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3830-1.jpg

尿尿小童(荷蘭語:Manneken Pis)大概是多數人對比利時的第一印象,這次到荷比盧旅遊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在布魯塞爾尋找尿尿小童。Let's go !

由於布魯塞爾古城區的街道狹小,司機大哥讓我們在證券交易所附近下車。

迎面而來的是一棟揉合新文藝復興和法蘭西第二帝國時期風格的建築 ,原來是拿破崙於1801年下詔興建的證券交易所。

拿破崙為什麼能夠下令讓比利時人蓋房子呢?因為1797~1814年法國佔領比利,當時的法國皇帝就是拿破崙。

布魯塞爾證券交易所

DSC_3829-1.jpg

證券交易所的斜對面是聖尼古拉斯教堂(St. Nicholas Church),這個教堂大概有1000年歷史,11世紀的羅馬式建築風格隱藏在14世紀哥德式的立面。聖尼古拉斯教堂於1695年法王路易十四派法軍對布魯塞爾大轟炸亦不能倖免,後來經過重建變成今日模樣,當時法軍所發的砲彈被嵌入教堂的牆壁上清晰可見。

聖尼古拉斯教堂

DSC_3832-1.jpg

DSC_3835-1.jpg

街道上一大群人正在遊行,旗幟上大寫B上面畫了一個八字鬍,可上面的字我完全看不懂,到底為什麼遊行呢?

DSC_3837-1.jpg

當我看到遊行的大叔時,我終於瞭解,原來是布魯塞爾(旗幟上的B)美鬍子大遊行。

每個參加者都穿深藍色西裝、打紅色領帶,戴竹編圓帽,可謂整齊一致。

這個鬍子(事實上,嘴唇上的短鬚稱為髭)能夠往上彎曲一定抹了好多定型液吧?

DSC_3839-1.jpg

接著開來一輛古董車

DSC_3846-1.jpg

車上阿北的鬍子更厲害,他的鬍子是往兩邊彎成完美的大圓形,一早起床肯定忙壞了。

DSC_3844-2.jpg

DSC_3845.JPG

還有樂隊在後面助陣

DSC_3840-1.jpg

連帥哥也來湊熱鬧,他的鬍子是往兩旁成一直線,也算有創意啦!

DSC_3841-1.jpg

還有幾位阿伯留著傳統的鬍子,如果我是評審,可能不會給分喔!

DSC_3849-1.jpg

山寨版的尿尿小童也上場了。

DSC_3850-1.jpg

尿尿小童也有鬍子,不過這鬍子好像沒修過,挺難看的...。

DSC_3868-1.jpg

當我們和一群美髭公不期而遇,再轉個彎就找到尿尿小童了。

關於『尿尿小童』有幾個美麗的傳說,其中最流行的是,一位名叫于連的男童半夜起來尿尿,看到法軍正要以火藥炸城,小孩找不到水源撲滅,靈機一動灑了一泡尿熄滅引信,解救受困的人。為了感念這個小童的義舉,人們就在原地做了一座石雕像供後人憑弔。

原版的青銅尿尿小童像是1619年製作,目前被保留在布魯塞爾城市博物館(國家之家),至於街角的尿尿小童是複製品,曾經被盜竊達七次。

只有53公分的尿尿小童被放在噴水池上頭,圍觀的遊客實在太多,我好不容易擠到最前面拍了二張照片就趕緊撤退,因為這裡是扒手最容易下手的地方,我仍然記得當時心中深深的恐懼。

DSC_3857-1.jpg

今天尿尿小童也被換成美鬍男的標準打扮 - 深藍色西裝、紅色領帶、竹編圓帽,嘴巴上面還戴著假鬍子。

DSC_3852-1.jpg

比利時本土品牌巧克力『neuhaus』品質和Godiva一樣,但價格便宜得多。

DSC_3859-1.jpg

格子鬆餅據說起源於布魯塞爾,因此布魯塞爾大街上的鬆餅店就像台灣的小7到處都是。

有人說,『沒吃過鬆餅,不算來過布魯塞爾』,可見鬆餅好吃的程度。

對了,這裡的鬆餅分二種:『布魯塞爾鬆餅(Brussels Waffle)』和『列日鬆餅(Liège Waffle)』,差別就是:布魯塞爾鬆餅是用鬆餅機作的,大部分是長方形,口感較鬆;列日鬆餅是用brioch的麵糊和珍珠糖製作,吃起來較有嚼勁,形狀較不規則。

一般鬆餅店會同時賣這兩種鬆餅,將近200年老店的鬆餅店,Maison Dandoy是網路上首推,只是價格偏貴。

我記得台灣賣的鬆餅粉外包裝是『Pancake Mix』,為什麼這裡看到的鬆餅都是『waffle』呢?

