念品店內到處可以看到綠色和酢漿草的商品。
H&M
逛了約40分鐘又回到Gaiety Theater前面,這時,許多團友們也漸漸來到劇場。因為座位有好有壞,一張票二個位置,由一位室友負責抽籤,我的室友籤運不錯,抽到中間位置,然後我們就進場了。
一次表演約二個小時,中間有休息時間,我們剛剛已經在外面逛了一個小時,所以,大家都到洗手間前排隊。
這間洗手間是Gaiety Theatre 場外的洗手間,而且只有一間,外面排著長長人龍,不曉得主辦單位是不是頭殼壞去?一個場館可以容納數百人,假設其中女性佔1/2,至少也有2~300人,竟然只有一間洗手間,是不是在考驗我們膀胱呢?
還好當我們中場休息時,Gaiety Theatre裡面的洗手間有好幾間,終於比較人性化了。
為什麼愛爾蘭的傳統舞蹈是踢踏舞呢?
據說,英格蘭統治愛爾蘭時禁止愛爾蘭人使用傳統樂器,於是愛爾蘭人常常在家裡偷偷地以手腳打節拍抒發情懷。為了避免英格蘭人的監視,任何動作都只限於隔窗看不到的身體下半部,因此發展出上半身挺直、靠下半身變換舞步的愛爾蘭傳統踢踏舞。
帶著濃厚地方色彩的愛爾蘭踢踏舞,如今紅極全世界,尤其是成立10多年的『大河之舞』,以愛爾蘭踢踏舞為主要表現手法,穿插弗朗明歌舞和芭蕾舞,從首演至今全球演出超過12000場,受到世界各地的觀眾和媒體一致的好評,今天我們就來欣賞這個熱門的『大河之舞』。
『大河之舞』舞者的上半身真的都沒有動作,雙手自然下垂貼在髖部,雙腳隨著音樂節奏開始快速的撞擊,是一場力與美的視覺饗宴。
我從不知踢踏舞可以跳得如此精采好看,只是前面坐著二位高個兒(我想他們的身高至少180),場館的座位又沒有錯開,前後位置的高低設計也不明顯,我只能在兩個人頭縫隙間求生存,真是有夠累的。
開演時禁止攝影,只能在開演前拍拍舞台。
我們最後一晚住在The Louis Fitzgerald Hotel Dublin,隔天中午就要離開都柏林直飛香港,一早又是吃英式早餐。
在這間旅館吃早餐真的有點像逃難,為什麼呢?
早餐樣式少得可憐,跟前幾間旅館相比實在差太多。
期待許久的英、愛13天旅程終於進入尾聲,每天都在情緒的高潮與低潮中徘徊。
倫敦的大英博物館、白金漢宮、倫敦塔、聖保羅教堂、倫敦眼...使人流連忘返,只是,除了大英博物館以外,所有景點都是『下車參觀』,而且都被限定在十分鐘內撤退。
劍橋、牛津、巨石陣、巴斯、水上柏頓、巨人堤道...的美景令人難忘,但幾乎每天都有的自由活動時間讓我相當錯愕,只得到處亂逛殺時間。
每餐飲食都讓人齒頰留香、回味再三,中餐的品質也頗受好評,沒想到下午茶和最後一天的早餐可以簡陋至此。
都柏林只有半天遊覽時間,導遊講解的時間更是有限,在快速地移動中,她將我們從景點帶到餐廳,再帶到Gaiety Theatre前面,然後說再見,接著又是自由活動時間一小時,我常想,如果能將這一個小時挪到前面讓我們多看一下都柏林該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