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2009-1.jpg

當我一再探索俄波波的歷史時,就深刻感覺到旅行社把這五個國家串聯成一條線的用心。

這次遊覽俄波波就好比寫一篇文章,一開始由波蘭的『奧斯維辛集中營』來『破題』,讓我們了解『納粹德國』屠殺猶太人對整個歐洲歷史的影響。

再來,文章慢慢鋪陳俄羅斯覬覦波蘭和三小國的野心。俄羅斯在『三次瓜分波蘭』中分得波蘭12萬平方公里土地。後來,蘇聯和納粹德國簽立『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公然佔領三小國, 接下來的數十年,三小國為了在強權下求生存和追求獨立,各種感人的事蹟持續上演。

接著,納粹德國的魔爪也沒放過三小國,他們在三國設立猶太人特區,建集中營,屠殺猶太人。

文章接近尾聲,最重要的主角 -『  俄羅斯』華麗登場。經由各個博物館存留的歷史文物,我們(採取俄羅斯史觀)了解到俄羅斯帝國如何積極向歐、亞洲擴展領土的『宏圖大略』,然後在光彩絢爛的聖巴索教堂作『結尾』。

『俄波波之旅』讓我們對歐洲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有了初步的認識,可惜的是,缺少最後一塊拼圖 - 德國的紐倫堡、柏林等城市,總覺得有點意猶未盡。

DSC_2003-1.jpg

『十字架山』是希奧利艾(Siauliai)以北12公里的朝聖地。從1831年開始,立陶宛人放下第一個十字架以後,至今180多年期間,十字架總數超過50,000支,這個地方已經變成一座十字架山,至於當初放置十字架的起因還是『蘇聯』這個壞鄰居。

立陶宛大多數人是天主教徒,常年受信奉東正教的俄羅斯人佔領,因而產生宗教、文化、人種的衝突。

1831年蘇聯入侵,當時立陶宛人群起抗暴,反抗被併入俄羅斯,起義者被鎮壓,最後屍骨無存,受難家屬們只能回到這個當初兩軍對峙的軍事掩體,豎立十字架以和平的方式追悼。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東歐原有的政治結構土崩瓦解,立陶宛再次宣布獨立,十字架山變成立陶宛人為和平、國家、立陶宛獨立戰爭期間失去的親人祈禱的地方。

1944~1990年期間,立陶宛再次被蘇聯佔領,立陶宛人紛紛來到十字架山留下十字架,用以證明他們仍舊忠於原來的身分、宗教信仰和傳統,成為進行和平抵抗的象徵。

儘管蘇聯搬走新的十字架至少三次,威嚇用推土機夷平這片土地,但立陶宛人還是持續放置十字架,日積月累下成為十字架聖山。

1993年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訪問十字架山,他對立陶宛的人說:「感謝你們,立陶宛人,因為這座十字架山向歐洲國家和全世界見證了這塊土地上人民的信仰。」

366793-XXL.jpg

其實『十字架山』上放的不只有十字架,還有巨大的苦像(苦像: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的立體圖像)、立陶宛愛國者的雕像和玫瑰經。

DSC_2006-1.jpg

DSC_2008-1.jpg

DSC_2012-1.jpg

DSC_2014-1.jpg

DSC_2015-1.jpg

DSC_2016-1.jpg

DSC_2022-2.jpg

DSC_2018-1.jpg

DSC_2019-1.jpg

DSC_2021-1.jpg

DSC_2023-1.jpg

DSC_2024-1.jpg

DSC_2025-1.jpg

DSC_2026-1.jpg

DSC_2028-1.jpg

從停車場到十字架步行約5分鐘左右。

DSC_2030-1.jpg

停車場對面紀念品店販賣大大小小的十字架。

DSC_2036-1.jpg

前排簡單的十字架,1歐;十字架上面釘個天使,1.5歐;大一點的2歐;更大的一點的,3歐...。

DSC_2037-1.jpg

還有人用榔頭現場製作十字架,少少的成本,高高的售價,真是一本萬利。

DSC_2039-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ne 的頭像
    Jane

    YoYo's Garden

    J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