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巴爾幹五國之旅的花絮還沒寫完...。
自從上次大地飯店聚餐後,大家相談甚歡,好像有一肚子的話永遠說不完,領隊Connie 和我想找Michelle&大林和其他團友再次聚聚,結果領隊在群組裡發佈訊息,竟然沒人回應。
我建議領隊將可能參加的人拉到一個小群組再問一次,結果只有J回答,OMG! 台灣人真是個含蓄的民族,不管』或『不要』都不願發表意見。
Michelle看不過去,她一個一個點名,被點名的人馬上浮出水面回答...原來她們都有在看Line,只是選擇沉默。
Long story short,最後參加人數只有五個人(包括Michelle&大林),Michelle 邀請我們到她的林口豪宅品酒,我雖然不會喝酒,但還是有『一口』之量的,因此興沖沖地準備這場品酒會。
----
先離題說明我為什麼不會喝酒,不願喝酒?
第一個原因是,當我小時候看到我老爸參加喜宴喝醉酒回來,整個人的理智完全喪失,胡言亂語,酒氣沖天,嘔吐後躺在沙發上像死人一般,整個景象讓我頗為震驚...原來一個人喝醉酒可以失態到這副德性。
第二個原因是將近20年前的往事。那天,我老爸和我二哥、二嫂在人行道上散步,突然一輛車子從後面撞過來(我猜是酒駕),結果,我老爸重傷住院,二嫂被撞昏迷送進加護病房,二個星期以後不幸往生,留下三個小孩嗷嗷待哺,最小的孩子甚至還沒上小學。
-----
首先,品酒會要有酒,我從不喝酒,也不懂酒,到底要怎麼買酒呢?
Michelle 曾經PO了一張她喝過的酒的照片- SIMI ALEXANDER VALLEY...給了我idea,我google發現好市多剛好有賣,馬上衝到好市多購買。
好市多賣酒的那一區是我從未踏足的區域,裡面陳列的酒還真不少,有啤酒、威士忌、葡萄酒...等等,可謂酒門一入深似海,我攏總看無。
我找了半天就是找不到『SIMI 』的葡萄酒,只好折回住家附近的家樂福繼續找找看。
家樂福剛好剩下一瓶『SIMI』的葡萄酒,只是產區並不是『ALEXANDER VALLEY』,我想,既然同是『SIMI』,品質應該差不多,就買下了。
買酒回家後隨意把酒放在櫃子上,過了一天越想越不對勁,趕忙請教品酒達人,到底酒要如何保存?得到的答案是,平放在冰箱最下層的冷藏櫃。
有了美酒還要鮮花陪襯,等到品酒那天,我一早就到附近的花店買了一束玫瑰花準備送給最美麗的女主人 - Michelle。
從天母到林口,我先搭淡水捷運到火車站轉機場捷運,總共花了一個半小時才抵達A9林口站。
本來有三人要在林口站會合,結果,身為領隊的Connie竟然在捷運內迷航,她說,她目前的位置離林口還有十萬八千里,要我們先走。
OMG! 領隊竟然在台北捷運搭錯車...還好我們不是在巴爾幹半島。
Michelle住的世界首席大廈離捷運站不到10分鐘,是一棟20多層樓的建築,聽說是興富發蓋的,一進門是挑高寬敞的Lobby,非常氣派。
Michelle住的房間有宇宙無敵的view,客廳面向觀音山,天氣晴朗時可以看到101大樓,躺在床上還可以欣賞日出。
林口多霧,觀音山被濃霧籠罩若隱若現。
喝酒是有順序的,大林拿出冰鎮好的餐前酒 - 玫瑰香檳作為整場品酒會的開場。
大林看到我拿酒杯的姿勢差點昏倒,他趕忙糾正我,原來手指要握著高腳杯的『腳』部分,不能碰觸杯身,因為手的溫度會影響酒的口感。
Michelle 的 武功高強,右手拿著酒杯,左手按手機拍照,效果還蠻不錯,給她按個讚!
Michelle特地煎了烏魚子配酒。
Michelle剛從葡萄牙買了1975年的 Porto 酒回國,聽說這酒是甜的。Michelle 本來要開這瓶酒,後來被小林勸阻,因為這麼厚重的人情可承擔不起啊!
香檳酒的適飲溫度是攝氏10度,所以,大林一直將酒瓶放在冰桶內,保持冰涼的溫度等待Connie到來。
忘了拍大林的冰桶,因此我找了網路上的照片代替。
12點20分Connie終於抵達,整整遲到一個小時,不過她還是趕上我們的進度,喝了最後一杯玫瑰香檳。
喝完餐前酒,大林帶著我們到豪宅附設的餐廳吃飯。
這個簡餐(牛腩飯)才200元,超級歐伊西!
飯後還有水果。
大林接著帶我們參觀這棟大樓的公共設施。
這麼大的中庭...公共設施的比率到底多少呀(摸頭)?