其實『pancake』 和『waffle』都是鬆餅,只是作法和原料不一樣。

Pancake 是用平底鍋煎的,上面沒有紋路,作法是將蛋白和麵糊攪拌一起,吃起來像蛋糕一樣蓬鬆;waffle是用鬆餅機作的,所以是格子形狀,由於麵糊裡面放了較多的奶油和泡打粉,吃起來較有嚼勁。

鬆餅的傳統吃法是淋楓糖漿(至少我是這麼吃的),但是,布魯塞爾街頭有更銷魂的topping:糖粉、巧克力醬、鮮奶油、水果、慕斯、冰淇淋...交互應用,讓人無法抗拒。

DSC_3861-1.jpg

DSC_3863-1.jpg

看完尿尿小童,接著當然要尋找尿尿小妹,這樣布魯塞爾之旅才會完整,不是嗎?

尿尿小妹是對應于尿尿小童而存在,領隊Cindy帶著我們在布魯塞爾的巷道內穿梭前進,我突然看到遠處巷底有一群遊客圍著拍照,走近一點才發現被紅色圍欄圍著的尿尿小妹。我想可能是因為尿尿小童被偷怕了,乾脆把尿尿小妹關在牢籠裡比較省事吧?

IMG_20190427_152025.jpg

IMG_20190427_151954.jpg

尿尿小妹被放置於頗為隱密的小巷末端,還好有熟門熟路的領隊Cindy帶路,否則尿尿小妹可難找了。

IMG_20190427_152126.jpg

比利時的特產 - 蕾絲花布

DSC_3869-1.jpg

DSC_3872-1.jpg

IMG_20190427_152454.jpg

布魯塞爾最吸引人的地方無疑是位於市中心的大廣場(法:La Grand Place),中世紀晚期到近現代,手工藝公會主宰當時布魯塞爾的經濟活動,這些公會紛紛進駐大廣場四周,耀眼而獨特的建築陸續華麗登場。

1695年8月大同盟戰爭時期,法王路易十四派軍砲轟布魯塞爾,市政廳部分受創,大廣場周邊公會建築幾乎被夷為平地,因此廣場上很多建築的立面標示著重建年份,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大文豪雨果曾說布魯塞爾大廣場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廣場。『The   Town   Hall of Brussels is a jewel, a dazzling fantasy dreamed up by a poet, and realized by an architect. And the square around it is a miracle.』。我今天特別在大廣場繞了一圈,仔細拍下每棟房子的細節,現在就讓我來導覽吧!

除市政廳和國王之家以外,每棟建築都有編號,從1~39號(下圖)。

以市政廳為起點,我們從最精采的1~7號建築開始重溫中世紀的公會盛世。

20180812233604_43.jpg

大廣場的主角當然是市政廳(City Hall)。

這棟哥德式建築是布魯塞爾的地標,從廣場對面看過去,市政廳是左右不對稱的。因為市政廳分二期建造,規模較大的左翼,包括塔樓,由建築師雅各‧范‧蒂寧主導,建於1402~1420年。 之後,工藝同業公會陸續在廣場四周蓋了一棟棟房子,激起市政府擴建市政廳的興趣,1444~1450年由另一個建築師紀堯姆‧德‧沃格爾負責設計,受限於廣場面積,他蓋了較短的右翼。

鐘塔尖端有一座五公尺高的風向標,是布魯塞爾守護神聖邁克的雕像。

DSC_3909-1.jpg

市政廳是大廣場僅存的中世紀建築,哥德式風格的傑作,立面華蓋內嵌入無數的雕像,代表貴族、聖人和寓言人物,非常壯觀。

DSC_3898-1.jpg

有幾個雕像已經不翼而飛,留下空空的壁龕。

DSC_3888-2.jpg

從市政廳牆面伸出的怪獸雕刻稱為『雨漏或是滴水嘴獸(grotesques/gargolyes)』,讓中世紀建築增添幽默的元素。這些雨漏不僅是裝飾,其實是讓屋頂流下來的雨水通過怪獸嘴裡排出可以防止雨水直接流下侵蝕牆壁。 

