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2412-1.jpg

下面這則笑話講到聖彼得堡持續多日的雨天是多麼令人難受。

A man is coming out of his house and asks a passer-by:
— How long has it been raining?
— Since 1703 (the year of the city’s foundation)

聖彼得堡的天氣雖然比起俄羅斯其他地方,比如說西伯利亞,要溫暖得多,但卻常常陰雨綿綿,平均來說,一年365天大概只有『62天』出太陽,而今天就是 1/62的lucky  day,(實際上,我們在聖彼得堡二天都是大晴天),感謝上帝!TGIS!(Thank God It's  Sunny )真是有拜有保佑!

----

說到『聖彼得堡』這個地名的由來,真是一波好幾折。

聖彼得堡於1703年由俄國沙皇彼得一世下令建造,由該城的第一座建築物——扼守涅瓦河河口的聖彼得保羅要塞命名。

1830年代普希金在他的一首詩裡,為這個城市擬了一個俄國化的名字『彼得格勒』(彼得之城,亦即去掉德語單詞的『聖』和『堡』)。不過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俄國出現反德情緒,沙皇政府才將具有德文傾向的城市名字——『聖彼得堡』改為『彼得格勒』。其後蘇聯成立,為紀念領導者列寧於十月革命時曾於該市發動革命,於1924年列寧逝世後,又將市名改為『列寧格勒』。

1991年蘇聯解體後,經市民投票,恢復『聖彼得堡』的舊名;同時也修改了大量蘇聯時代的市內地名,不過列寧格勒州依然維持原名。(維基百科)
----
我們住的Sokos Palace Bridge Hotel 在瓦西里島上,出了旅館右轉過了宮廷橋(Palace Bridge),左邊就是冬宮,經過冬宮廣場,就到達涅瓦大街。喀山大教堂(Kazan Cathedral)位於涅瓦大街上。

solos Palace Bridge.jpg

我第一眼看到喀山大教堂覺得好眼熟,原來是俄羅斯建築師沃羅尼欣師法古羅馬聖彼得教堂為藍本設計而成,歷經10年於1811年竣工。

教堂裡面供奉著俄羅斯最靈驗的喀山聖母像,據說喀山聖母曾經三次顯靈,救俄國於危急存亡之秋。

由於教堂的正門面向北方,側面面臨涅瓦大街很不美觀,所以,在教堂東面豎立94根科尼斯式半圓型長柱長廊使喀山教堂變成典型的俄式教堂。

DSC_2409-1.jpg

 庫圖佐夫是當年對付拿破崙衛國戰爭的俄軍總司令,如今長眠在喀山大教堂,其遺骨就安葬在當年他祈禱戰勝拿破崙的地方。

下圖是庫圖佐夫總司令的銅雕像 

DSC_2415-1.jpg

喀山大教堂對面有間勝家大樓,據說當年因為這家縫紉公司幫俄國軍隊趕工製作大量軍服,亞歷山大二世才特准德商在喀山大教堂前面蓋大樓。現在是聖彼得堡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最大書店 。

涅瓦大街(Neva Street)上的勝家大樓(下圖)

DSC_2408.JPG

為什麼滴血教堂要蓋在運河邊侷促的角落呢?為什麼要取名為『滴血』呢?為什麼這個教堂酷似著名的聖巴索教堂呢?

DSC_2418-1.jpg

『滴血教堂』的正式名稱為『基督復活大教堂』。

1881年3月13日亞歷山大二世的馬車通過『格里博耶多夫運河』河堤時,一個無政府主義者扔進一枚手榴彈,皇帝出血嚴重,被送回到冬宮幾小時後死亡。1883年,其子亞歷山大三世為紀念亡父在此地修建教堂。工程進展緩慢,直到1907年尼古拉二世在位時期才完成。

聖彼得堡主要的建築多為巴洛克和新古典主義風格,但滴血教堂特意設計成中世紀俄羅斯建築,如莫斯科的聖巴索大教堂。

1917年俄國革命以後,教堂遭到洗劫和掠奪,其內部被破壞地相當嚴重,蘇聯政府在1930年代初關閉了教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戰爭結束後,它都被充當倉庫,因此得到了『馬鈴薯上的救主』的綽號,它因此再次遭受嚴重的損害。

1997年8月,教堂在關閉27年後重新開放,現在它是馬賽克博物館,也是聖彼得堡的一個必遊景點。

DSC_2426-1.jpg

滴血教堂前面也有紀念品攤位,大家拍完照後忙著尋寶,我只用了五秒鐘的時間殺價然後買了一個貓頭鷹鑰匙圈。

DSC_2427-1.jpg

歐洲有很多地方都可以坐遊船,比如巴黎塞納河、土耳其博斯普魯士海峽、哥本哈根新港運河、阿姆斯特丹運河等等,依照我的經驗,巴黎塞納河不是太寬,每座橋樑的造型各異,河兩邊都是名聲響叮噹的建築,船隻夠大夠寬敞,有如坐船遊覽露天博物館,是一生絕對不能錯過的航行體驗。

至於涅瓦河兩旁也是古蹟林立,美不勝收,只是,真的離岸太遠了,遊船又小,比起塞納河遊船的美好經驗差了一些。

為什麼聖彼得堡給人的感覺很像威尼斯呢?

