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1550-1.jpg

今天早上我們要探索波蘭的地下王國 --- 維利奇卡鹽礦( Kopalnia Soli ,Wieliczka),距離克拉克只有14公里,下午遊覽克拉克古城,五點左右坐高鐵返回華沙。

既然傍晚要坐高鐵,那,大行李該怎麼辦呢?

可樂旅遊很貼心地安排另一部車完成今天的行程(其實,可樂旅遊除了加派一輛車,好像也沒有更好的方式),至於原來載我們的那輛車早上就載著大行李前往華沙了。

老天爺真是善體人意,昨天到奧斯維辛集中營參觀, 就安排個淒風苦雨做陪襯,今天要我們遠離悲情,就賞我們一個帶點雲彩的豔陽天,忍不住給祂按個『讚』!

我有個朋友剛從克羅埃西亞回來,她抱怨說克羅埃西亞的天氣不太好,好多景點都在下雨。

出國旅遊最怕天公不作美,如果遇到毛毛細雨或是大雨,不僅要撐傘,拍照又怕相機淋濕,真是不方便。如果遇到陰天,也挺麻煩的,所有的照片都是灰灰的,原本應該是美好的回憶僅剩下『遺憾』兩個字。所以,出國前不要太逞強,該『阿門』、該『阿彌陀佛』或是『沐浴齋戒』的...都得行禮如儀,稍盡人事,然後再聽天由命了。

回到今天的主題 - 鹽。

鹽的來源基本上有海鹽、湖鹽、井鹽和岩鹽。

我國屬於海島國家,百姓吃的原本是自己曬的海鹽,後來因為生產海鹽的品質與價格不足以和外國競爭,臺鹽於民國91年關閉所有鹽場,轉而向國外進口鹽,原本的曬鹽產業轉為文化觀光業,創造鹽業的第二春。

岩鹽形成的原因係由於陸地移動或地殼變動產生海水湖泊,海水逐漸蒸發後,鹽便沉積下來,再堆積固化而形成礦脈狀鹽,形成時間大概在2百萬至五億年前,因此又稱為鹽的化石。

波蘭的維利奇卡鹽城是從13世紀開採的鹽礦,屬於歐洲最古老的鹽礦之一,327公尺深,採礦隧道長達300公里(維基百科),宛如地底巨龍,1996年因為礦脈枯竭而全面停採,轉型為博物館,鹽城裡有房間、禮拜堂和地下湖泊,宛如一座地下城市。197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遺產。

DSC_1551-1.jpg

我們先在門口右側排隊,等待的人不多,但遲遲不放遊客進入,因為必須等待專人導覽才能進場。

從官方網站得知,票分兩種:Tourist  route 和 Miner's route。Miner's route 是礦工體驗路線,必須付出勞力,我們這些四體不勤的遊客當然是買Tourist  route。

等了10多分鐘,我們被允許進入這個巨大礦坑的入口,服務人員說,年長或是體力較差者可以乘坐電梯,大部分團友選擇自己走下樓梯。

鹽礦向下延伸九層,最淺層距離地表65公尺,最深達327公尺,我們繞著深不見底的木板樓梯一直往下轉圈,每7階就一個彎,一階又一階,一層又一層,牆壁上的數字逐層增加,總共54層,378階,走到腿軟方才抵達地下通道。

DSC_1555-1.jpg

通道內用木門(下圖)將每個展區隔開,同一個團體在導遊的解說結束後,由展區服務人員方開啟下一道門,進入下一個房間,這也就是展區控制人流的方式。據說這些通道裡有超過2000個房間,想要參觀完所有通道,需要花數週的時間,Tourist  route 總共可以參觀20個房間(chambers)。

地下通道的溫度稍微低些,大約攝氏14~16度,需穿著較厚外套,但走著走著,也不覺得冷了。

鹽礦通道兩旁有木板支撐整個結構,鹽礦裸露的部份摸起來涼涼的,導遊說可以用舌頭舔舔看,我個人對吃鹽完全沒有意願,就請導遊自己示範一下,看他吃完的表情...果然很鹹。

DSC_1556-1.jpg

DSC_1558-1.jpg

用馬匹和絞輪來運鹽礦

DSC_1559-1.jpg

突然間,有如上演穿越劇,坑道前面走來上一世紀的男士,好多團友急忙和他合照。

DSC_1565-1.jpg

走到一半的時後,房間裡的燈光突然變暗,耳邊響起蕭邦的音樂伴隨著彩色的光影投射,我以為是一段精采萬分的聲光秀,結果沒多久就結束了。

走著走著,前面出現一座教堂。為什麼礦工要在地底下雕一座教堂呢?

