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2820-1.jpg

凱薩琳宮(Catherine Palace)位於聖彼得堡南方30公里的普希金鎮,是沙皇的夏宮,官方網站稱為『Tsarskoye Selo State Museum(Tsar's  Village)』『沙皇村博物館/沙皇村』。所謂『沙皇村』包括一間以前俄羅斯皇家和來訪貴族的住宅,現在屬於普希金鎮的一部分,也是世界遺產,1910年以前稱為『The Great  Palace of  Tsarskoye Selo』。  

凱薩琳宮是為了凱薩琳大帝蓋的嗎?我們必須要先來研究一下羅曼諾夫王朝的歷史。

彼得大帝曾經有兩段婚姻,第一個妻子是尼多克亞,兩人生活沒多久,尼多克亞就被彼得送進修道院,他們生的兒子就是彼得大帝的太子,阿列克謝,這位太子後來有通敵賣國的行為,被彼得大帝大義滅親,關進彼得保羅要塞的監獄裡,折磨至死。第二任妻子,葉卡捷琳娜,是一位出身寒微的立陶宛人。他們是怎麼認識的呢?

葉卡捷琳娜早年在一個牧師家當傭人,1702年隨著主人做了沙俄軍隊的俘虜。不久,葉卡捷琳娜就成為一名軍士和一名元帥的情人,後來,沙皇寵臣緬什科夫又佔有葉卡捷琳娜。當彼得大帝在緬什科夫家見到葉卡捷琳娜就對她一見鍾情,兩人便成為戀人。

1712年葉卡捷琳娜正式成為彼得大帝的妻子,但她並沒有獲得加冕,直到彼得大帝去世的前一年,才為葉卡捷琳娜一世(英文為凱薩琳一世)舉行皇后加冕禮。

1717年,凱薩琳一世雇用德國建築師,Johann-Friedrich Braunstein,設計一間她在夏天住的宮殿,也就是凱薩琳宮(另有一說是彼得大帝為凱薩琳一世而蓋的)。1733年,伊莉莎白女皇委託  Mikhail Zemtsov和 Andrey Kvasov 擴建凱薩琳宮。這位伊莉莎白女皇和凱薩琳一世又是什麼關係呢?

彼得大帝過世後,凱薩琳一世雖成了沙皇,但她卻無治國才能,國家行政事務實際上由她的舊愛緬什科夫把持。1727年5月,葉卡捷琳娜一世去世,根據緬什科夫的意願立(廢太子阿列克謝之子)、(彼得大帝之孫)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為繼承人,是為彼得二世

年幼的彼得二世十二歲即位,十五歲因天花而去世。掌握實權的樞密院大臣認為彼得大帝與凱薩娜一世夫婦二人的女兒(包括伊莉莎白)皆為私生,不得繼統,決定迎立曾經是第一沙皇 - 伊凡五世的次女、彼得大帝的侄女安娜.伊凡諾夫娜為沙皇。

安娜十七歲時,由叔父彼得大帝作主嫁給了庫爾蘭公爵,安娜成了公爵夫人。但不幸的是,兩個月後,庫爾蘭公爵去世,安娜成了寡婦。寡婦安娜即位為安娜一世,使得沙俄的皇統又暫時回到了伊凡五世的一支。

為了防止丟掉國家大權,樞密院大臣曾向安娜一世提出了一系列限制皇權的條件,這些條件完全使她成為一個傀儡沙皇。為了登位,安娜一世違心地答應了樞密院的所有條件。而當安娜一世到達莫斯科並得到禁衛軍及多數貴族的擁護後,便撕毀了樞密院強迫給她的即位條件,並趁機解散了樞密院。

在俄羅斯歷史上,安娜一世是一位典型的尸位素餐的沙皇。她幾乎不過問任何國家事務,而是將政權拱手讓給了她從婆家帶回來的德國人庇隆。安娜一世本人整天想的就是如何享受安逸,滿足虛榮。由於沙皇安娜的奢侈腐化,她在位時期的宮廷開支竟然是彼得大帝時期的五倍。

