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uis Sala Sanchez 委託 Emilio Sala Cortes 於1877年興建巴特婁之家(Casa Batllo),1900年轉手給巴特婁(Josep Batllo)。
1904年巴特婁委請高第改裝Casa Batllo成公寓,高第加蓋了五樓,美化了屋頂,徹底翻修了內部,並塑造一個全新的外觀,於1906年裝修完畢。
巴特婁之家的外觀和內部就像高第設計的其他建築是幾乎沒有直線的新藝術建築,他再次實踐『直線屬於人類、曲線屬於上帝』的設計理念。
高第用陶瓷片和彩色玻璃拼貼出馬賽克牆面,讓整棟大樓的外觀充滿琉璃般的美感,是世界上最創新且最亮眼的建築物之一,2005年被擴充入世界遺產安東尼‧高第的建築作品中。窗台的圍欄像是舞會的面具,係由整塊鐵片煅製而成。圍欄兩側用錨點焊接嵌入牆體內,使得面具能突出牆體。
巴特婁之家窗外的石柱就像骨架一般,陽台像面具也像骷顱頭,內部的木製樓梯好似恐龍的脊椎,屋頂又有龍脊...所以被西班牙人戲稱為『骨頭之屋』。橢圓形的大型窗戶就像一個人張大嘴巴打呵欠的樣子,因此讓巴特婁之家又有另一個綽號 ---『呵欠之家(House of Yawns)』。
等待入內的遊客真不少,團體客要預約時間,領隊向管制人員報到後,我們至少又等了半小時才獲准入內。
巴特婁之家是以海洋世界為主題的建築風格,進去前先了解高第的創意來源。
上帝的曲線
進入Ground floor上樓前,服務員先發給導覽機。
拿到行程表的那一刻,我就對巴特婁之家有很大的嚮往,因為我好奇高第如何在每個細節玩上帝的曲線?
我們踏著像恐龍脊柱的實木樓梯上樓,開始踏入童話世界。
(http://justfunfacts.com/interesting-facts-about-casa-batllo/)
下圖像龜殼的遮光罩就像隨時可能爬出牆面的烏龜。
這個像恐龍脊柱的樓梯真是讓人充滿想像力。
蘑菇壁爐提供戀愛中情侶一個幽靜的角落,如果用導覽機看久一點,就會有一朵蘑菇蹦出來。
巴特婁之家雖然是高第所設計,還有很多各領域的專家如木匠、陶匠、鑄鐵匠...等來幫忙。
整個巴特婁之家最引人注目的是Noble Floor三間相連房間的主廳,其中的花飾窗格、不規則橢圓形窗戶和流線型的設計都讓人流連忘返。由於參觀的遊客實在太多了,我只能拍建築物的上半部,沒能展現真實的美感,特地到網路上找到一張沒人的照片以饗格友。仔細看!幾乎沒有直線喔!
(https://architectureandinteriordesign.wordpress.com/2015/07/10/casa-batllo-the-masterpiece-by-antoni-gaudi-barcelona-spain/)
整個天花板有如漩渦般,到底是怎麼做到的?那是高第用茅草(esparto)抹石膏當填充物做成漩渦的效果。
橡木門上的曲面木飾還鑲有不同顏色的彩繪玻璃,每一個細節都如此精雕細琢,不禁讓人好奇這次整修花了多少錢?
