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上常會聽到有人在問明牌,只要問出哪一支,二話不說五萬、十萬就砸下去了,可是平時可能花個三、五千元都考慮半天。那種豪氣,真的是讓我心驚肉跳,不禁為他/她捏一把冷汗。

回顧我在銀行辦放款時,最艱難的是開發新的客戶。台灣中小企業的財務報表,一般來說,可信度不高,如果依照財務報表來做分析,garbage in garbage out,徵信結果通常只是轉個彎自圓其說而已,首要之務還是要登門拜訪,察言觀色。

有一次我發現有一家科技公司的財報不錯,她的母公司在業界頗富盛名,我想子以母貴,放款風險大概不高,就約個時間到公司瞧瞧。當時該公司正舉辦一場產品說明會,與會者有數位是創投公司代表,只見該公司董事長講的是頭頭是道,我聽的瞠目結舌,恨不得早點回去請個放款額度給她用。

回到公司以後,該公司財務經理打電話過來,說要申請三千萬的額度。可是三千萬額度是總行權限,要報請總行審查部核准,需要花久一點的時間,而且,我也不希望一個從來沒往來過的公司一開始額度給的太大,所以,我就請經辦委婉拒絕,沒想到,過沒幾天,那位財務經理又打電話過來,他說,那可不可以申請小一點的額度,不需總行核准,經理權限就可以了。OH, MY GOOOOOOOOOD!

放款就像交男女朋友一樣,如果男方/或女方追得太緊了,那麼另一方一定退避三舍。我的第六感告訴我這家公司一定有問題,因為安全放款第一守則是放款客人是我們去千拜託,萬拜託才肯來開戶用額度的,風險比較低;如果一天到晚要增加額度、提高借款速度,千萬不要高興,這代表這家公司資金調度很緊,遲早會週轉不靈。

雖然我每個月有業務壓力,可是,我還是拒絕她的額度申請。結果,一年多以後,她的母公司董事長以掏空該公司被起訴,而這家公司董事長〈原任母公司財務長〉,目前正潛逃被通緝中。

我也曾擔任國外部進口科主管,有一次,有一位客戶要來開狀,我一看開狀申請書內容,怎麼這麼粗糙?不像是一個有豐富進口經驗的公司提供的,經電話查詢結果,更增加我的疑慮,我就詢問營業單位經理該公司如何招攬而來,沒想到,答案竟然是經過仲介而來,我一再詢問單位經理,這樣子的案子可以開狀吗?可是,單位經理打包票,結果,信用狀開出去兩個月後,該公司就掛掉了。

這只是我多年銀行生涯的其中兩件案例,即便我已經研究了公司的財報,最後,還是要依據實際查訪、觀察下判斷,聰明的投資人僅依照某人的明牌就決定投資方向,砸下重金,會不會太輕率了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ne 的頭像
    Jane

    YoYo's Garden

    J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