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6217-1.jpg

巴塞隆納是加泰隆尼亞自治區首府,巴塞隆納省省會,位於伊比利半島的東北面,瀕臨地中海。

 

最近加泰隆尼亞頻頻躍上媒體版面,因為加泰隆尼亞無視中央政府的反對,決定在今年10月1日舉行『獨立』公投。

為什麼加泰隆尼亞想要獨立?

過去的加泰隆尼亞一直保有獨立傳統,直到16世紀伊比利半島兩大基督教王國亞拉岡和卡斯提亞決議合併,加泰隆尼亞才隨宗主亞拉岡王國一同併入「西班牙王國」。

加泰隆尼亞與當今西班牙主流的卡斯提亞文化不同,他們擁有自己的語言、傳統,彼此對於歷史的記憶也有所矛盾。

如果現在西班牙的國力和16、17世紀時一樣強大,我想,再大的文化衝突都可以弭平,但是2009年歐債危機爆發以後,西班牙國力急速衰退,甚至淪為歐豬五國之一。加泰隆尼亞佔全國16%的人口,為西班牙貢獻了20%左右的經濟產值,但歐債危機之後,加泰隆尼亞從西班牙政府取得的中央統籌分配款比例,從2003年16%一路被爆砍至2015年的9.5%,地方稅賦也跟著撙節政策加重,一來一往,加泰隆尼亞每年還得「倒貼」西班牙政府140億歐元,加泰隆尼亞這口氣再也嚥不下,所以當然要尋求獨立。

巴塞隆納因其衆多歷史建築和文化景點成爲旅遊者一生必訪的城市,其中之代表是被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的安東尼‧高第和路易‧多門內克‧蒙塔內(Lluis Domenech i Montaner)的建築,以及畢卡索、達利和米羅等藝術大師的巨作。

這次因我們停留的時間短暫,只能看看高第和畢卡索的作品,下次應該參加馬德里和巴塞隆納兩個城市的深度旅遊,好好看個夠。

話說,領隊帶著我們在蘭布拉大道(La Rambla)下車,然後開始尋找中午吃飯的餐廳。領隊來這裡不只一次,她熟門熟路地帶我們在小巷裡繞,當我們一直走到巴塞隆納市政府前廣場,這時領隊驚覺走過頭,我們只好往回走,她問了幾個路人,彎來彎去才找到。餐廳躲在狹窄的巷弄裡,門面小小的,真的很容易錯過。

巴塞隆納市政府

DSC_6189-1.jpg

市政府前聖若梅廣場

DSC_6190-1.jpg

Can Culleretes是一間230年的老餐廳,因為它在1786年開業,據說是巴塞隆納最古老的餐廳,西班牙排名第二老,僅次於馬德里的波丁餐廳。

DSC_6203-1.jpg

這餐是我們在西班牙的最後一頓午餐,也是我評價最高的餐廳。

Can Culleretes主打傳統加泰隆尼亞菜,第一道菜就是血腸+燉豆子 ,豆子燉得非常爽口好吃。

DSC_6191-1.jpg

黑棗燉鴨肉

DSC_6198-1.jpg

 

香草、牛奶冰淇淋+蛋糕夾心,上面撒了杏仁碎片再淋上白蘭地酒,真是歐伊西!

DSC_6199-1.jpg

DSC_6193-1.jpg

 

 

DSC_6195-1.jpg

巴塞隆納有大大小小好幾個廣場,不過,『皇家廣場』卻是唯一一個「圍起來」的廣場,由教堂修道院財產充公後的土地建造而成,四週環繞著優雅的拱廊,中間有個噴泉,而噴泉兩邊的兩盞街燈,是巴塞隆納市政府於 1878 年委託剛出道的高第設計的「高第街燈」。

DSC_6205-1.jpg

『高第街燈』

DSC_6206.JPG

奎爾宮(Palau Guell)不包括在行程裡面,領隊特別『撒逼蘇』帶我們走到 Carrer Nou de La Rambla 『路過』奎爾宮。

 

介紹奎爾宮之前,先來了解蘭布拉的含意。蘭布拉(Rambla)這個字在阿拉伯文裡是『沙地』之意,原本是位於第二、第三道城牆間的溪流,十八世紀後因為人口驟增,城牆被拆除以興建房舍,溪流也因此被填平成散步道,成為現在蘭布拉大道的樣子。

工業大亨奎爾(Eusebi Güell),也是高第從1978年最重要的贊助者,當年為了在蘭布拉大道的住家旁邊增蓋一棟華美絕倫的『宮殿』,特別商請高第設計。奎爾豪爽地說,預算、工期無上限,讓高第可以盡情發揮創意和構想,因此奎爾宮花了5年才蓋好(1886~1890),198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奎爾宮屬於『新藝術(Art Nouveau)』建築的代表作,Güell i López   家族搬到奎爾公園以前一直住在這裡。

高第興建這棟奎爾宮讓奎爾家族可以作為私人宅邸,也可以接待客人而不會影響住宅隱密的功能。

奎爾宮最為人稱道的是高第對光線和空間的掌握,他還利用各種不同的素材包括石頭、木材、鍛鐵、陶器和玻璃等傳統材料創造出他想像中的水果。

DSC_6209-1.jpg

 