IMG_20190427_181411.jpg

牆角也有兩個雨漏

IMG_20190427_181354.jpg

由左至右:狐狸樓、小號角樓、母狼之家、袋子樓、獨輪車樓、西班牙國王之家(麵包之家)

DSC_3884-1.jpg

#1/#2 建築西班牙國王之家(House of the King of Spain)之前是麵包工會的財產,因此又稱為麵包之家。

DSC_3900-1.jpg

西班牙國王之家最吸睛的是八角半圓形屋頂上吹著喇叭的小金人,整棟建築金碧輝煌,麵包公會當年的財力想必相當雄厚。

DSC_3949-1.jpg

西班牙國王之家三樓外牆是西班牙國王查理二世的半身像。

DSC_3899-1.jpg

#3建築 - 獨輪車樓(House of the Barrow)以前是油漆公會,頂樓有保護神的雕像 -  聖吉爾(Saint  Gilles)。

#4建築 - 袋子樓(House of the Sack)以前是木匠、銅匠公會之家,屋頂有個金球,金球上面有個A字型像圓規的東西,代表技術準確的工匠精神,金球下面有『1697』字樣。

左邊:袋子樓,中間:獨輪車樓

DSC_3901-1.jpg

#5建築 - 母狼之家(House of the Wolf)- 弓箭手公會。

(os. 弓箭手多到可以成立公會...想必是貴族打獵需要弓箭手幫忙吧?w0285.gif

屋頂是金色鳳凰浴火重生象徵1695年大火後重建,山形墻內是阿波羅神(象徵弓箭手)用弓箭射殺蟒蛇的浮雕。

DSC_3904-1.jpg

母狼之家一樓大門上面有『羅馬的起源 - Romulus and Rumus』的浮雕。

DSC_3943-1.jpg

左邊:#6建築 - 小號角樓(House of the    Horn)以前是船夫公會,建築師將屋頂三角楣設計成船桅的形狀,非常特殊獨特。

DSC_3902-1.jpg

小號角樓三樓立面有代表海洋的鍍金裝飾:鐵錨、魚叉、船槳、繩索、方向盤等船隻使用器具。

DSC_3937-2.jpg

最左邊#7建築 - 狐狸樓,以前是縫紉用品商人(Haberdashers)公會。

DSC_3903.JPG

狐狸樓外牆的雕像

DSC_3941-1.jpg

一樓大門上面有隻金色狐狸雕像

DSC_3953-1.jpg

狐狸之家旁邊的DM是Outlet,我走進門就看到一堆中國客人正在購物,可謂人聲鼎沸,交易熱絡。

這間Outlet的門面窄小,縱深較長,一樓和二樓都是營業場所,但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洗手間在哪裡?

我心想,洗手間應該是在房屋的後面角落吧?我從一樓找到二樓都沒發現,忍不住問了店員。

店員回答,在一樓。

我又走回一樓還是沒找到,只好往店門口走。

一樓中間有一個ㄇ形空間,三面砌了半身高的牆,牆內有一道往下走的樓梯,一堆中國大媽從一樓一直排到地下室,我聞到空氣裡飄來一陣異味...原來洗手間在地下室。

有位大媽為了尋找小孩從一樓喊到地下室,然後再從地下室喊回一樓,我聽得頭都昏了。

好不容易等到這批中國客人離開,我終於可以安心購物。

DM的品項有限,其中SuperDry的衣服因為價格相對便宜,引發團友熱烈搶購,隔天就看到他們將SuperDry穿上身,看來是相當滿意啦!

