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3091-1.jpg

當我們的遊覽車從沃倫丹到羊角村途中,突然間道路兩旁出現井然有序的多彩花田,引發團友們陣陣的讚嘆聲,但這裡並不是荷蘭花田分布最多的地方,西北海岸的低地區域,由萊頓(Leiden)延伸道北部的登海爾德(Den Helder)才是精華所在。

花田開花的順序是水仙、風信子和鬱金香,當花田收割以後開始休耕,然後種牧草養牛羊。

為什麼荷蘭的花卉產業這麼發達呢?

因為荷蘭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冬天「相對」溫暖,夏天「相對」涼爽,而且地勢平坦,適宜機械化操作,生產效率高。

荷蘭因而成為歐洲花卉及盆栽的產銷重鎮,從育種、栽培,甚至到行銷、買賣、物流等皆有分工細緻且完整的流程系統。我上次來荷蘭參觀花卉拍賣市場,這次又看到滿山遍野的花田,真是幸運啊!

最知名的花田路線是從哈連(Haarlem)延伸到萊頓的花之路(Bloemen Route),這條總長約33.5公里的路線,是最佳賞花路線。另外一條鬱金香花之路,總長約32.2公里,路線以庫肯霍夫鬱金香花園(Keukenhof)周遭的花田為主,我們即將於4/29坐船遊花田,到時的美景是否真的如網路流傳是次佳的賞花田路線呢???

DSC_3092-1.jpg

DSC_3094-1.jpg

有些花田已經採摘完畢

DSC_3096-1.jpg

DSC_3099-1.jpg

DSC_3100-1.jpg

DSC_3103-1.jpg

DSC_3104-1.jpg

DSC_3105-1.jpg

LINE_P20190502_154858708.jpg

(領隊Cindy提供)

DSC_3106-1.jpg

DSC_3108-1.jpg

我這次到荷蘭旅行,除了賞花以外,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考察』單車道w0281.gif

荷蘭面積(4萬2千平方公里)只比台灣(3萬6千平方公里)多約6千平方公里,卻能發展完善的單車道系統,荷蘭人是如何做到的?

1970 年代,大部分荷蘭人開始反對繼續以『汽車』主導城市規劃,政治家和城市規劃師的遠見,終於讓荷蘭成為單車大國。

如今荷蘭的單車道設計有一套既定準則。在城市當中,行車道路的車速超過指定上限,道路便需要劃出單車專用徑,以混凝土、草地、植物或防撞柱保護,路面塗上可資識別的紅色;汽車與單車共用的路面,車流量通常有限,路面亦有減速丘,隆起的行人斑馬線,令駕駛者明顯意識到,這段是屬於行人和單車的共用路段,因此會格外留神。

有些十字路口除了普通紅綠燈以外,還額外增設『單車專用』訊號燈,當該訊號燈亮的時候,汽車必須停車等候,讓道路使用更加平等。

荷蘭在數十年間舖設了貫通全國的單車走廊,讓單車客可以利用單車前往任何城市,甚至遊遍整個荷蘭。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荷蘭人不認為確保安全是市民要獨力承擔的責任,因此發展出完備的單車基礎建設,加上汽車駕駛尊重單車使用者的駕駛意識,因此,荷蘭人騎單車不帶頭盔。

我這幾天在荷蘭幾個城市遊走的經驗是,我還沒適應汽車道和單車道分流的設計。我有幾次步下遊覽車的時候,馬上就面臨單車道,當騎單車的人從我前面呼嘯而過的時候,常常讓我嚇出一身冷汗。

荷蘭的單車道與汽車道分流,騎起來相當安全。

DSC_3116-1.jpg

DSC_3118-1.jpg

DSC_3123-1.jpg

DSC_3129-1.jpg

DSC_3130-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