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1.jpg

大不列顛島位於歐洲西北部,和歐洲大陸隔著英吉利海峽。

古早古早以前,大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屬於凱爾特人(Celt)的領地。

公元前2000年,凱爾特人是西歐一個龐大的族群,它和日耳曼人、斯拉夫人並稱歐洲三大蠻族。

公元五世紀,來自歐洲的盎格魯、撒克遜和朱特等日耳曼部落紛紛來到大不列顛島。他們驅逐了當地的凱爾特人,把他們趕到了西南和西北部的山區,被趕到西南的凱爾特人就是後來的威爾斯人,被趕到西北的就是後來的蘇格蘭人。而留在當地的凱爾特人則和盎格魯、撒克遜等日耳曼部落融合,逐漸形成盎格魯-撒克遜人為主體的英格蘭人。我們以前在書上看到的英格蘭人自稱是「盎格魯-撒克遜人」就是來源於此。

英格蘭並不是一直都是個強國,它曾經飽受維京人的威脅。西元8~11世紀,維京人(丹麥人、挪威人和瑞典人)頻頻入侵,到處劫掠而去。『維京傳奇』影集就是描寫維京人鼎盛時期的故事。

郃.jpg

(https://seraphimsnotes.blogspot.tw/2016/02/historys-vikings-season-4-stormed-asian.html)

為什麼英格蘭首當其衝呢?其實,英國就在北歐的西邊,維京人駕船一直往西行,(北宋在11~12世紀才發明羅盤,維京人航海全憑自己發明的工具),雖然失敗多次,維京人還是憑著意志力抵達英格蘭了。

Image 1-1.jpg

接著,法國也來分杯羹。

1066年,法國諾曼人入侵英國,在英格蘭地區建立諾曼第王朝(1066-1154)。

當諾曼人征服英格蘭後,不斷入侵蘇格蘭,迫使蘇格蘭臣服於諾曼第王朝。不過蘇格蘭人並未放棄反抗,蘇格蘭一直或明或暗的和英格蘭的諾曼第王朝及其後繼者作對。

電影『梅爾吉勃遜的英雄本色』(Braveheart, 1995)描述1296年英格蘭併吞蘇格蘭以後,一位蘇格蘭的騎士,威廉‧華勒斯(梅爾吉柏遜),帶領蘇格蘭人民與英格蘭展開戰爭,希望能脫離英格蘭的統治,雖然有些內容偏離史實,但大致能描繪出當時蘇格蘭人被英格蘭統治的心境。

Braveheart.jpg

(http://enxyelchiao.blogspot.tw/2017/03/braveheart-1995-every-man-dies.html)

為了安撫蘇格蘭人,英格蘭人不斷和蘇格蘭聯姻,這種聯姻一直持續到兩地合併。

諾曼第王朝之後為金雀花王朝(1154-1485)源於法國安茹的貴族,1399年理查二世逝世後,英格蘭由該王朝的兩支分系--蘭開斯特王朝和約克王朝先後統治,而這兩家族因為王位爭奪而爆發了15世紀後半葉著名的玫瑰戰爭

這時的亨利‧都鐸不但得到蘭開斯特王朝支持者的擁戴,更在玫瑰戰爭中獲得蘭開斯特宿敵——約克王室的支持,在玫瑰戰爭後期漸漸得勢。

亨利七世於1485年順利登上英王大位,開啟精采無比的都鐸王朝(1485-1603)。1486年,亨利七世與約克王朝愛德華四世之女約克的伊莉莎白結婚,宣布約克和蘭開斯特兩大家族合併,結束了玫瑰戰爭,

同時間的西班牙是怎樣的狀況呢?

伊比利半島本來由很多基督教王國構成,1469年,卡斯提爾公主伊莎貝拉與亞拉岡王子費迪南聯姻,1474年,伊莎貝拉即位為卡斯提爾女王伊莎貝拉一世,1479年,費迪南即位亞拉岡國王費迪南二世,兩人的聯姻使兩人得以共同統治絕大部分西班牙領土,兩人的後裔於1512年成為納瓦爾國王後,成為西班牙全境唯一的君主,從而使西班牙全境的政治達成統一。

我們現在將場景拉回到英格蘭的都鐸王朝。

1486年的英格蘭經過30年的玫瑰戰爭國力尚未恢復,歐洲列強在旁虎視眈眈,南邊的西班牙國力鼎盛,隨時可能揮軍北上入侵英格蘭。

這時,亨利七世採取聯姻政策,為長子亞瑟聘娶了西班牙亞拉岡國王費迪南二世和卡斯迪爾女王伊莎貝拉一世的女兒凱薩琳。

可惜亨利七世的長子亞瑟15歲就撒手人寰,當時西班牙正與法國不和,亨利七世想兩面友好維持中立,因此要求次子續娶凱瑟琳。18歲的亨利八世於1509年即位,並與24歲的凱薩琳完婚。

