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4576-1.jpg

隆達(Ronda)是安達露西亞自治區馬拉加省的一個城市,位於馬拉加以西100公里,也是我最期盼的景點之一,因為這個城鎮有如建構在懸崖之上,真的有點像希臘的天空之城。

今年5月20日我們來到隆達那天已經有如夏天,一眼望去都是藍色的天空,沒有一朵白雲作陪襯,炙熱的陽光少了白雲的遮擋直射大地,真的好刺眼、好熱。

放眼望去都是白色的房子宛如是白色小鎮。

太陽大的讓人受不了,團友們自動走在商店街的右邊,因為有蔭啊。

DSC_4550-1.jpg

DSC_4551-1.jpg

隆達是西班牙鬥牛的發源地,擁有西班牙歷史最悠久的鬥牛場,也是鬥牛士們朝聖的地方,西班牙現今的鬥牛方式就是在這座鬥牛場誕生的。這座鬥牛場因為太古老,所以面積不算太大。

導遊說,鬥牛結束後,被殺死的牛直接拖到鬥牛場對面的牛排店殺了烤來吃。OMG!  真不曉得剛剛看完鬥牛的遊客怎吃得下?

這座圓形鬥牛場(Plaza de Toros)是由建築師Martin  De  Aldehuela所設計,1785年動工,前後歷時60年才完成,直徑66公尺,可容納5000名觀眾。

DSC_4552-1.jpg

DSC_4629-1.jpg

DSC_4553-1.jpg

DSC_4554-1.jpg

DSC_4557-1.jpg

DSC_4558-1.jpg

鬥牛場旁邊路面都是石子路,盛裝打扮的小姐們走路都非常小心。

DSC_4559-1.jpg

DSC_4565-1.jpg

DSC_4566-1.jpg

海明威寫了兩本非小說的書『Death in the Afternoon』 & 『The Dangerous Summer』闡揚西班牙的鬥牛,他還說,『如果你想去西班牙度蜜月或是和女朋友出遊,隆達是你應該去的地方,因為這個小鎮和周圍的風景充滿羅曼蒂克的氣氛。你可以無所事事地在這裡漫步、喝喝好酒、嚐嚐美食。』

隆達因此在鬥牛場邊立了一座有海明威雕像的紀念碑。

DSC_4567-1.jpg

觀賞深谷最棒的地點是Alameda de  Tajo  Park,這裡有個半圓形懸空的看臺,可以欣賞風景還可以順便練膽。

DSC_4570-1.jpg

隆達的歷史可以遠溯自3000年前古羅馬帝國時代,是電影『卡門』的外景地,具有熱情奔放,倔強不羈般濃烈的西班牙氣質。

隆達被瓜達雷敏河(Rio Guadalevin)切割成深而且窄的峽谷,形成新、舊城區,靠近鬥牛場這邊是新城,另外一邊是舊城。

18世紀時,為了峽谷兩端的交通,蓋了鬥牛場的建築師 Martin  De  Aldehuela再次擔當重任,設計了這條連接兩個城區的拱橋。

建橋過程十分艱辛,最初建於1735年,可惜完工後八個月橋就坍塌了,1751年再次興建,1793年完工,總共蓋了42年,據說造成50多個工人死亡,連當初的建築師Martin也在完工前夕,在橋上鐫刻完工日期時,不幸墜落深谷喪生。

我們走進鐵閘門右轉,繞過Parador  de  Ronda旅館 左轉就到拍攝新橋的最佳地點 。

Parador  曾經是市政廳,1925年海明威發表『In  Our  Time』時,曾到隆達旅遊,當時就是住在這間旅館。

DSC_4569-1.jpg

隆達新橋(Puente Nuevo)跨越120公尺深的峽谷,為三座橋樑中(摩爾時期的羅馬橋、17世紀的舊橋、18世紀的新橋)最新也是最大的一座,網路流傳隆達的照片就是從右邊的角度拍。這座橋雖名為『新橋』(1793~)距今已有224年。

ronda map.jpg

白色小屋像火柴盒般散落在懸崖上頭

DSC_4574-1.jpg

DSC_4578-1.jpg

從網路上找到的空拍圖更能看出隆達獨特的地形。

8e5fa33b7ee03f51b9373c40019d555c.jpg

(擷取自travel-news-photos-stories.com)

DSC_4575-1.jpg

懸崖上的白色小鎮

 