經室友介紹,我在這間店裡買到一把雙人牌小刀,一支才五歐左右,刀口鋒利,使用方便,是我最滿意的紀念品之一。

DSC_3938-1.jpg

採購完的團友已經在門口休息了。

DSC_3939-1.jpg

面對市政廳左邊一排建築,從左到右:塔博爾山樓,玫瑰樓,金樹樓、天鵝樓、星星樓

DSC_3921-1.jpg

#8 建築 星星樓(House of  the Star)跟廣場上其他建築相比,立面顯得相當窄小,山形牆上有個金色小星星。

門面相對不顯眼的星星樓卻是每位遊客必訪之地,因為它面對Rue de Charles Buls的側樓牆上有兩塊鑲板和一個躺的雕像。

第一個鑲板是新藝術風格(art nouvean style),紀念曾任布魯塞爾市長的Charles Buls和參與建造大廣場的工匠和建築工人。

DSC_3922-1.jpg

第二個鑲板描述兩軍對戰的情況,鑲板下面有一個躺臥的塞克拉斯雕像(La   Statue Everard    t 'Serclaes),是為了紀念他英勇擊退敵軍奪回布魯塞爾而作,據說他於1388年死在星星樓。

聽說,用左手由雕像的左邊往右觸摸會帶來好運,所以,每個到訪遊客都會特地來摸一下,難怪原本墨綠的銅像已經變成金色。

我為了拍這座雕像總共來了二次。

第一次是領隊Cindy帶我們過來沾點福氣,大家摸得不亦樂乎,一團接著一團,雕像上都是遊客的手在遊走,根本沒有任何空檔讓我拍下乾淨的畫面。

後來Cindy帶大夥兒去Mary買巧克力,我再次跑到星星樓希望可以拍到比較滿意的照片,這時的人潮終於比較稀疏了。

DSC_3924-1.jpg

#9 建築    -  天鵝樓,以前是屠夫公會,立面中間有建築師Pierre Fariseau名字首字母的金色花體字,一樓大門上面還有一隻天鵝浮雕。跟隔壁建築不一樣的是,天鵝樓有雙斜面屋頂和一個天使雕像。

天鵝樓現在是一棟五層的咖啡館,名為『天鵝餐廳』,1845年馬克思和恩格斯曾經在這裡一起寫了著名的『共產黨宣言』。

DSC_3890-1.jpg

#10建築  -   金樹樓(House of Golden Tree)曾經是皮匠公會,之後成為紡織公會,17世紀是啤酒公會所在地,現在是比利時啤酒博物館。

下圖由左而右:金樹樓、天鵝樓、星星樓

DSC_3921-3.jpg

金樹樓頂最引人注目的是騎馬貴族的金色雕像(Prince Charles Lorraine)。

DSC_3891-1.jpg

#11 玫瑰樓因為15世紀是Catherine van der Rosen的住所而得名,(她的名字被翻譯為『of the roses』),立面上『1702』代表建物被轟炸後重建日期,最顯著的標誌是一樓大門上面的鍍金玫瑰。

#12  塔博爾山樓( Mount Tabor)

下圖從左到右是塔博爾山樓,玫瑰樓

DSC_3921-2.jpg

#13~19 建築是布拉班公爵之家,立面中間共有19位歷代公爵半身雕像一字排開。以前曾經是採石業、煤炭業、磨坊和雕刻業公會。

DSC_3893-1.jpg

布拉班公爵之家立面上方的半圓形浮雕

DSC_3894-1.jpg

布拉班公爵之家左邊的建築,山形牆上有牛眼窗戶,二樓拱型窗戶還有二個小天使。

DSC_3915-1.jpg

DSC_3916-1.jpg

由左至右:#28黃金商人樓、#26/27鴿子樓、 #24/25金船樓(以前是裁縫工會)、#23天使樓、#21/22 約瑟夫和安的房子、#20鹿樓

DSC_3877-1.jpg

#20~28建築中,以中間的裁縫公會最耀眼,山牆上端有一右手朝向前方的男神像,一樓還有守護神的半身像。

又瘦又小的#20鹿樓因為立面有隻鹿的浮雕而得名。

DSC_3895-1.jpg

國王之家(the King's House)從來沒有國王住過,中世紀時曾是麵包交易所,目前是市立博物館,收藏18世紀以來,世界各地送給『尿尿小童』的衣服,約有700多件。

DSC_3897-1.jpg

#34 頭盔樓(House of the Helmet)18世紀被稱為金頭盔樓,立面的窗戶用簡單的鍍金塔斯干式柱頭的柱子隔開,頂端有一個已經『瞎』掉的牛眼窗戶(因為窗戶被白板遮住了)。