凱薩琳懷孕六次,最後只生下女兒瑪麗,其餘都早夭,情勢對她非常不利,因為亨利害怕女性繼承王位,會引發第二次玫瑰戰爭,而且聖經說弟娶兄嫂者會無後代]。1525年,亨利八世認定凱薩琳不能為他生下男性繼承人,便和侍女安妮‧博林勾搭上,進而發生關係。

安妮以美色逼迫亨利八世離婚,但凱薩琳不從....安妮終於成為王后,生下一個女兒伊莉莎白,卻仍生不出兒子。

這時,亨利八世又喜歡上另一個女人,開始構陷安妮的種種罪狀,最後安妮被處死。

亨利八世後來又結婚四次,唯一合法的繼承人是愛德華六世,1547年加冕時年僅九歲。

愛德華於1553年病逝(15歲),由凱薩琳之女瑪麗一世繼位。

瑪麗一世再次於英格蘭內恢復羅馬天主教(舊教),取代她父親亨利八世提倡的格魯教派(新教),整頓教派的過程中,她下令燒死約300名宗教異端人士,得名『血腥瑪麗』

後來有人將一種紅色雞尾酒也稱為血腥瑪麗(Bloody Mary)。為什麼這種酒要取名為血腥瑪麗呢?光看雞尾酒外觀就很bloody,裡面放的奇怪配料如辣椒醬、辣根、黑胡椒、辣椒...等等,喝起來不是享受,而是一種酷刑,就像瑪麗一世殘酷對待異教徒一般。

1573485695.jpg

(https://kknews.cc/zh-tw/news/vamgmrq.html)

瑪麗一世僅僅在位五年(1553-1558)即病逝,安妮‧博林所生的伊莉莎白繼位,亦即我們熟知的伊莉莎白一世。

都鐸王朝從創立者亨利七世到伊莉莎白一世共五個君主,每位君主的人生故事都充滿戲劇性,因此有好幾部電影/影集都以都鐸王朝為背景,比如:都鐸王朝、美人心機、伊莉莎白一世...相當值得一看。

都鐸王朝

f_9529151_1.jpg

(http://blog.udn.com/jefnjil/4158932)

美人心機

0.jpg

伊莉莎白一世

伊白.jpg

(中時電子報)

蘇格蘭

斯圖亞特王朝首先統治蘇格蘭(1371-1714),早年蘇格蘭面對來自南方英格蘭的威脅,在玫瑰戰爭中,斯圖亞特王室也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支持好幾個王位繼承者增加英格蘭內部混亂的程度。

為什麼蘇格蘭與英格蘭最終化干戈為玉帛呢?主要是因為亨利七世的聯姻政策。

當亨利‧都鐸成為英格蘭國王後,為了政情穩定,他命長子亞瑟娶西班牙公主凱薩琳(如上述),接著,他又將女兒瑪格麗特公主嫁給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四世。

由於伊莉莎白一世終生未嫁,瑪麗一世(亨利八世和凱薩琳公主的女兒)的兒子,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在1603年伊莉莎白一世去世後便成為英格蘭國王詹姆斯一世,從此都鐸王朝告終,英格蘭和蘇格蘭合併斯圖亞特王朝華麗登場(1603-49,1660-1707)。

威爾斯

威爾斯的情況和蘇格蘭類似,不過威爾斯沒有統一過,而且勢單力薄,所以抵抗英格蘭不像蘇格蘭那麼有力。

1282年英格蘭吞併了威爾斯,將威爾斯徹底納入英格蘭的管轄。威爾斯人雖然被併吞仍不肯乖乖就範,一直給英國人找麻煩。英格蘭為了安撫威爾斯人,根據雙方協定,英國國王把在威爾斯出生、講威爾斯語的兒子封在威爾斯,由這位威爾斯親王管理威爾斯公國的土地。慢慢的,英國國王把威爾斯親王頭銜授給長子的方式形成慣例,威爾斯親王也成為王儲的代稱(查爾斯王子、威廉王子)。就這樣,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斯三地合併在一起,逐漸形成了統一的英國。

Image 3.jpg

北愛爾蘭

英國領土還缺一角,那就是北愛爾蘭。

為什麼愛爾蘭島的南邊是獨立國家,而北邊卻屬於英國呢?這可要細說從頭。

位在強國隔壁的小國,歷史上呈現的總是斑斑血淚。

早在12世紀,英國人就不斷入侵對岸的愛爾蘭島,在愛爾蘭島沿海地區建立殖民統治。1542年亨利八世下令愛爾蘭直接由英格蘭國王管轄,兩國的關係為『共主邦聯』,也就是英格蘭國王和愛爾蘭國王是同一人,島上所有教會財產國有化。

從 1560年代開始,英國開始大量在愛爾蘭殖民,愛爾蘭雖然地處邊陲,武器落後,但愛爾蘭軍隊使用游擊戰讓英軍疲於奔命。

西元1800年,英、愛簽署『併入法』,愛爾蘭王國與大不列顛王國統一,1801年愛爾蘭人的自主權全部被取消。

愛爾蘭人始終沒有向英國人低頭,尋求獨立的運動沒有間斷,特別是19世紀中期的『馬鈴薯危機』進一步加劇了雙方的矛盾。

1916年,愛爾蘭爆發了規模巨大的「復活節起義」,雖然最終以失敗收場,但愛爾蘭人還是不氣餒,他們發起為期數年的游擊戰迫使英國於1921年與愛爾蘭簽署和平條約,但英國仍然控制著北部六郡,也就是所謂的『北愛爾蘭』。