1740年,安娜一世在臨終前指定姐姐的外孫伊凡.安東諾維奇為下一任沙皇,是為伊凡六世。當時伊凡六世是剛滿三個月的嬰兒,故代理沙皇的任務自然仍由庇隆擔當。

安娜一死,庇隆就成了無根之樹,以米尼西元帥為首的禁衛軍便充當了掀翻庇隆這棵大樹的那陣龍捲風。但這仍然不能平息人們對安娜一世的憤怒,在彼得大帝與凱薩琳一世所生的次女伊莉莎白.彼得羅芙娜公主的指揮下,禁衛軍在流放庇隆之後,又將安娜一世指定的小沙皇伊凡六世囚禁起來。政變後,禁衛軍將領們紛紛宣誓效忠伊莉莎白公主,伊莉莎白因此登上了沙俄的君主寶座,是為第三位女沙皇。

伊莉莎白雖然是私生女,繞了一大圈(凱薩琳一世->彼得二世->安娜一世->伊凡六世->伊莉莎白女皇),還是做了沙俄的女皇,她當然要替以母之名蓋的凱薩琳宮盡心盡力了。

1752年5月,伊莉莎白女皇發現凱薩琳宮已經過時而且不合時宜,就命令建築師  Francesco Bartolomeo Rastrelli  拆除重蓋一棟宏偉的洛可可風格的宮殿。整個工程費時4年,1756年7月30日,新的凱薩琳宮於焉誕生。

超過100公斤的黃金被用於宮殿前面繁複的灰泥鍍金和裝置於屋頂的雕像,有謠言說,屋頂全都是黃金做的,宮殿的前面有一個正式而規模宏大的花園,花園的中間就是這棟天藍色和白色相間的宮殿,附近有個湖泊,從空中俯瞰(下圖),可以看到整個宮殿的造型有點像皇冠。

雖然很多人將凱薩琳宮和凱薩琳大帝做連結,但是,凱薩琳大帝當時認為這棟類似鮮奶油造型的宮殿是過時的。當她登上王位時發現,由於伊莉莎白女皇的遺願,凱薩琳宮的花園許多雕像都鍍了金,這位新皇深恐金額過於龐大而暫停了工程,直到鍍金的費用被計算出來為止。

在她的回憶錄中曾提到:這棟宮殿前後被拆了六次又一再重建,總共花費160萬盧布,除此以外,伊莉莎白又從自己口袋掏出很多錢來整修,她根本沒有計算到底花了多少錢。

凱薩琳大帝喜歡古董和新古典藝術,她找了蘇格蘭的建築師  Charles Cameron翻新宮內裝潢,不僅用新帕拉帝奧(Neo-Palladian)風格興建側翼宮殿(Zubov Wing),她也用希臘復興(Greek Rivival)風格在宮殿的左側修建自己的住宅,也就是有名的『瑪瑙屋(Agate Room)』。

所以,凱薩琳宮是由凱薩琳一世起造,伊莉莎白女皇擴建,凱薩琳大帝翻新的一座宮殿,整座宮殿的佈置呈現女性的細膩和柔美的風格。

aerial-view-catherine-palace-in-tsarskoye-selo.jpg

(擷取自 http://www.saint-petersburg.com/pushkin/catherine-palace/)

到凱薩琳宮之前,年輕的俄羅斯大文豪 - 普希金雕像正坐在路旁做永恆的沉思。

DSC_2785-1.jpg

DSC_2788-1.jpg

可能因為我們團體預約參觀的時間還沒到吧?導遊讓我們先自由參觀這個廣闊的花園,由於時間有限,我不敢走遠,只有逛逛花園,然後登上右前方的卡梅倫畫廊( Cameron Gallery)拍拍照。

這個公園最老的部份稱為Old  Park(Regular Park)是在18世紀早期興建,荷蘭式風格,作為皇帝或是女皇日理萬機之餘,放鬆和療養身心的地方。到了伊莉莎白女皇於1743年重建整個凱薩琳宮的時候,同時大規模擴增了舊花園的面積。

和其他正式的花園一樣,凱薩琳公園也是嚴格對稱的格局,包括公園的走道、雕像的擺放、展館的設置。公園裡的樹和灌木被當作某種形式的建築材料,可以修剪成圓形、凹形或是拱型,園丁巧妙地將公園轉變成露天的綠色博物館。