DSC_4580-1.jpg

DSC_4586-1.jpg

讓我們來瞧瞧橋下乾坤。

DSC_4579-1.jpg

 

橋下有個小窗的密室,面積約60平方公尺,1930年西班牙內戰時曾作為折磨政敵的囚室,據說行刑時直接將犯人從橋上推落峽谷,海明威的『戰地鐘聲』就是以此為藍本。當這本書被改編成電影時,此段故事的場景就在新橋拍攝。

DSC_4587-1.jpg

DSC_4589-1.jpg

DSC_4588-1.jpg

拍新橋有兩個角度,一個是從新橋旁邊的步道往下拍,還有一個就是沿著下圖小徑蜿蜒而下,從谷底往上拍。

我曾向領隊建議走下深谷拍照,但領隊說,以前帶團也曾經想走下深谷,但沒有幾個團員有這個興致(或體力),所以就取消了。這個深谷確實很深(大約100公尺),年長的人真的不適合。

DSC_4571-1.jpg

DSC_4572-1.jpg

走過新橋別往下看!

DSC_4590-1.jpg

DSC_4591-1.jpg

DSC_4592-1.jpg

DSC_4598-1.jpg

DSC_4601-1.jpg

DSC_4605-1.jpg

過橋後左邊有個鐵閘門,裡面有個觀景台讓我們拍拍新橋左邊的峽谷奇觀。

DSC_4607-1.jpg

DSC_4608-1.jpg

DSC_4609-1.jpg

DSC_4610-1.jpg

領隊帶我們去參觀她的私房景點 -  阿拉伯澡堂

DSC_4614-1.jpg

DSC_4615-1.jpg

小巷角落就有隆達典型鑄鐵陽台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

DSC_4617-1.jpg

路過一家酒吧、咖啡廳的園林餐廳

DSC_4618-1.jpg

飛利浦五世拱門(Arch of Philip V)是以當時國王的名字命名,1741年新橋倒塌後,在谷底蓋的便橋的石門。

DSC_4626-1.jpg

從山上俯瞰的舊城

DSC_4620-1.jpg

領隊遙指飛利浦五世拱門過去一點就是阿拉伯澡堂(Banos Arabes)。

如果有時間往下走到阿拉伯澡堂,再通過飛利浦五世之門過橋到對面的舊城參觀,就能更了解隆達的全貌,BUT,領隊給我們自由時間有限,只能再次留下遺憾。

DSC_4624-1.jpg

美麗的導遊,聽說她的男友是個鬥牛士。

DSC_4627-1.jpg

DSC_4628-1.jpg

參觀完領隊的私房景點,約好集合時間後就放牛吃草。吃草指的當然是上洗手間囉!

這次到西、葡旅行上洗手間竟然都沒花錢,因為領隊很貼心,她都會告訴我們哪裡有免費的洗手間可以上。來隆達這個小鎮的旅人一拖拉庫,可是在新橋附近竟然沒有公共洗手間,我們只好到麥當勞買點東西,順便上上洗手間。

集合時出現一個小插曲。

大家集合後開始往回走到鬥牛場,因為領隊說從加拿大來的W和朋友在那裡等我們。

等我們走到鬥牛場,領隊怎麼也找不到他們兩人,這下領隊開始急了,因為等下要往南拉車到直布羅陀,如果太晚的話會發生問題。

有團友說,他當初聽到的是,W和友人直接回車上等我們。

看來現在已經陷入『he  says,  she says』的窘境。

既然兩人聽到的不一樣,我們只能兵分兩路,有人留在原地等,有人回到最後的集合點 - 巴士站確認到底W回去沒?

這時問題又來了。領隊沒有網卡,無法跟我們聯絡,還好團友A有買,可是A的手機必須要本人才能開啟。我建議,領隊和A留下,我們由隆達導遊帶回到巴士站,因為車上有Wi-Fi,如果W和友人已經回到車上,我們可以馬上用Line聯絡。

我心裡想,W在國外多年又會開車,方向感極佳,既然他們決定自行回到車上,他們一定有把握。

結果等我們回到巴士站,我已經看到W的朋友在遊覽車旁等待,我們馬上聯絡領隊,不到五分鐘她們也抵達了。後來我問A,怎麼這麼快就到了?A說,他們在鬥牛場四處又找了一下,就決定沿路找人走回巴士站。

這個小事件給我們的教訓是,出國要買網卡,不然手機也要開啟數據漫遊。

回程路過 La Merced 教堂

DSC_4631-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