北愛爾蘭.png

(維基百科)

殖民的成功方程式就是大量移民宗主國的人民,當移民人數佔優勢時,這個殖民地就會成為宗主國永遠的屬地,北愛爾蘭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英國人居住在北愛爾蘭已經年代久遠,因為當地是英國人主要的移民地區,這些英國移民當然不願意脫離英國,更不願意被併入愛爾蘭。

愛爾蘭人認為北愛爾蘭是愛爾蘭領土的一部分,當地的愛爾蘭居民也希望和愛爾蘭合併。所以愛爾蘭一直試圖收復北愛爾蘭,但愛爾蘭和英國實力相差太大,獲得自治已屬不易,收回北愛爾蘭更是天方夜譚,所以愛爾蘭政府就默認了北愛爾蘭留在英國的事實。

二戰後,英國在世界的殖民統治開始土崩瓦解,愛爾蘭人認為獨立的時機已經成熟。1937年,愛爾蘭宣布脫離英國獨立,從此和英國分道揚鑣,不過北愛爾蘭仍然是愛爾蘭和英國之間一個繞不過去的難題,也是隨時會引爆的火藥桶。

英國的崛起和衰落

1492年哥倫布首次揚帆出海尋找新大陸,揭開西班牙殖民帝國300年盛世的序幕,這時的英國是亨利七世在位時期(1485-1509),亨利七世必須藉著與西班牙聯姻自保,國力根本無法與西班牙相比,英國是如何從小咖咖蛻變為歐洲的強國呢?

亨利七世採取積極的海洋政策,從事海上探險以及在不列顛島和歐洲大陸以外地區移民或殖民。

在前任國王理查三世所建立的羊毛貿易基礎上,亨利七世創建近代英國海洋商貿體系,並發展英國的造船工業與導航技術。1587年英國的船隊已經登陸羅阿諾克島(今美國北卡羅萊納境內),宣布維吉尼亞為英格蘭的殖民地。

1588年伊莉莎白一世時,英國海軍擊潰西班牙無敵艦隊確立英格蘭王國海上霸權的地位。

1763年七年戰爭結束後,英國從法國手中奪取整個加拿大,英國成為當代的海洋霸主。

------

歷史是會重演的,英國崛起的腳步好像複製著西班牙國力成長的每一個階段。

為什麼西班牙在殖民地源源不斷的財富支援下,仍然從鼎盛邁入衰敗呢?

因為西班牙捲入太多起戰爭,造成經濟重大損失,而17世紀的下半葉哈布斯堡皇室腐敗的統治最終導致帝國的衰落。

英國會不會重蹈覆轍呢?

原本英國殖民體系在18世紀開始衰落。美國獨立戰爭(1775年至1783年),使得英國喪失其人口最多的殖民地英屬北美十三州

英國從北美殖民地獨立這一事件中學到的經驗是,即使在不擁有殖民統治權的情況下,貿易依然能夠帶來經濟繁榮。這就是為什麼在1840至1850年代英國願意授予諸如英屬加拿大和英屬澳大利亞等白人殖民地自治地位的原因。

英國持續的海外擴張和殖民貿易,帶動了對商品的需求,這時的工廠從手工生產變成大規模使用機器,促成現代工廠的誕生。

但這些工廠卻有共同的侷限,他們幾乎無一例外地選擇靠近河流的地方作為廠址,因為一直到18世紀初,人類能夠使機器運轉的動力源就是已經使用2000年歷史的風車和水排,這種依靠自然界提供的動力源嚴重制約了生產能量。

1765年詹姆斯‧瓦特改良了蒸汽機,1769年取得專利權,這種蒸汽發動機比原來使用的蒸汽機少用了大量的煤,也不再受限於大自然,瓦特因此被稱為『工業革命之父』。

工業化的大量生產造成貿易繁榮,英國不斷地累積財富,因此,英國接連在亞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建立多個殖民地,成為跨足全球的日不落國。

1815年大英帝國擊敗拿破崙法蘭西第一帝國後,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強權,主導國際事務達一個世紀之久。

但是賺錢的英國讓人眼紅,其他國家也陸續效法英國實行工業化,對外擴展海外市場,保護措施漸漸出籠,英國的產品面臨其他國家的強有力競爭。

1873至1886年的經濟蕭條成為英國衰落的轉折點。英國接著和各歐洲強權爭奪海外殖民地,戰爭的巨大開銷使得英國無法繼續承擔一個帝國所需的龐大財政支出,更導致數百萬英軍戰死沙場...。

英國終究還是複製西班牙的歷史軌跡從第一強國的地位慢慢隕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