DSC_2793-1.jpg

DSC_2795-1.jpg

DSC_2798-1.jpg

凱薩琳公園鏡湖(Mirror Pond)一角有一間『Upper Bathhouse Pavilion』是早期的古典主義風格,從舊花園(OLd  Garden/the Regular Park)中間的走道欣賞特別吸引人。(我恨我走得不夠近,竟然沒有將bathhouse全部的倒影拍下來

十九世紀中葉以前,這間Upper Bathhouse的使用維持原來的功能 ,包括六個房間:入口大廳、更衣間、洗澡間、蒸汽浴浴室、鍋爐房和八角形的中央大廳。現在則供做暫時展覽廳使用。

DSC_2810-1.jpg

DSC_2799-1.jpg

新娘子也來這裡拍婚紗照

DSC_2801-1.jpg

凱薩琳二世想要有一個散步和思考哲學的地方,建築師Cameron就在宮殿附近小山丘的斜坡上蓋了一座新古典主義風格的畫廊,並且用自己的名字命名『 Cameron Gallery』。畫廊一樓外牆是Pudost 粗面石,搭配有豎框的拱型窗戶,做為二樓柱廊的基礎。

這次在冬宮看到很多柱廊,讓我回想起曾經在希臘看到的很多神殿。那,希臘神殿的石柱到底有什麼內涵呢?

石柱的柱式(Order)是西洋古典建築的精髓之一,並不是所有柱子都長得一模一樣。

在西方古典建築中,所謂的『柱式』指的並不是特定柱子的特殊造型而已,而是一種兼具美學與構造的結合,就如同柱式的英文 『Order』一樣,代表著建築的一種『秩序』。

一般而言,一根柱子區分為柱頭『capital』、柱身『shaft』與柱基『base』三個部位。

每一種柱式不僅有其特殊的形式與裝飾,柱子直徑亦為建構建築物的基本模距。整棟建築之柱高、柱距乃至於整棟建築的規模都與這個基本模距形成一定的比例,整棟建築才有平衡的感覺。

古希臘人發明了多利克柱式﹝Doric Order﹞、愛奧尼亞柱式﹝Ionic Order﹞與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三種基本柱式。

多利克柱式

多利克柱式.jpg

科林斯柱式(聖以薩大教堂、冬宮博物館內許多展覽廳都屬此類)

科林斯柱式.jpg

愛奧尼亞柱式(卡梅倫畫廊)

愛奧尼亞柱式.png

卡梅倫建築師視建築物的屬性而使用不同的柱式,因為卡梅倫畫廊是凱薩琳宮的附屬建築,所以他採用比較精緻、裝飾性也較女性化的愛奧尼亞柱式總共有44根石柱,可惜的是,山形牆完全沒有裝飾。愛奧尼亞的柱子本身較為修長,柱身上有24條凹槽(Flute),而且是立於一個有線腳的柱基之上,這些凹槽不像多利克柱式那樣的尖銳,在頂部的地方也用線腳將凹槽連在一起。(以上擷取自台大網路教學課程-西方藝術風格-第七講-古希臘建築)

DSC_2803-1.jpg

同樣的愛奧尼亞柱式

DSC_2805-1.jpg

DSC_2806-1.jpg

DSC_2808-1.jpg

DSC_2813-1.jpg

卡梅倫畫廊二樓,建築師用大大的窗戶妝點二樓的中間部分,營造完全透明的感覺。

DSC_2815-1.jpg

DSC_2816-1.jpg

DSC_2822-1.jpg

DSC_2818-1.jpg

DSC_2824-1.jpg

DSC_2832-1.jpg

DSC_2833-1.jpg

凱薩琳宮正門左邊一、二樓窗子旁的柱子都有擎天神用肩膀努力扛著。

DSC_2834-1.jpg

DSC_2838-1.jpg

DSC_2842-1.jpg

阿拉伯圖飾大廳(THE ARABESQUE HALL)

DSC_2845-1.jpg

DSC_2846-1.jpg

DSC_2847-1.jpg

DSC_2848-1.jpg

參加正式典禮的官員用餐的地方(Courtiers-in-Attendance Dining Room

DSC_2850-1.jpg

我一下子就被仿中國青瓷的壁爐吸引住了

DSC_2852-1.jpg

Great Hall(大廳)(又稱Bright  Gallery ,Hall of Light)是凱薩琳宮最大的房間,面積約800平方公尺,作為官方招待會、慶祝活動、宴會、舞會和化妝舞會的地方。

