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2740-1.jpg

這個猴年春節,對台北市民來說,最夯的事情就是『拆北門高架橋』了。

談拆橋事件之前,我們先來探索一下台北城的歷史。

1884年(清光緒10年)由於台灣南部發生的『牡丹社事件』讓滿清朝廷意識到,台灣是遏止日本與其他列強侵略中國的前哨站,因此建了一條由『忠孝西路---中華路一段---愛國西路---中山南路』圍成的四角形城牆(如下圖矩形處),五個城門,(北門、東門、西門、南門、小南門),其中的北門因為面向北方,有『承接天恩』的意涵,又稱為『承恩門』,是清廷官吏進入台北城必經的門戶,也是五大城門中唯一保持原貌者。台北城的城牆內原是艋舺與大稻埕間尚未開墾的區域,有關當局決定將重要的府城官署、祭祀宗廟等建築立於其中。城牆內的區域稱為『城內』、『城中』,而且沿用至今。

台北城牆地圖.jpg

(擷取自網站)

當時的北門是啥模樣呢?據說,北門外面曾有方形甕城,日軍的隨軍攝影師即站在甕城高處往南方拍城內景象。那時候的台北城城內是中國式建築,和現在的台北市市容的差異何止千里?由於當時有相機可以留下寶貴的影像記錄,讓我們可以像公璟一樣遙想北門當年。在攝影器材普及的今天,攝影愛好者可以偶而拍拍街景,十年或數十年後的昔今對比,將是可貴的文化資產。

bxaa00_p_04_01.jpg

(擷取自張哲生臉書--原本是黑白照片,經徐丹寒以數位技術處理為彩色。張哲生為文史工作者,他的臉書有許多台北街景的今昔對照圖)

北門是華人地區僅存的嶺南式(五嶺之南,約為廣東、廣西和海南三省區)城牆,佔台灣史重要的一頁。早年國民黨黨國一體,歷史課本以中國的觀點編定,台灣史僅佔極少篇幅,導致台灣人不識台灣史,現在北門重見天日,也讓我們來回顧台灣的過往。

中日甲午戰爭之後,清廷於1895年4月17日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澎湖、台澎附屬各島嶼和北緯41度線以南的遼東半島給日本,於1895年5月8日生效。消息傳來,大多數士紳對日本以船堅炮利的侵略姿態不滿,遂成立『台灣民主國』,推舉前清台灣巡撫唐景崧為首任大總統,接著爆發臺民抗日的『乙未之戰』(1895/5/29~1895/11/18)。

乙未之戰中,部分民兵首先叛變佔領台北,台灣民主國第一任總統唐景崧、第二任總統劉永福倉皇離去,為避免台北城內持續陷入地獄般混亂的局面,辜顯榮(辜振甫與辜寬敏的父親)於是自行請櫻前往基隆向日軍投降,並指引日軍前往台北,1895年6月7日辜顯榮引日軍進入的城門就是北門。(另根據『台灣總督府大誌』:士紳決定派辜顯榮迎接日軍進城。)接著,日本正式統治台灣50年(1895~1945)。

北門對辜家可算是起家『門』。根據維基百科記載,辜顯榮早年喪父,原為鹿港一名浮浪子,因不容於鄉里而浪跡於台北,作苦力、轎夫。當辜顯榮迎日軍進入台北城,隨著日軍南進,協助勦殺抗日台灣人民有功,後來,他以台灣士紳名義到東京,受警界人士接見,日方授與勳章,蒙受破格的光榮。

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在每個歷史的轉折點更能考驗人性和節操,吳三桂如是,辜顯榮亦如是。

吳三桂引清兵入關,被清廷封為平西王,之後,吳三桂轉為清廷先驅,攻打李自成、張獻忠餘部,處死南明最後一個皇帝---永曆帝,成為一方之霸。

辜顯榮迎日軍入城,從nobody變成somebody,被日方委以重任擔任『台北保良局長』,接著創立保甲總局,在保甲內行連坐法阻止抗日軍,並組織壯丁團以討伐抗日軍。種種親殖民政權的作為,被當時島內人士批為『漢奸』。

辜顯榮變節開啟100多年辜家鴻運,現在辜家開枝散葉,聲譽卓著,富甲一方,誰還會記得這段陳年往事?

-----

北門的舊貌有如圓環,隨著幾度歲月流轉,絕代風華完全走樣。

09.jpg

(引用自聯合報FOCUS)

當初為什麼要蓋北門高架橋呢?因為台鐵縱貫線曾經從台北市區經過,隨著車流量的增加,為了減少交通阻塞時間,於67年興建北門高架橋。台北市政府為了保存北門這個重要的一級古蹟,採用彎道設計,高架橋邊緣和北門可謂擦身而過,而且是雙面包夾,完全沒有轉圜的空間,很少有古蹟被這樣殘忍地對待。

71.jpg

(引用自聯合報FOCUS)

1995年延平南路匝道因為使用率偏低被拆除,從此,北門高架橋的空照圖有如斷臂一般,醜陋不堪。

12.jpg

(上圖引用自聯合報FOCUS)