有如泥漿即將滴落的天花板...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
Noble Floor後面有個大大的陽台
到處都是人
這個窗戶雖然瘦瘦長長的,還是可以打開的
不一樣的樓梯扶手
高第說服巴特婁將天井部分重新設計而不要重建,天井反而成為巴特婁之家的亮點之一。
巴特婁之家的設計是海洋世界的概念,所以,天井四周牆壁用藍色磁磚代表海洋,磁磚上的菱形浮雕代表海洋生物吐出的氣泡,當我們仰望天井,可以想像一條龍從上面大步跨過去的景象...。
高第除了滿足我們對童話世界的幻想,他也在這個天井的設計上再次動用他那顆聰明的腦袋。
高第將頂部的採光口加大使得光線可以均勻地照射在錯落有致的藍色瓷磚上。基於採光原理,天井的磁磚從低至高處必須逐漸提升它的色彩強度。高第也把這個原理運用到天井的窗子上 - 由下至上逐漸縮小窗子的大小。
窗子下面柵欄式的通風系統借助一些可移動板來調節不同的溫度,這一系統至今仍為巴特婁之家使用著。高第設計由金屬支架製成的巨大天窗橫跨天井就像漏斗一樣聚攏光線,有力地灑落到各個角落裡。
高第在屋頂營造了另一個童話世界,每個角落都帶給人驚喜,比如:有如龍脊的華麗拱頂、造型奇特的煙囪、以及著名的十字架等。屋頂上磁磚拼貼的馬賽克煙囪不僅具有美學層面的意義,也兼顧到功能性,煙囪頂上罩子的設計保證在大風天,煙霧也能順利排出。
四支煙囪後面有龍的脊椎,據說高第這樣的設計是向加泰隆尼亞的古老傳說致敬,也就是保護神聖喬治用劍屠龍的戰役。
外牆的頂端是維妙維肖的龍脊,右邊三角形的窗戶是龍的眼睛,據說以前可以從這個窗戶看到聖家堂,後來因為中間蓋了新的建築物就看不到了。金屬色澤的磁磚模擬龍的鱗片,磁磚的顏色從右邊的綠色,也就是龍頭,過度到中間的藍色和紫色,再到左邊的紅色和粉紅色。
(https://www.123rf.com/photo_10900352_casa-battlo-in-barcelona--spain-designed-by-antoni-gaudi.html)
龍脊右邊的小塔上面有個十字架代表『Ascalon』,亦即聖喬治曾經插進龍脊的那把劍。巴特婁之家酷似骨架和骷顱頭的外觀代表所有被這條龍吃掉的受害者。
巴特婁公寓有兩個閣樓開放。
有一個閣樓名為「火的空間」("The Fire Space"),是由當代建築師英葛‧摩利爾(Ingo Maurer)設計的,是一個燈光與視覺的奇幻空間,可惜的是房間內實在太暗,我竟然拍不出一張照片。
從屋頂走下螺旋形樓梯可以到另一個閣樓內,樓梯間呈現極簡的風格,鐵質的扶手、簡潔的線條,顯現20世紀美學。
高第在奎爾宮作了兩個拋物線拱門,這次在巴特婁之家的閣樓,位於樓頂的「龍腹」("The Dragon's Belly")中,高第將之前花了多年研究的反懸鏈拱(Catenary Arch)加以運用。懸鏈拱就是將繩子(或是鏈子)的兩端固定之後繩子下垂的弧度,反懸鏈拱就是將懸鏈拱倒過來(鏡面反射)的形狀。
因為光線的投射更具魅力
巴特婁之家也有電梯
參觀完巴特婁之家,我坐在外面的椅子等待其他團員,這時領隊告訴我,可以到對街去拍拍巴特婁之家的全景。當我過了馬路到了對街,拍到的是被路樹遮了一大半的建築,真是好可惜。
人行道上的古典街燈是上個世紀巴塞隆納市政府的建築師法爾蓋斯(Pere Falqués)設計的,他雖然是建築師,但是,他在巴賽隆納留下的最有名作品卻是遍佈全城重要角落的街燈,很多人還誤以為是高第所設計。
巴特婁之家左邊是阿馬特耶之家(Casa Amatller)(下圖),由何塞‧普伊赫‧卡達法爾克(Josep Puig i Cadafalch)設計。
阿馬特耶之家連同右邊的巴特婁之家和左邊的莫雷拉之家(Casa Lleó-Morera),這三座獨特的現代主義建築構成巴塞隆納著名的『不和諧街區』(Illa de la Discòrdia)的三座最著名建築。
莫雷拉之家
莫雷拉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