整個大廳雙面採光,建築師用成列的大門和窗戶的設計,讓夏天的陽光灑落在整個鍍金的大廳,顯得格外明亮。門與門中間,有鍍金雕像和繁複的裝飾環繞在鏡子周圍,696個小燈泡點綴其中,用於晚上照明。這種華麗的巴洛克風格和兩面牆壁的鏡子造成無限空間的錯覺。天花板的油畫四周被彩色柱廊框起來,讓空間產生向上延伸的意境。

牆壁上的雕刻裝飾是單一連續圖案,由130個俄羅斯的木雕工完成的,建築圖樣是由Rastrelli起草,屋頂上的油畫分成二個部分 :和平和勝利的寓言。

----

今天當我看到『大紀元』一則報導受到很大的驚嚇。事情是這樣的:一位中國大媽竟然讓小孩在凱薩琳宮這間華麗大廳的地板上撒尿,這可是俄羅斯有史以來第一次發生,讓凱薩琳宮的工作人員大為震驚,事件發生後,從館長到普通服務人員都趕到現場查看和處理。

這些中國大媽可是累犯。2014年10月有一團來自山西的高檔團到101大樓的鼎泰豐吃飯,恰巧一位3歲男童尿急,他媽媽竟然叫他站在椅子上,尿進寶特瓶,當場上演『尿尿小童秀』,由於過程中有部分尿液噴到桌上的餐點,沒想到這位大媽還要求店家免費換菜。

中國的經濟這幾年呈現高速成長,人民所得大幅增加,大家都有閒錢到國外旅遊,他們在精品店裡一擲千金不手軟,但如果基本的生活常識無法提升,只能說他們是...『窮得只剩錢』。
DSC_2853-1.jpg

DSC_2856-1.jpg

DSC_2858-1.jpg

DSC_2860-1.jpg

18世紀裝飾華麗巴洛克風格的大廳(Great Hall)和金色成排的大門(The Golden Enfilade)是凱薩琳宮最吸引遊客的地方。

el6a.jpg

(上圖擷取自官方網站)

如果來到凱薩琳宮沒有參觀琥珀屋(Amber  Room),就白來了。為什麼琥珀屋這麼有名呢?

琥珀屋這座全部用琥珀和黃金裝飾,極端奢華的屋宇,其實是來自普魯士國王的贈予。

1707年普魯士國王特烈一世為了送給他的王后一間豪華的住所,因而在柏林夏洛特宮內命人建造這間奢華的建築。建築師在房間裡面鑲嵌了大量的黃金和寶石,設計風格類似凡爾賽宮的鏡廳,由於最主要的裝飾材料是當時價格昂貴的琥珀,因此,這座宮殿又名『琥珀宮』。

1716年俄國沙皇彼得一世訪問普魯士,這座宮殿便被新任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作為俄、普親善的禮物送給彼得一世。在琥珀宮的催化下,普、俄結成聯盟共同對抗瑞典。

從普魯士運回的琥珀原先放在冬宮,之後才移到聖彼得堡的凱薩琳宮一直到1941年為止。

這座宮殿曾經在18~20世紀間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琥珀屋被德軍佔據,他們把全部的琥珀拆下運回東普魯士的哥尼斯堡(波蘭和立陶宛之間的加里寧格勒),並對外展示。1945年初,反攻的蘇軍進逼哥堡,希特勒下令對琥珀宮進行緊急轉移。命令下達不久,哥堡即遭受英國皇家空軍轟炸而夷為平地,1945年4月9日蘇軍佔領哥堡卻未發現琥珀宮的下落,這批稀世珍寶就此離奇失蹤,成為20世紀最著名的懸案之一。