#35 孔雀樓(House of the Peacock)立面有孔雀的鍍金浮雕和『16』&『97』的字樣,頂端也有一個像牛眼的窗戶。

#36/37小狐狸和橡樹樓(House of the Little Fox and the Oak)其實是兩棟建築卻共有一個屋頂,獨特的是屋頂上的兩個天窗取代原本的山牆。

#38    聖芭芭拉樓(the House of Saint Barbara)立面有聖芭芭拉的浮雕。

#39    驢子樓(House of Donkey)有鍍金的愛奧尼克式柱頭的柱子、鍍金的花環裝飾,山形牆上有石頭花瓶。

從左至右:驢子樓、聖芭芭拉樓、小狐狸和橡樹樓、孔雀樓、頭盔樓

DSC_3946-1.jpg

載著遊客的馬車繞著廣場走一圈

DSC_3944-1.jpg

廣場富有生活氣息,原來的公會建築早已變身為各種酒吧、巧克力店、咖啡廳、餐聽、博物館...,人們在廣場上悠閒自在地走著,法國大文豪雨果也曾居住在市政廳對面餐廳二樓的房間。

SHOPPING TIME!

領隊Cindy帶我們到市政廳對面的Mary 嚐嚐巧克力,這裡的巧克力口味多元,包裝採浪漫風格, 聽說是比利時皇室指定為贈禮的四大巧克力之一(Cote d’Or、Mary、Galler、GODIVA),Mary店右邊就是GODIVA創始店。

DSC_3913-1.jpg

我們走進小小的店裡,店員熱情地拿出招牌巧克力請我們試吃,一嚐之下,口感細膩甜美,果然是人間極品。

DSC_3920-1.jpg

DSC_3927-1.jpg

DSC_3910-1.jpg

DSC_3911-1.jpg

DSC_3929-1.jpg

DSC_3930-1.jpg

我與橙皮巧克力在盧森堡有次美麗的邂逅。

話說,昨天晚上當我們用完餐後閒閒無事,法國女老闆拿出自家販賣的橙皮巧克力分給大家吃。

我以為只是平常的巧克力,沒多放在心上。

哪知當我咬了一口,酸酸甜甜的橙皮與苦苦的黑巧克力在舌間完美結合,豐富多層次的口感讓人難忘。

老闆說,兩包8歐,竟然沒有一個團友掏錢購買,我覺得不能讓老闆白請客,當場與室友合買二包,沒想到Mary店也有橙皮巧克力,12.6歐/150g,可見好心有好報w0289.gif

DSC_3931-1.jpg

吃完晚餐後,我們又走回布魯塞爾大廣場。

市政廳對面搭了一個舞台,有位男性歌手正在唱我聽不懂的歌,旁邊還有伴奏,廣場上的遊客看的如疵如醉,興致高昂的人隨著歌聲起舞,這就是我為什麼喜歡到歐洲旅行,因為在這裡可以享受『悠閒的生活』。

IMG_20190427_204212.jpg

有遊客一手拿著奶油鬆餅,一手拿著手機猛拍照,真得小心鬆餅落地呀!

IMG_20190427_204502.jpg

領隊Cindy說,9點一到廣場就會點燈,但9點的天色還不夠暗,只能算台灣的黃昏吧?

IMG_20190427_204819.jpg

市政廳開始有彩色的燈光投射,我本想一直耗到天荒地老,只是廣場風大,寒風從四面八方襲來,當時大概攝氏11~12度吧?我穿的衣服不夠暖,怕待久一點就得掛病號,只好撤退回旅館。如果能等到晚上十點以後天色全暗,燈光照射下的大廣場真的是世界最美的廣場。(因為我看到其他人分享的照片呀!tusky (7).gif)。

IMG_20190427_204905.jpg

巨匠旅遊這次安排的旅館特別令人滿意,今晚住的Warwick Brussels就在大廣場附近。我們從Warwick大門右轉,第一個巷口再右轉直走就可以看到市政廳的高塔,晚睡的人走路不到五分鐘就可以拍世界最美麗的廣場了。

IMG_20190427_210303.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