DSC_6210-1.jpg

高第的父親和祖父都是做鍋爐的鐵匠,所以,他從小具有良好的空間解構和雕塑能力,奎爾宮外觀最引人注目的是中間的鳳凰雕飾和兩個拋物線拱門,做工之精細令人歎為觀止。右邊大門上有『G』,左邊大門是『E』代表Güell。

DSC_6212-2.jpg

蘭布拉大道原來是窮人住的地區,為什麼一個億萬富翁要把自己的宮殿蓋在這裡呢?高第揣摩奎爾的用意而作了『從灰燼重生的鳳凰』雕塑,代表奎爾希望這個窮人區重新復活,也就是說,他的奎爾宮起帶頭作用,吸引其他有錢人搬過來,這樣窮人區就消滅了。

高第的浴火鳳凰讓我想起『百煉鋼成繞指柔』這句成語,當我們把鋼放進火裡煉了一百次後,就可以打造狀似柔軟的絲帶和美麗的花朵。高第將灰燼做成圓形,每個凸起物上面綁著黃色鍛鐵(?)代表火焰,雕塑細節的精緻度實在驚人。

DSC_6212-2.jpg

 

吃完飯後我們開始逛逛蘭布拉大道。

蘭布拉大道是巴塞隆納市中心的一條林蔭大道,全長1.2公里,被 Discovery 頻道列為全球 13 條名街之一,連接加泰隆尼亞廣場和哥倫布紀念塔。街道兩側旅館、餐廳、紀念品店、咖啡館林立,中間的林蔭大道是行人徒步區,有花鋪、書報攤、露天咖啡座和各式裝扮的街頭藝人,平時是遊客聚集的區域,也是小偷『上班』的地方,大家千萬記得把包包斜背放在前面用手蓋住拉鍊或是開口處。

DSC_6185-1.jpg

巴塞隆納當局很『體貼』遊客,蘭布拉大道兩側常有警察走動,如果遊客還是不幸被偷或被搶的話,加泰隆尼亞廣場有一間警察局可以馬上報案。不過,報案只是一種形式,讓苦主可以拿到報案證明重辦護照或是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

蘭布拉大道中間的行人徒步區一側有一個華麗的『卡納雷達斯泉』(Font de Canaletes),19世紀巴塞隆納市政府的建築師富拉蓋斯為1888年巴塞隆納博覽會所設計,下圖是其中之一。關於這個卡納雷達斯泉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如果你在這裡喝了一口泉水就會愛上巴塞隆納,而一再回來。

LINE_P20170612_180159298.jpg

(網路)

DSC_6221-1.jpg

DSC_6188-1.jpg

1888年巴塞隆納萬國博覽會之前幾年是巴塞隆納擴張建設的陣痛期,因為有很多有趣(或創意)的房子陸續在興建或翻新,1883年建築師 Josep Vilaseca 接下翻新雨傘之家(House of Umbrella)(Casa  Bruno   Cuadros/Casa dels Paraigues)的重任。

雨傘之家的外牆用東方的主題來裝飾,頂樓的廊柱充滿埃及的意象,一樓窗戶是畫有日本男女的彩繪玻璃,三、四樓用鑄鐵的東方傘、紙扇和蒲扇來裝飾牆面,最醒目的是一樓轉角有一隻啣著燈籠的中國龍和一把大黑傘,Josep就像炒大雜似的將幾個東方國家的文化特徵全放在一起,真有趣。

雨傘之家

DSC_6225-1.jpg

雨傘之家

DSC_6187-1.jpg

 

 

 

DSC_6227-1.jpg

三樓陽台有一個男扮女裝的瑪麗蓮夢露搔首弄姿,為博物館賣力宣傳。

DSC_6228-1.jpg

DSC_6229-1.jpg

 

聖約瑟波格利亞市場(St Josep La Boqueria Market)

DSC_6251-1.jpg

領隊只給我們五分鐘走進市場感受一下,我走進市場的一角就已經眼花撩亂,因為每個櫃位都擺著五顏六色的食品。這個市場很大,可是我只有五分鐘呀!

DSC_6234-1.jpg

DSC_6235-1.jpg

DSC_6236-1.jpg

 

 

DSC_6237-1.jpg

DSC_6238-1.jpg

DSC_6239-1.jpg

DSC_6240-1.jpg

DSC_6241-1.jpg

DSC_6242-1.jpg

DSC_6244-1.jpg

DSC_6245-1.jpg

DSC_6246-1.jpg

DSC_6247-1.jpg

DSC_6248-1.jpg

 

 

 

 

 

 

 

 

 

 

DSC_6249-1.jpg

DSC_6250-1.jpg

總督夫人府(Palau de la Virreina) :   十八世紀退休的秘魯總督的年輕遺孀度過餘生的地方

DSC_6252-1.jpg

Mitgera de l'abella Maia

DSC_6253-1.jpg

 

貝特雷姆教堂(Parròquia de la Mare de Déu de Betlem)

DSC_6254-1.jpg

寫完這篇遊記的同時(2017/8/17)蘭布拉大道發生恐怖攻擊,三位嫌犯開著麵包車衝撞行人,造成13死、逾百人受傷,美麗城市因而蒙塵,讓我們為巴塞隆納祈禱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