忠孝橋引道.jpg

(上圖擷取自網路)

隨著台北鐵路地下化陸續完成,北門高架橋的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拆除北門高架橋曾是郝市府的選項,由於條件不成熟就擱置了。

據前交通局局長林志盈指出,拆除北門高架橋已經研議多年,施作配套為:原台汽西站的交六用地和忠孝西路的公車專用道闢建完成、機場捷運通車營運和捷運松山線通車。目前除了捷運松山線通車外,其他兩項皆沒有完成。拆除北門高架橋容易,隨之而來的交通壅塞將無可避免。

柯P就任台北市長沒多久就宣告啟動『西區門戶計畫』首部曲 -  拆除北門高架橋,並且決定在今年農曆春節時啟動。拆橋前一個月,台北市區交通大打結,柯P被罵到臭頭,民調掉到40幾,台南小年夜又發生震災,真讓人擔心拆橋計畫是否要延期實施?沒想到柯P還是如期拆橋了。

市政府貼心地在捷運松山線北門站1號出口附近搭建臨時看臺,『北門觀』(頁首),讓關心的市民得以就近觀察北門高架橋的拆除過程。

過年前有朋友問我,過年有何活動?我說,『看拆橋啦!』

就近觀察一座高架橋在短短幾天內從有到無是珍貴無比的視覺經驗。我總共去了三次,一次在『北門觀』,二次到台北郵局總局前面近距離拍攝。有些前輩為了留下影像記錄每天都去拍,而且從『北門觀』的看臺繞一大圈走到台北郵局前面,真是讓人佩服。

北門高架橋從大年除夕開始拆,我大年初一就到『北門觀』幫柯P監工。

看臺前面有一位服務人員發放紀念明信片和ㄤ仔標,接著就是一條步道,兩旁展示著北門的前世今生和來生,轉個彎就是看臺。

『北門觀』的走道讓我們回味1945年的北門。

DSC02742-1.jpg

DSC02761-1.jpg

拆橋也要講究SOP。我站在看臺上觀察了半小時發現,橋下有各種重機具各司其職,有的敲橋、有的將敲下的混泥土塊敲碎,有的重機具裝著大磁鐵,可以將鋼筋整個黏起來,還有的重機具可以鏟起碎石塊放入大卡車。為了防止塵土飛揚,有水車在旁待命隨時噴水。

看臺上遠看正在解體的高架橋,對面就是被遮蔽的北門。

DSC02746-1.jpg

卡車上面還有一個活動遮罩將碎石塊蓋起來,保持路面乾淨。

DSC02749-1.jpg

DSC02747-1.jpg

可能因為是大年初一,大家都忙著拜年,來看拆橋的市民只有小貓兩三隻。

DSC02753-1.jpg

上圖白板上有好多柯P迷的留言。

DSC02757-1.jpg

看臺下有人掃地,有人灑水,隨時保持乾淨。

DSC02754-1.jpg

『北門觀』看台

DSC02755-1.jpg

走下看臺繞到拆除圍籬前拍個近景。

DSC02764-1.jpg

DSC02768-1.jpg

DSC02769-1.jpg

大磁鐵

DSC02771-1.jpg

DSC02775-1.jpg

台北郵局旁的北門高架橋拆除作業

DSC02799-1.jpg

高架橋拆除前在北門前面所搭建的金鐘罩鐵布衫

DSC02804-1.jpg

 我在北門郵局前來回拍照時看到有幾位男士正在看手上的電腦螢幕,天空還有一架空拍機飛來飛去,原來是北市府花了545萬元請『國家地理頻道』來拍攝台北舊城觀光主題,拆橋只是其中一個部分。

DSC02806-1.jpg

空拍機

DSC02805-1.jpg

留下拆橋過程的影像記憶最好的方式是將照相機架在高樓上做縮時攝影,記錄從有到無的過程。我沒有那個美國時間,手上的小單眼只有湊合著用了。

下圖是水柱下的空拍機

DSC02808-1.jpg

拆除北門高架橋最前面的橋墩是最艱難的部份。

DSC02809-1.jpg

DSC02811.JPG

國家地理頻道的工作人員跑到地下道出口的上面觀察空拍機,可能出了技術上的問題吧?

DSC02815-1.jpg

記得上次有一台空拍機撞上101,究竟有法,無法可管,引發交通部與台北市政府互槓的情事,看來好攝之徒的器材控已經擴及空拍機了。

DSC02818-1.jpg

DSC02819-1.jpg

圍籬處是原北門高架橋起點已經夷為平地了。

DSC02824-1.jpg

北門開始卸甲回復風華。

DSC02826-1.jpg

600_1600047_4.jpg

這次拆橋讓許多藍營人士的內心恨恨不已,因為他們原本磨刀霍霍,準備就拆橋後忠孝橋大塞車的民怨再給柯P補一刀的,沒想到竟然提早二天完成,所有『早說過會....』的戲碼無從上演,看來柯P真是憨人有憨福,安全過關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ne 的頭像
    Jane

    YoYo's Garden

    J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