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或科托爾 Kotor)位於科托爾灣內灣的最尾端,人口約13,500人,西南邊有科托灣,北邊、東邊和東南邊為St. John山脈,在9~19世紀間陸續興建了一個整合型的防禦堡壘,包括城牆、高塔、堡壘、城門和城堡等等設施,建築概念來自曾佔領過古城的伊理亞、拜占庭、威尼斯和奧匈帝國,整條城牆的長度大約為4.5公里。
科特老城區、防禦工事和科托爾灣內灣的周遭地區(特別是Kotor, Perast, Risan)包括聖喬治島和聖石女島,於197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
進入科特古城區前,我們先經過一條河(Škurda),左前方就是城牆最突出的建築 - Kampana tower(上圖)和堡壘。
如果拿杜布羅夫尼克和科特兩個古城的城牆相比,杜城貝殼型的城牆有如一體成形,真是人間極品。科特雖然也是背山面海,城牆卻蓋在東北邊,雖然防禦功能堅強,可是美感卻打了折扣。
三角形的古城區和古城牆地圖
(此 City Walls 的照片由 TripAdvisor 免費提供 )
抵達科特古城已經接近12點,領隊並沒有直接帶我們去用午餐,竟然是先到古城區觀光,導致每個團員都是飢腸轆轆,沒有興致欣賞這個千年古城,腦袋只想著,趕快走完行程去吃飯吧。我則是想,頂光ㄟ,怎麼拍?
參觀完古城接近二點,吃完飯差不多快三點,然後就直接拉回杜布羅夫尼克飯店,浪費了下午二個小時的寶過時間。科特古城東北邊山坡上有彎曲的城牆,如果能夠登高望遠就能用不同角度欣賞科托灣邊的古城,不知道是不是中午12點定不到餐廳還是旅行社別有用心...?
既然沒有爬城牆的行程,只能上網去搜尋科特古城的美圖以饗格友(下圖)。科托灣四周群峰的石頭肌理明顯,讓我聯想到如果是用中國山水畫法,到底是要用哪種『皴法』表達呢?看來得勞動蔣勳老師來解惑了。
(維基百科)
老城區三個城門最主要的入口是海門(Sea Gate或是Main Gate)(下圖),其他二個城門分別是River Gate (North Gate)和 Gurdic Gate(South Gate)。
海門建於1555年威尼斯共和國統治時期(1420~1797)(Venetian Albania),屬於巴洛克與文藝復興混合風格。
城門上石頭刻上了『21-XI-1944』紀念1944年11月21日科特脫離納粹德軍佔領的日子,上面的星星代表共產主義。
城門右邊的聖馬可飛獅石雕(下圖)左前爪拿著一本聖經,是威尼斯共和國的象徵,只要威尼斯王國曾經佔領的國家,這隻威武的聖馬可飛獅石雕就會一再出現。
為什麼『聖馬可』會和『威尼斯』畫上等號呢?這就像聖石女島的傳說一般,一個美麗的故事導致威尼斯到處可見『聖馬可』的蹤影。
話說馬可是耶穌門徒,也是『馬可福音』的作者,被封聖後稱為『聖馬可』。
相傳馬可曾經來到威尼斯,天使現身對他說:『May peace with you, Mark, my evangelist. Here your body will rest.』。這個古老的傳說很可能是杜撰的,但卻可以為兩名威尼斯富商在西元828年將聖馬可的遺骨從埃及亞歷山大港偷運到威尼斯這件事提供光明正大的理由。同年興建聖馬可教堂,據說聖馬可的遺骨就存放在聖馬可教堂的大祭壇下,從此,聖馬可成為威尼斯的保護神,而他的標誌就是有翅膀的獅子,這隻飛獅後來成為威尼斯共和國的符號。
威尼斯共和國強盛時期極力向外(侵略)擴展,亞得理亞海東岸的國家無一倖免: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蒙特內哥羅、阿爾巴尼亞,往南到希臘、土耳其、賽浦路斯...等等。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凡佔領過必留下飛獅,強國勝利圖騰的背後是人民的斑斑血淚,每次看到飛獅都令人聯想起台灣過去幾百年來的歷史傷痕...。
城門內牆上的浮雕(下圖),中間是聖母瑪利亞和耶穌基督,兩旁則是守護神St. Tryphon和St. Bernard。
走入古城的左邊就是鐘塔(clock tower)和武器廣場(Square of Arms),鐘塔興建於1602年,鐘塔前面下方有一個奇怪金字塔造型的羞恥柱,它的作用是羞辱當年任性的市民。
武器廣場
聖特勒弗教堂(Cathedral of St. Tryphon)原址曾經有間紀念St. Tryphon的小教堂(建於809年),教堂內保存著從土耳其伊斯坦堡帶回的St. Tryphon遺體。
同址後來蓋了一間羅馬式天主教堂 - 聖特勒弗教堂,於1166年興建完成,同樣獻給守護神 - St. Tryphon,雖然歷經1667年和1979年毀滅性大地震,經過多年的重建,聖特勒弗教堂得以再現風華。
教堂兩邊高塔窗子的下面牆壁上有『809』(左邊)和『2009』(右邊)兩個數字,『809』代表教堂最先興建的日子,『2009』則是興建1200年紀念。
聖特勒弗教堂的兩座高塔造型有點不同係因教堂在1667年大地震受損,據說由於經費不足以致無法恢復原貌。
海事博物館(Maritime Museum)
聖盧卡斯教堂(St. Luka's Church)(下圖)是一座東正教的教堂,也是科特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建於12世紀的羅馬式建築,教堂內部還保留著原始濕壁畫。
前文曾提到分辨羅馬式建築最簡單的方法,是觀察外牆上是否有成列的盲拱存在...下圖圓頭拱門上方即是裝飾性的成對盲拱。
羅馬式建築結構的三大主角:厚重的牆壁,圓頭拱門,半桶形拱頂和圓柱交叉拱頂,除了圓柱交叉拱頂必須在教堂內部觀察,其他特殊元素在下圖即可確認。
這間教堂是少數幾間奇蹟地躲過二次大地震摧殘的建築之一,教堂內部最有趣的地方是同時擁有天主教和東正教的祭壇,代表當時科特地區的人民可以有不同的信仰。
聖盧卡斯教堂背面
屬於東正教的聖尼古拉斯教堂(St. Nicolas Church)1902年興建,1909年完工,建築風格係偽拜占庭(Pseudo-Byzantine),是一間相當年輕的教堂。
聖尼古斯教堂的斜對面就是聖盧卡斯教堂
又回到武器廣場,右邊就是海門。
參觀完古城出城門往左邊走到科托爾灣邊,就是中午用餐的餐廳。(下圖右邊是科特古城)
中午在Galion Restaurant用餐,這個餐廳位於科托爾灣最尾端,面對無敵湖景。
大概是天氣炎熱吧,這個餐廳可是有空調的!
午餐是別緻的黑山當地料理,雖然份量不多,當我吃著海鮮看著科托爾灣,真希望時間暫時停止轉動。
番茄濃湯
花枝沙拉
海鮮燉飯
紅苺奶酪
飯店前的美景
遊輪開到科特古城邊,放下一船又一船的遊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