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8271-1.jpg

 (路德維希街圓環) 

Garmisch-Partenkirchen這個雙子城簡稱Ga-Pa,也有很多觀光客直接稱之為"Garmisch"(嘉米許),或許是因為這個地名實在太長,太難念。

Garmisch,Partenkirchen原本是兩個小鎮,直到1936年納粹德國為了籌辦夏季和冬季奧運才將兩鎮合併。

兩個小鎮至今仍保留原來風貌,鐵路東邊的Partenkirchen有如中世紀小鎮,有些街上畫滿了巴伐利亞風格的濕壁畫; 鐵路西邊的Garmisch街頭到處可見旅館、餐廳和運動器材等商家, 是滑雪勝地山腳下的觀光小鎮。

----

從楚格峰下山以後,我們在大馬路上尋找 i(旅客服務中心),詢問路德維希街怎麼走? 

我們得到的答覆是到馬路斜對面等公車。

公車亭貼著公車時刻表,我查了抵達時間就悠哉悠哉地等待,以為公車會和火車一樣準時,沒想到我一等再等,車子都沒有出現,原來雙子城的公車時刻表只供參考用。

約莫等了半個多小時,滿載客人的公車才姍姍來遲,原來是城裡有嘉年華會,馬路上到處都是人,公車走不了...。

Hotel Edelweiss提供的免費公車券(載明住宿時間和姓)這時剛好可以派上用場。 這張免費公車券可不是白吃的午餐,因為德國有些城市財政困難,對住旅館的觀光客加課5%的城市稅,福利就是坐公車免費,為了多付5%的房價,可得多坐幾趟公車才行。 

雙子城是個迷你小城,公車坐沒有幾站就到了路德維希圓環(上圖)。

Partenkirchen小鎮有如一個露天美術館,大街小巷的外牆都有濕壁畫,最普遍是用來美化窗戶或是大門,畫上木窗框、雕花、窗簾,有些則是描繪農耕生活或是聖經故事。 

DSC_8270-1.jpg

DSC_8272-1.jpg

DSC_8273-1.jpg

位在Partenkirchen的路德維希街 (Ludwigstraße)的濕壁畫是最富盛名的,到楚格峰滑雪的觀光客都會順便來朝聖。 

DSC_8275-1.jpg

壁畫的繪製方法分為乾壁畫與濕壁畫。 

乾壁畫:在乾燥的壁面,以泥顏料或油性顏料畫成的壁畫,稱為乾壁畫,也就是一般我們常看到的壁畫。

濕壁畫(fresco,義大利文)就是『新鮮』的意思,畫家將石灰和砂混合後在天花板或牆壁上打底,在尚未乾燥的新鮮狀態下,再用磨成粉的水性礦物顏料在牆壁上作畫。

濕壁畫作畫的難度很高,因為整幅畫必須在石灰泥沒乾前就要完成,繪製速度必須精準而快速,無法做事後的修補,優點是保存容易,畫作穩定性高,因為顏料已經滲透到壁面裡,不再是表面一層而已,除非牆面整個塌下,否則不輕易剝落。一個經過長期維護的濕壁畫,就跟新完成的一樣,路德維希街兩旁的濕壁畫,很難相信已有多年的歷史。

濕壁畫的繪製技術並不像剛剛解釋的那麼簡單,由於無法在事後修改,所以事前必須繪製與原尺寸大小相同的草稿,然後沿著稿圖線上用針鑿小洞,稿圖與牆面定出位置後,用裝了炭粉的棉布袋,輕輕的在鑿孔的線上拍打,如此牆面上就轉印出了稿線。

畫家先塗上底色,然後照著稿線勾勒出圖案,再上明暗顏色,由於需在牆壁濕潤的狀態下完成,所以必須連續繪製不能休息。

濕壁畫在完成前後色調上的差距極大,因此有經驗的畫家必須對色調的差距有所掌握。

這種中世紀的繪畫技術需要絕佳的速度和自信,沒有犯錯和反悔的空間,因此今日極少藝術家運用這種技法創作。

濕壁畫的製作過程 

走在歷史的長廊,每一個腳步引導我們回到很久很久以前那段令人懷念的時光。 鎮民大方地把牆壁借給畫家當畫布,藉由每一幅畫留下那個年代庶民生活的共同記憶,同時打造了一個生金蛋的觀光小鎮。

畫家Heinrich Bickel是繪製濕壁畫的高手,被稱為『Fresco Painter of Werdenfels』。  當觀光客在Partenkirchen的巷弄漫遊,常常可以發現Heinrich Bickel熟悉的筆觸,比較有名的是『Gasthof Fraundorfer Inn』牆壁上的豪華鄉村婚禮。

柯P想要在四年(或八年)重新翻轉台北市,其實可以找一條像迪化街那樣的老街道,重金聘請幾米在牆壁作畫。只要一小條街的居民願意配合,未來創造的觀光能量將會吸引一條又一條老街再造重生,四年或是八年以後我們就不會再讓觀光客笑我們台北市醜了。 

由於公車延遲太久,當我們抵達路德維希街時,美麗的夕陽已經爬上屋頂,一半的街道都在背光面,只能快速欣賞這條名聞遐邇的街道。

這一條街道兩邊建築的牆壁上都是窗戶,沒有大空間可以畫聖經故事或是庶民生活點滴,所以畫家就在窗戶作文章。每個窗戶都有畫框,然後在窗框的周圍再畫一些裝飾物。整條街的設計風格一致,粉粉色調接近,跟法國柯瑪的童話屋有異曲同工之妙。

DSC_8274-1.jpg

DSC_8276-1.jpg

DSC_8277-1.jpg

DSC_8278-1.jpg

DSC_8279-1.jpg

DSC_8280-1.jpg

DSC_8281-1.jpg

DSC_8282-1.jpg

DSC_8283-1.jpg

DSC_8284-1.jpg

DSC_8286-1.jpg

DSC_8287-1.jpg

DSC_8288-1.jpg

DSC_8290-1.jpg

 

DSC_8292-1.jpg

DSC_8293-1.jpg

DSC_8294-1.jpg

DSC_8295-1.jpg

DSC_8296-1.jpg

DSC_8297-1.jpg

DSC_8298-1.jpg

DSC_8299-1.jpg

DSC_8300-1.jpg

DSC_8301-1.jpg

DSC_8302-1.jpg

DSC_8303-1.jpg

DSC_8304-1.jpg

DSC_8305-1.jpg

DSC_8306-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