因為彼得大帝曾到歐洲遊歷,他打算在波羅的海沿岸打造彼得堡時,就是受到歐洲文化的影響,他在原本一片沼澤地上,開發人工運河貫穿各地,最後變成42個小島、90多條水道、423座橋樑串連的城市,因此聖彼得堡被稱為『北方的威尼斯』。

DSC_2436-1.jpg

遊船慢慢開著,穿過好幾個橋洞,一些團友興奮地站起來拍照,我真怕過個橋,他們的頭就不見了。

說到團友們拍照的熱情真是讓人瞠目結舌。

由於手機普及,照相功能又佳,每到一個景點,大家都使出渾身解數,務必拍出世界第一美圖。

有些團友作事仔細,包括拍照,拿起手機瞄了又瞄,務必要喬到最好的角度才肯按下快門。

還沒完,先生拍完(太太)換太太拍(先生),太太拍完,找領隊或導遊繼續拍夫妻合照,這對夫妻拍完,換下一對夫妻...如此這般...陷入無限輪迴。

有些團友到了景點,三步併作二步往前衝,務必搶在其他團友前拍下無人的風景畫面。

如果前面已經有團友正在拍攝呢?狡猾的團友還想出二招:

一、跑到拍照團友前面,『寧可我負人,不可人負我』,也就是說,我的照片不可以有你的背影煞風景,但我被你拍到我可管不著。

二、如果因為地形所限,無法跑到團友前面取景,這位團友就會使出洪荒之力用手肘將正在拍照的團友頂開,然後開始拍照。

在開放空間拍照,各個團友真是花招百出,當場景換到餐廳內或是遊船上,他們既不能勇往直前,也不能架拐子,這時,又會想到什麼招數呢?

其實很簡單,就是『一直站著』。

上次在克拉克一間餐廳用晚餐順便看民俗舞蹈,一大堆團友就站在前面和中間走道拍照,而且是一直站著,管他什麼拍照禮儀,反正我有拍到最重要。

這次在遊船上又故技重施,只要看到宏偉的建築,幾乎1/3的團友都站起來了,有時我想在順光時拍幾棟建築,觀景窗裡卻是『只見人頭不

見景』,最後只能頹然坐下搖頭嘆息。

DSC_2439-1.jpg

當遊船從運河出來開上涅瓦河時(全長74公里,有28公里在聖彼得堡範圍內)有如一場視覺饗宴,因為聖彼得堡最好的景點如美麗的宮殿、教堂、博物館和政府建築等等均分布於涅瓦河兩岸,因此,沒坐過涅瓦河遊船就等於沒來過聖彼得堡。

兩岸的建築明明氣勢雄偉,奈何這艘遊船的航線離岸邊太遠,導致每棟建築都是小小的。

即便是個豔陽天,太陽也是僅供參考用,我坐在甲板上全身包緊緊,一陣海風吹過來還是冷颼颼,有時海浪還會打到船裡頭,我只能撤退到船艙裡欣賞風景。

舊的證券交易所在紅色船首柱 - 羅斯特拉燈塔(Rostral  Column)後面

DSC_2451-1.jpg

DSC_2453-1.jpg

昆特斯塔莫博物館(The Kunstkamera)

DSC_2457-1.jpg

黃色建築是聖彼得堡科學研究中心(Saint Petersburg Scientific Center)

DSC_2456-1.jpg

DSC_2459-1.jpg

DSC_2461-1.jpg

DSC_2463-1.jpg

DSC_2465-1.jpg

DSC_2469-1.jpg

海軍部大廈

DSC_2473-1.jpg

聖以撒克教堂

DSC_2474-1.jpg

下圖左邊綠白建築是冬宮

DSC_2475-1.jpg

兔子島上的彼得保羅要塞

DSC_2476-1.jpg

DSC_2478-1.jpg

DSC_2483-1.jpg

DSC_2485-1.jpg

準備下船囉!下圖是英俊的導遊和搞笑的領隊小侯。

DSC_2486-1.jpg

DSC_2487-1.jpg

DSC_2489-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