不過,俄羅斯人也不應該太怨恨,這只是物歸原主罷了。

由於琥珀屋的歷史價值,俄羅斯於2002年用原建築同等材料、同等數量原樣重建琥珀宮,可能因為價值連城,不准拍攝,只能從網路上尋找材料來了解這座琥珀宮。

琥珀屋 --- Youtube 影片前面2/3。

DSC_2861-1.jpg

伊莉莎白女皇曾經穿過的衣服

DSC_2864-1.jpg

DSC_2865-1.jpg

DSC_2866-1.jpg

DSC_2867-1.jpg

DSC_2868-1.jpg

綠餐廳(The Green Dining Room)略顯蒼白的綠色牆壁使用模型打造的白色裝飾品,牆壁上的圖案仿自古老別墅的壁畫。綠餐廳門上的圖案和冬宮『拉斐爾長廊』的牆壁一樣都是西洋穴怪圖像(grotesque),常見的主題是人獸或動物與植物的混雜圖像。不過,這裡的穴怪圖像取材自古代羅馬的壁畫。

凱薩琳宮外面用巨人撐起柱子,卡梅倫建築師在綠餐廳也沿用相同的設計理念,在房子北邊中間靠牆處做了一個大理石壁爐,兩旁各用一隻擎天獅頂著壁爐台。

DSC_2869-1.jpg

DSC_2870-1.jpg

當我們參觀完凱薩琳宮,導遊帶著我們經過一條長廊,兩邊的牆壁掛著一幅幅凱薩琳宮曾經被摧毀的畫或是照片。

DSC_2871-1.jpg

DSC_2872-1.jpg

凱薩琳花園外面的水溝有一個個圓圈排成的痕跡,我猜測以前應該有水管插進圓圈裡面作為排水之用。

DSC_2874-1.jpg

聖彼得堡當地的導遊展露難得的微笑。俄羅斯男人喜歡留鬍子所以看起來老成,其實他才31歲。

DSC_2875-1.jpg

我覺得這幾天在聖彼得堡宛如過著皇家生活,白天在冬宮、夏宮和凱薩琳宮走走逛逛,晚上又在尼古拉宮吃晚餐,吃完飯還可以欣賞俄羅斯活潑逗趣的民俗舞蹈,真是難得的體驗。

DSC_2877-1.jpg

連吃飯的餐廳都這麼講究。

DSC_2878-1.jpg

當我們走到二樓的餐廳時,餐廳裡面已經有好幾組旅行團就座了,我們最晚到,因此被安排在靠牆的角落。當菜上到一半時,突然有一位穿著傳統服飾的小姐站在前面高歌一曲,我還以為是餘興節目,她唱完後,竟然拿著俄羅斯的圍巾開始兜售,這個場景好熟悉,就像是參加台北市里長舉辦的一日遊,吃完飯後,過氣的明星上台表演,然後就是開始賣東西。

DSC_2881-1.jpg

尼古拉宮還提供了晚餐的菜單。

DSC_2884-1.jpg

黃瓜+番茄沙拉

DSC_2880-1.jpg

熱的開胃菜 - 鬆餅+紅色魚子醬/奶油

DSC_2883-1.jpg

雞排上面淋奶油醬,炒飯

DSC_2886-1.jpg

香草巧克力冰淇淋

DSC_2887-1.jpg

當我們吃冰淇淋時,其他早點抵達的遊客早已吃完,因為民俗舞蹈即將在另一間大廳演出,他們紛紛起身到表演廳搶占好位置,我們幾乎吃到開演前5分鐘才結束,等我們走到表演廳時,只剩下最旁邊的位置留下來,大家也只能將就了。

雖然只能看到演員的左半邊臉,由於演員逗趣的表演內容,雖然我已經很累了,還是看得津津有味。

民俗表演有中場休息時間,我們可以到另一個房間吃小點心或是水果,順便和朋友聊聊天聯絡感情。二樓走道靠牆處擺了很多紀念品攤位,像套娃、圍巾等。這些圍巾可不便宜,小一點的要1000多元,大一點,花色優雅的也要幾千元,難怪他們在餐廳內公開販售,一定很有賺頭。

今天又是充實的一天,由於可樂旅行社的貼心安排,讓我每次睡覺前都陷入天人交戰,to   sleep or not  to sleep? 到底要睡覺還是拍『開橋』?

因為一整天的體力付出再加上晚上看民俗舞蹈直到10點多,中間完全沒有休息時間,回到旅館還要整理行李,因為明天一早四點半要起床,五點半集合,我們搭 8:15 的飛機到莫斯科。如果要拍『開橋』,勢必整晚都不能睡,隔天除了在飛機上1.5小時的休息時間,下午還是緊湊的旅遊行程,所以...還是『洗洗睡』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