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是北歐四國(挪威、瑞典、芬蘭、丹麥)緯度最南的一國,整個國土是由日德蘭半島和406個島嶼組成,由於島嶼羅列,海岸線蜿蜒7200公里,因此丹麥與海洋關係密切。也因為四面環海的地理環境,丹麥的氣候受到海洋調節,在北歐國家中是最溫和的,平均最低溫為攝氏零下四度左右,偶爾會下雪,平均最高溫度則是攝氏20度,隨著溫室效應的影響,丹麥這幾年夏季的溫度常常高達攝氏30度左右。
丹麥北面隔海與斯勘地那維亞半島相望,東臨波羅的海,西濱北海,南方則與德國相連,為斯勘地納維亞半島進入歐陸的門戶,東歐通往西歐之孔道。
哥本哈根(Kovenhavn)的原意為「商人的港口」,是丹麥的首都,波羅的海的出口港,政治、經濟、文化的重心,同時也是北歐最大的城市,丹麥有五分之一的人口都居住在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和阿姆斯特丹很相似,屬於地勢平坦的都市,加上都注意環保,造成自行車滿街跑的現象。還不止於此,阿姆斯特丹水道縱橫和哥本哈根有異曲同工之妙,坐在遊船上欣賞哥本哈哥的城市縮影,讓人有重回阿姆斯特丹的感覺。
為什麼丹麥和荷蘭如此相似? 原來十七世紀時,荷蘭的國力強大,當時她控制北海和波羅的海的貿易管道,強勢的荷蘭文化自然而然地影響北歐各國,丹麥作為北歐半島的樞紐,受荷蘭的影響最深,尤其在哥本哈根,最能感受濃厚的荷蘭風味。有人稱哥本哈根克里斯丁港附近的運河區為『小阿姆斯特丹』,一艘艘遊艇停泊在運河兩岸,以及岸邊一棟棟彩色的建築,就像是夢一般的童話國度。
我們吃完午餐後就準備搭船遊新港(Nyhavn)。
新港區不只是個港,其實也是條狹長的運河,話說300多年前,丹麥國王克里斯丁四世下令開鑿一條人工運河,將海上交通引進城市中心,促進哥本哈根的經濟發展。四年後運河竣工,引水之後,更容許商家在運河兩岸蓋房子,於是一棟棟彩色的建築如倉庫、餐廳、酒吧和水手尋歡作樂的不良場所也紛紛出現,這就是今日新港的前身。
哥本哈根市政府刻意保存和大力發展這些色彩繽紛的房子,各式各樣的餐廳、酒吧、咖啡廳和露天茶座吸引蜂湧而至的遊客,讓如今新港的光芒更勝從前。
這次搭的遊船上面沒有頂蓬,只有一層船身,是為了矮小的橋洞而設計,整個行程約一小時(下圖)。
我們一上船,導覽人員三令五申絕不可在船行途中站起來,但坐在中間的遊客常常忘情地起身拍照,讓導覽人員急得喊:坐下、坐下,差點演出一齣斷頭的戲碼。
我前面坐了一個資深美女,她時髦的打扮深深吸引我的目光,原來歲月不能催人老,文化則會。
前年我去巴黎曾經搭船遊覽過塞納河,兩岸的建築都是著名的觀光景點,加上每一座橋樑都製作的美侖美奐,一趟遊船之旅等於閱覽一部西洋美術史的精華版,讓我的氣質指數頓時提昇不少,今天搭船欣賞哥本哈根則是另一場小家碧玉型的視覺饗宴,真是令人期待。
開船囉!
舊股票交易中心(Borsen)
丹麥國家銀行(Nationalbanken)
zoom in
這間房子竟然就在牆壁上弄出一間CAFE,應該沒有安全顧慮吧!?
真是一個懸疑...這座斷橋是還在蓋呢?或註定已經是斷橋呢?
這種遊船吃水很淺,碰到海浪較大時,海上的浪花竟然就這樣打進船裡,害得我的相機差點報銷,真是美中不足。還有,這種沒有蓋的遊船遇到下雨天,遊客到底該怎麼辦?
有拜有保庇,光是天空美麗的雲彩,就要給老天爺按好幾個讚,真是拍照、看景兩相宜!
皇家遊輪
瞧瞧!岸邊擠了一堆人在做什麼?原來是來看小美人魚!
哥本哈根歌劇院(Operaen)
阿馬林堡宮 (Amalienborg) 和菲特列教堂(Frederiks Kirke)(中間綠色穹頂建築)
丹麥皇家劇場(Skuespilhuset)
救主堂(Vor Frelsers Kirke)(尖塔建築)
Knippelsbrogade
丹麥皇家圖書館(Det Kongelige Bibliotek)又稱黑鑽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