興富發就是霸氣,竟然在豪宅內蓋游泳池。
圖書室
圖書室
品酒高手大林現場開講。
喝葡萄酒是由白而紅,酒精濃度由低到高,也就是年輕、便宜、易喝的酒放前面,最濃郁、最飽滿、年份最高的酒放在最後面喝。這種排列可以讓味蕾有一個逐漸習慣的過程,讓每一瓶酒都有表現的機會。
大林說,依製造的方法,葡萄酒分四種;靜態酒(still wine) 、氣泡酒( sparkling wine)、加烈葡萄酒(fortified wine)和加味葡萄酒(flavored wine)。
靜態酒: 一般稱為佐餐酒(table wine),葡萄酒即屬於此類,色澤有紅、白、玫塊色等三種,酒精度數以不超過14度為限。
氣泡酒: 以香檳為代表,即把醱酵中的二氧化碳密閉在酒瓶中,使其具有氣泡而成。香檳是以產地稱呼法上規定的名稱,所以,只限於法國香檳區所生產的才能冠以『香檳』之名,一般則通稱為氣泡酒,基本酒精度數是9~14度。
加烈葡萄酒:雪莉酒、波特酒為其代表。因在醱酵過程中或醱酵完成後,添加了白蘭地,使酒精度數達到18度左右。
加味葡萄酒:以葡萄酒作為基酒,加入各種香料、藥草等的蒸餾液或者浸泡液,再加上果汁釀製成香味濃郁的葡萄酒。其中以添加白蘭地居多,一般用做開胃酒供人享用。
葡萄樹是一種韌性很強的植物,有很強的適應環境能力,它不需要肥沃的土質及充沛的水份。相反的,越惡劣的環境越能種出品質優良、風味獨特的釀酒葡萄,充足的陽光與適宜的溫度對葡萄的生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同一葡萄品種,會隨著種植環境不同,產生相異的風味,全球大部份的葡萄園都集中分佈於南北緯38--53度之間的溫帶區。
過冷的氣候會使葡萄無法達到應有的成熟度,且葡萄樹很難經得起酷寒的嚴冬。過熱的氣候則會使葡萄成熟快速,釀成的酒平淡無味。
台灣位於北迴歸線(23.26度)並不適合種釀酒葡萄,大林和Michelle經常拜訪世界前三大葡萄產區: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的酒莊品嚐最優質的葡萄酒。
酒標也是一門學問,以Michelle剛從葡萄牙買回的Porto酒為例:
酒商:Quinta Vale D. Maria
種類:Porto 波特酒,加烈酒(Fortified wine),生產於葡萄牙北部省份杜羅河谷。
葡萄採收年份 :Colheita 1975。
釀造Colheita Port的葡萄全部來自同樣的單一年份,桶陳時間最少七年,但通常會更久,讓氧化的風味更加鮮明,隨著桶陳的時間愈久,風味愈濃縮,甜度、複雜度以及風味的強度皆會增加;Colheita Port在酒標上必須要標兩個年份,葡萄採收年份(colheita)以及裝瓶年份(bottled)。
上面所說的『桶陳』指在橡木桶中陳年後再裝瓶,陳年時間則依照葡萄酒的品質以及IVDP法規規定,從12個月到數十年不等,其中包括了紅寶石波特(Ruby Port)、茶色波特(Tawny Port)、大部分的LBV (Late-bottled Vintage)、Cohelta等。
為什麼紅酒會澀呢?
對葡萄酒來說,葡萄連皮一起榨汁時,茶多酚就會從葡萄皮、籽和梗中釋放,形成葡萄酒口感的乾澀感,也就是『單寧(Tannin)』。
單寧是個令人又恨又愛的東西,它雖然讓舌頭有乾澀感,但也增加葡萄酒口感的複雜度,更是天然的抗氧化物,是紅酒足以陳年的重要關鍵。
喝一口紅酒,感受舌頭中段與口腔前端的乾澀感,隨著紅酒與空氣的接觸,單寧逐漸軟化,也是品酒的樂趣之一。
喝紅酒常會提到『醒酒』一詞。
所謂醒酒就是打開葡萄酒瓶,倒入葡萄酒杯(或是將酒裝進醒酒瓶內),讓葡萄酒和空氣接觸。
喝紅酒前為什麼要醒酒?
醒酒和上述的單寧有關。原本在酒瓶裡的葡萄酒酒體和空氣接觸,加速氧化,使得酒裡的單寧軟化,酸度降低,口感變得更加柔順,香氣更為繽紛奔放,這就是醒酒。
醒酒的時間不定,有人覺得醒酒30分鐘就很好喝了,但可能有人覺得30分鐘根本不夠,必須依照自己的味蕾來判斷,其他人的建議供做參考即可。
白酒要醒酒嗎?
紅酒和白酒的差異在於『單寧』,單寧大多來自於紅葡萄的皮和籽,白酒少了紅葡萄的單寧(未必沒有,但極少),自然不需要醒酒。
喝酒配的點心也有講究,大林特地到Janson 超市買了帕馬森乾酪(Parmesan cheese)和烏魚子來配酒,我們何德何能能承受如此的盛情款待?
在此特別謝謝大林&Michelle啟發我對品酒的興趣!
今天的戰果:夏多內白酒、勃根地紅酒、西班牙 rioja紅酒和葡萄牙紅酒。
(飲酒過量有礙身體健康,未成年請勿飲酒&酒後不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