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利率時代來臨,你該怎麼辦? 記得有一次我寫信問一位日本同學,在零利率的時代,你們日本人怎麼投資理財?可是,她沒有回答,我想一定是痛徹心扉吧?因為現在我就有這種感覺。

剛剛查了三家銀行的一年期的定儲利率,只有一家是0.9%,其他兩家0.8%,而且很重要的是,它們的一年期機動利率都還維持1.0%左右,這代表一個重要訊息:央行還有調降空間。歐洲前幾天才降息兩碼,媒體預測下一次央行至少還會再降息一碼。

我現在採取反面思考,即便彭總裁再降一碼吧,他還能再降幾次?現在正是採取機動利率的時候,反正台灣人的賭性堅強,我賭彭總裁貨幣手段用盡了...。

有一位銀行理財專員打電話向我推銷零存整付型壽險保單,換算年利率大概2.01%,讓人聽了怦然心動,可是問題是,六年後才能領回,我仔細研究了保險內容發現,這張保單最大的風險是:保險公司倒了。世事多變化,誰知道六年後這家保險公司還在不在呢?

雖然壽險公司「大到不能倒」,可是,一年以前誰會想到雷曼兄弟會倒,花旗銀行每股股價會低於1美元,三大汽車申請紓困?好吧,如果說外國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不足為訓,那麼,舉一下國內的例子吧,政府將花700億元整併DRAM產業,這個700億元估計二年內燒光,
昨天韓國LGD 8.5代廠量產,對台灣的面板廠而言更是雪上加霜,汽車業也好不到哪裡去...真的是族繁不及備載...,這些產業如果有朝一日援引DRAM先例要求政府紓困,政府能說不嗎?

當政府
不願重編98年總預算的情況下,政府財源不足所以找錢找到14兆的四大基金和民間壽險資金,還動到央行外匯存底的腦筋,可見,政府舉債上限和特別預算都已經到頂,政府尋找財源已經到上窮碧落下黃泉的地步。如果哪一天再迸出壽險公司可能倒閉,我真的不知道,紓困這些錢從哪裡來?

對保險公司而言,保單預定利率高於實際利率時,二者間的差額利率即稱為利差損。早期儲蓄險利率高達7~8%,利差損十分驚人,富邦金控在97年10月20日購併台灣ING安泰人壽;中國人壽於98年2月20日宣布,以象徵性一元買下英國保誠人壽在台子公司業務員團隊,兩大外商相繼棄守台灣壽險市場,隱含壽險業正面臨相當嚴峻的利差損壓力由於歐洲較嚴格的保險責任提存制度,使得這兩家外商母公司無法負荷日益嚴重的利差損壓力,因而相繼出售在台資產。

「雷曼還有兄弟」可能不是玩笑話,公股金融機構高層也表示,台灣未來可能實施與 IFRS4〈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接軌的40號公報,屆時台灣壽險業也可能面臨龐大的準備金提列壓力。新光金日前賣A11館土地及建物,政大教授殷乃平表示,「賣土地也解決不了保險公司虧損問題」,他說,保險公司因為次貸風暴虧損嚴重,加上利差損,很多保險公司資產淨值都是負數,外資都跑了,政府主管機關也知道問題嚴重,但過去刻意避談,他警告,金融問題愈拖愈嚴重,如果不立即處理,可能重蹈日本2000年處理掉18家保險公司的覆轍。日本的前車之鑑可以借鏡,如果政府拖到最後才處理 窟窿可能比金融重建基金還大,到時這家保險公司還在不在呢?

零利率時代該怎麼理財呢?分散資產是首要原則,假使有100萬元存款,即便能獲得全額保障,但若是這一家銀行被擠兌或是倒了,也可能因為暫時無法提款造成生活的不便。
如果資金充裕的話, 買房子當包租公、包租婆也是另一種選擇,未來幾個月銀行釋出的法拍屋將會增加,倘若地點不錯,租金收入遠比利息收入為高。至於基金方面:建議全球型定時定額投資,靜待市場榮景再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