礦工每天深入數十到幾百公尺深的礦坑採礦,是一個高風險行業。他們長期在礦坑工作需要心靈寄託,宗教雕塑就成為他們繼續工作的原動力。所以,他們一邊採礦,一邊雕像,經過多年的努力,才有現在的規模,後來變成博物館造福波蘭的觀光產業,可能是原來的雕刻師始料未及吧!

大大小小的禮拜堂因此出現了,聖十字禮拜堂(Chapel of  the  Holy Cross)是因為19世紀後半經歷水患,有礦工奇蹟地獲救而建的。

DSC_1570-1.jpg

聖金嘉禮拜堂(The  Chapel   of  St. Kinga)(下圖),位於地下101公尺深之處,31公尺 (L)x  15公尺(W)x  11公尺(H),地板面積 465平方公尺,是地下鹽城裡最閃爍的一顆明星。

The Chapel of St. Kinga是做彌撒、舉辦婚禮、 舉行古典或宗教音樂會的人們夢寐以求的地方,可以容納達400人。

這個大教堂建於1896年,鹽礦雕刻師工作67年後,終於在1963年建成。教堂裡的水晶吊燈、精美浮雕、祭壇和雕像全都是由鹽雕成的。

關於Chapel of Kinga 的命名來自波蘭一個古老的傳說。

當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的女兒,金嘉公主(Princess Kinga),即將嫁給波蘭克拉克王子的時候,她要求她爸爸給她一座鹽礦當嫁妝。鹽在當時波蘭是很值錢的東西,他爸爸帶她到Máramaros的鹽礦前面,她就將她的訂婚戒指丟到礦井裡頭,。

當金嘉公主抵達克拉克時,她要求礦工在維利奇卡挖個很深的坑,結果這些礦工挖到一塊岩石,他們發現岩石裡面有結晶的鹽塊。當他們把這個鹽塊一分為二時,他們看到金嘉公主的訂婚戒指,也就是,這個訂婚戒指神奇地跟隨金嘉公主來到維利奇卡,從此,金嘉公主被視為維利奇卡鹽城的守護神。(古老傳說真的不需要用智慧去判斷...)

DSC_1574-1.jpg

牆壁上的浮雕大都是聖經故事

DSC_1575-1.jpg

DSC_1576-1.jpg

DSC_1577-1.jpg

達文西名畫 - 最後的晚餐

DSC_1578-1.jpg

DSC_1580-1.jpg

DSC_1581-1.jpg

DSC_1582-1.jpg

DSC_1583-1.jpg

DSC_1584-1.jpg

DSC_1585-1.jpg

DSC_1586-1.jpg

DSC_1587-1.jpg

DSC_1588-1.jpg

DSC_1590-1.jpg

聽說,水晶吊燈最佳拍照的地方是站在燈下,由下往上拍...我好像站得偏了些。

DSC_1592-1.jpg

下圖可能是遊客搭的電梯,我們搭的是雙層電梯。

DSC_1594-1.jpg

下圖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的標誌。

DSC_1597-1.jpg

地下餐廳

DSC_1599-1.jpg

聖約翰禮拜堂

DSC_1600-1.jpg

走到這裡已經進入整條觀光路線的尾聲,我們接著搭乘二層的礦工電梯直達地表。上次搭雙層電梯是我參觀巴黎艾菲爾鐵塔時,這次的電梯比起艾菲爾鐵塔電梯要小很多,一次大約只可容納9個人,大家幾乎都是前胸貼後背地站立著,十分擁擠。電梯搖搖晃晃地一路往上升,沒想到速度很快,一下子就到地面層了。

DSC_1605-1.jpg

DSC_1606-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