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9409-1.jpg  

中午在市府廣場附近的Gostilna Sokol用餐。這間餐廳是二層樓建築,我估計應有超過百年的歷史,鄉村風格的裝潢古色古香,整個餐廳都客滿,我們被安排在二樓用餐。

這間餐廳最有名的就是蘑菇麵包盅,這個菜單和有道台菜從水果掏出果肉做成盛器,再把煮好的湯放入,有異曲同工之妙。

由於熱湯會潤濕麵包,我將蘑菇湯喝完後,接著開始刮沾有蘑菇湯的麵包吃下肚,真是歐伊西!

page.jpg

主菜是烤鹿肉澆酸櫻桃醬+起士卷(deer medallions in sour cherry sauce with homemade cheese rolls)

這道菜是整個行程最具挑戰性的一道菜。

吃飯前一天,Cathy就開始調查哪位團友不敢吃鹿肉,好像有六位團友舉手的樣子。我想,來到異鄉做異客,當然要嚐嚐當地菜餚,而且巨匠經營克斯蒙旅遊多年,不合台灣人胃口的餐廳應該早已被剔除,所以,我『勇敢地』點了鹿肉。

結果呢?

即便我將鹿肉沾了櫻桃醬,舌尖還是感受到鹿肉那股張牙舞爪的腥味,我只吃了一口就棄甲而降。

肉的腥味有很多層級。羊肉的腥味是屬於入門級,如果廚師處理得宜,未嘗不是人間美味。鹿肉的腥味處於進階級,雖然廚師以燒烤的方式降低腥味,並且用櫻桃醬做掩護,還是擋不住濃濃的腥羶味。

鹿肉是高級野味,在台灣不容易吃到,我雖然沒吃飽,這可是珍貴的一餐,因為我第一次吃鹿肉,這個難得的生命經驗永遠是未來我與朋友交談的話題。

DSC_9404-1.jpg

肉桂蘋果派(Gibanica Sokol, 斯洛維尼亞特產)

肉桂的功用就是灑在咖啡增加香氣,也可以加蜂蜜水預防胃食道逆流,BUT,對有些人來說,肉桂可是吃不得的。

我發現有二個團友對肉桂很感冒,只要看到蘋果派就問,有沒有放肉桂?如果有,他們就放棄了。

我記憶中,做蘋果派一定會加肉桂粉,而克斯蒙的傳統甜點就是蘋果派,如果我的胃口夠大,這一路上可真要大飽口福了。

DSC_9406-1.jpg

 餐廳外觀

DSC_9410-1.jpg

從餐廳往遊覽車的街頭巡禮 

DSC_9412-1.jpg

手工藝品也可以用自行車做廣告 

DSC_9413-1.jpg

下午要參觀歐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波斯托伊那鐘乳石洞(Postojna Cave),又稱溶洞。

進溶洞前先到服務中心借國語導覽機,由於洞內有管制進洞人數,我們需等到3:00才能進場。

這個溶洞在Park Postojnska Jama,從服務中心走過去只要幾分鐘的路程,這時的天空開始飄雨,溶洞在洞穴裡,不受天氣影響,只是得撐著傘在洞外等待比較麻煩。

DSC_9414-1.jpg

洞外等待的人潮,下圖的洞口是入口 

DSC_9416-1.jpg

Postojna Cave雖然在13世紀就被發現,直到1818年,探險家才發現Old Cave,Old Cave就是現在小電動車行駛的區域。1819年正式對外開放參觀,斐迪南公爵成為第一個官方的訪客,直至現在接待超過3000萬個遊客,這個溶洞也是斯洛維尼亞遊客最多的景點。

下圖的『1819』代表正式對外開放參觀的年代,也是出口。 

DSC_9417-1.jpg

洞裡常年是攝氏7~8度,全長20公里,我們必須先搭乘15分鐘的電動小火車入洞。

這裡的火車道是世界上所有溶洞內僅有的雙軌道,長3.7公里,小火車時速30公里,當火車開動的時候,遊客必須乖乖地坐著,不能站立也不能將手伸到車子外面,因為小火車會在溶洞內迂迴前進,有時,遊客坐的高度和鑿過的岩壁距離相當近,破壞溶洞事小,如果頭不見就麻煩了。

DSC_9418-1.jpg

參觀前先來了解鐘乳石洞的生成。

含有二氧化碳而呈弱酸性的地下水或雨水會溶解石灰岩層中的碳酸鈣,並會沿著石灰岩中的裂縫滲入,而將裂縫擴大,最後形成洞穴。

當水溶液透過石灰岩洞窟頂部滴下時,由於水分蒸發、二氧化碳逸出,水中的碳酸鈣會再次沉澱、固化;若結晶慢慢增長並懸掛在洞頂者,稱為「石鐘乳」;

當水從石鐘乳往下滴,有些碳酸鈣沉澱在地面下,再由下往上逐漸沉澱堆疊,稱為「石筍」;

石筍和石鐘乳有時會連在一起形成「石柱」;水沿著洞壁滲流而下,經過沉澱結晶形成像簾幕的,稱為「石簾」。(上文截取自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所以,鐘乳石洞的出現需要天時、地利和人和,也就是要:很長很長的時間、正確的地點,還要有人發現才行。

每次看到鐘乳石就讓人感歎『時間』的力量,『滴水成石』是最佳的註解。

鐘乳石每年的平均增長率約為0.13毫米,快速增長的鐘乳石的水溶液往往富含碳酸納和二氧化碳,並且流動很快,這種鐘乳石每年可以增長3毫米(維基百科),波斯托伊納鐘乳石洞形成1毫米的鐘乳石需要10年。

波斯托伊納鐘乳石洞就位於這種石灰岩地質,又稱為喀斯特地形(Karst)。除了石灰岩地質,還要有源源不斷的河水流經,波斯托伊納鐘乳石洞就是經過Pivka River(藍色部分)幾百萬年的沖蝕而成的自然奇觀。

我們在Great Moutain下車後,就隨著領隊開始步行,溶洞內雖然有投射燈,還是相當陰暗,由於禁止使用閃光燈、三腳架,只能將ISO開到最大,先求有再求好。

參觀動線右側偶爾會出現指示牌,牌上有數字,這時,我們只要在導覽機按這個數字,就會聽到詳細的解說。

行進走道屬於斜坡式,沒有階梯, 雖然潮溼,可是路面的摩擦力很大,不怕滑倒。

從Great Moutain開始,經過Russian Bridge,進入Beautiful Cave,也就是整個溶洞最華麗、鈣化最嚴重的區域。

依照流石(flowstone)特性的不同,將溶洞分為下列區域:

1)The hall of tubes: 白色像針一般細的透明管子從屋頂垂下來,又稱為Spaghetti hall 或是rock rain。

2)The white hall: 顧名思義就是幾乎沒有混合物的極白色流石和鐘乳石。

3)Red room:紅色的流石。流石變成紅色乃是因為水中含的混合物,或是溶洞上面岩石的種類。

從Russian Bridge下面走過去就到音樂廳(Concert Hall)。這個空曠的區域可以同時容納數千人,過去一百年來曾經在此舉行過數次音樂會,Concert Hall再往下走就是坐小火車的出口。

即將抵達出口的當兒,我看到好多人圍著一個方形水族箱,我也靠過去湊熱鬧。在一片烏漆麻黑的箱子裡,終於讓我找到一隻全身白色的蠑螈(olm),一動也不動地躺在那裡。

這隻蠑螈又稱為human fish,被認為是龍的後代子孫,是一種性早熟,而且永遠是以baby形態存活著的生物。假設蠑螈可以長大,很可能真的會長成一隻龍...。

波斯托伊納溶洞是整個克斯蒙13日行程中最吸引人的一個景點,我曾看過很多溶洞,可是,沒有一個溶洞的規模和可看性比得上波斯托伊納溶洞。

老天爺用百萬年的時間在岩壁頂端插上千隻針萬根線,然後再織起一層又一層的彩色蕾絲長裙,真是鬼斧神工,令人歎為觀止。

溶洞內暗河縱橫,洞穴處處,每一個轉角都有不同的風景,有的像駱駝,有的像融化的冰淇淋,有的像義大利麵條,還有的像枯乾的樹葉...溶洞裡的奇岩異石更是千姿百態,變化萬千,60分鐘的行程宛若一場精美絕倫的視覺饗宴。

DSC_9420-1.jpg

DSC_9422-1.jpg

DSC_9423-1.jpg

DSC_9426-1.jpg

片片薄如樹葉的鐘乳石 

DSC_9427-1.jpg

DSC_9429-1.jpg

DSC_9431-1.jpg

DSC_9432-1.jpg

 下圖應該就是white hall裡的鐘乳石

DSC_9433-1.jpg

DSC_9435-1.jpg

DSC_9436-1.jpg

DSC_9437-1.jpg

DSC_9438-1.jpg

經過多少年的努力才能完成上下交接的任務??? 

DSC_9440-1.jpg

DSC_9442-1.jpg

DSC_9443-1.jpg

DSC_9444-1.jpg

DSC_9445-1.jpg

DSC_9447-1.jpg

下圖這個五公尺高,閃亮而純白的鐘乳石就是最有名的『Brilliant』,也是波斯托伊納溶洞的象徵。 

DSC_9449-1.jpg

 下面這段影片就是對波斯托伊納溶洞簡單的介紹。

參觀完溶洞,遊覽車再度通過邊境,當晚我們住在克羅埃西亞的歐帕提亞(Grand Hotel,下圖)。

DSC_9456-1.jpg

這家旅館分成好幾棟,check in以後,我們還得等接待員帶我們到房間。這裡的房間很有趣,進入其中一棟旅館後,還要打開一扇門才能進到三個房間前的小小走廊,可能老建築都是這樣子吧!?

Grand Hotel的餐廳在旅館後面,還要走下好幾層階梯,當晚吃的是自助餐,菜色豐富,只是合胃口的沒幾樣,只能隨便吃吃填填肚子。

從下午就下著雨,一直到晚上都沒有停歇,吃完晚飯後撐著傘到旅館後面的海邊欣賞歐帕提亞的夜景,為今天充實的行程畫下完美的句點。

DSC_9451-1.jpg  

DSC_9453-1.jpg

DSC_9455-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