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0115-1.jpg

斯賓尼克的Solaris Hotel Ivan重新整修過,旅館內部煥然一新,雖然大門實在不怎麼樣,可是走出後門卻是---可以從事各種水上活動的遊樂園(Solaris Beach Resort)。

DSC_0125-1.jpg

我曾經住過好多旅館,其中少數旅館會送上一杯香檳酒表示歡迎,有的旅館會在接待櫃檯擺水果任君取用,還有的旅館乾脆在房間裡擺一盤免費水果,一路走來,以這家旅館的迎賓儀式最為熱情。

當我們一走進大門,一位帥哥馬上送來一杯冰飲料,旁邊有一個美女手持裝了油炸甜品的托盤,我好奇地拿了幾個,還真是爽口好吃。大廳裡還有二位資深帥哥彈著吉他唱著歌,我只能說,這個旅館給人的第一印象實在太讚了。

DSC_0093-1.jpg

DSC_0096-1.jpg

從旅館後門出來一直往前走經過游泳池然後右轉,就是遊樂區。 

DSC_0124-1.jpg

DSC_0105-1.jpg

一大早大門深鎖,我想應該是餐廳吧!? 

DSC_0106-1.jpg

DSC_0108-1.jpg

DSC_0110-1.jpg

我一直走到海邊的沙灘,本來想脫鞋感受一下亞德里亞海,後來覺得實在太麻煩而作罷。看到這麼多遮陽傘,想必這裡的夏天一定人擠人。 

DSC_0111-1.jpg

旅館後門出來往左走就可以看到幾艘船靠在岸邊 ,有一艘船已經解甲歸田充作餐廳使用。

DSC_0121-1.jpg

雖然歐元貶這麼多,巨匠的團費可都沒變,不過,每天早上巨匠會提供一瓶礦泉水,行李小費也是由巨匠負擔,還提供高級賓士車,讓我們幾乎是一個人可以坐二個位置, 真是超級享受。

每個早上的手部健身操 - 傳礦泉水。

DSC_0126-1.jpg

如果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克羅埃西亞最美的風景就是長達1178公里的『海岸線』(不計島嶼的海岸線)

克羅埃西亞總共有1185個島嶼,其中47個長期有人居住,是名符其實的千島之國。我試著把Google Map的衛星地圖放大可以看見從北部的歐帕提亞--->札達爾--->斯賓尼克--->斯普利特--->杜布羅威尼克外海大大小小的島嶼,浪漫一點的說法是...有如上帝在人間灑落的一串珍珠。

我們遊覽車行駛的路線多半是沿著海岸線,這裡大部分的海岸線可不是直直的公路,而是蜿蜒曲折的曲線。當車子在路上飛馳時,湛藍的海水、美麗的港灣、櫛次鱗比的紅瓦屋和大大小小的島嶼,讓人捨不得閉眼休息,惟恐錯過大自然的美景。

所以,如果要去克羅埃西亞旅行,而且旅遊路線是從北往南走,記得坐遊覽車的『右側』座位,『雞絲頭』永遠拿在手上,保證隨時讓你享受驚喜。 

亞德里亞海上的島嶼

DSC_0127-1.jpg

不像克羅埃西亞有些面向亞德里亞海的城市由希臘人、伊里亞人、羅馬人所創建,斯賓尼克卻是由克羅埃西亞人Peter Krešimir IV所規劃建立。

Peter Krešimir IV是1059~1074/75年克羅埃西亞的國王,被譽為『大帝』(The Great),因此斯賓尼克有時被稱為『Krešimir's City』。

斯賓尼克缺乏羅馬城市的特徵:神殿、羅馬廣場、競技場、公共浴池和工整的街道。當我們在斯賓尼克狹窄彎曲的街道穿梭前進時,可以感受到Peter Krešimir IV缺乏規劃大城市的長遠眼光和經驗。

斯賓尼克(Sibenik)(Vodice)位於科卡河(Krka River)匯入亞德里亞海處。隔海就是義大利那個壞鄰居,北邊有奧地利,右邊有波士尼亞,東南邊有土耳其,強鄰環伺的結果就是時時處在改朝換代的陰影裡。

11~12世紀,斯賓尼克先後被威尼斯、拜占庭(東羅馬)、匈牙利和波斯尼亞王國所統治。

15世紀,威尼斯共和國再次統治斯賓尼克,15世紀末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也想分一杯羹卻不能如願。威尼斯共和國沒落以後,斯賓尼克又落入哈布士堡王朝手裡。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直到1921年6月12日,斯賓尼克被義大利王國所佔領。根據Rapallo條約,義大利人放棄斯賓尼克,斯賓尼克成為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王國的一部分。

二戰期間,斯賓尼克被法西斯義大利和納粹德國所佔領,二戰以後,斯賓尼克變成南斯拉夫共和國的一員,直到1991年克羅埃西亞宣布獨立。

下圖為Peter Krešimir IV的雕像,左邊是聖方濟修道院教堂(Sv. Frane's Monastery) 

DSC_0129-1.jpg

DSC_0131-1.jpg

DSC_0134-1.jpg

猜猜導遊帶我們走右邊還是左邊? 

DSC_0136-1.jpg

答案揭曉了。 

DSC_0137-1.jpg

兩棟建築物中間這麼窄小的巷道都要用來放桌椅營業,真是『路』盡其用。 

DSC_0138-1.jpg

DSC_0141-1.jpg

DSC_0142-1.jpg

DSC_0143-1.jpg

DSC_0146-1.jpg

DSC_0148-1.jpg

下圖窗戶兩邊的突出圓洞是用來懸掛長條木杆,目的是曬衣服,有時也用來掛濕的窗簾使屋內的空氣清新,讓夏天的室內較為涼爽。

DSC_0150-1.jpg

DSC_0152-1.jpg

DSC_0153-1.jpg

DSC_0155-1.jpg

DSC_0156-1.jpg

聖雅各伯主教座堂(Cathedral of St. Jacob or Katedrala Sv.Jakova) 是天主教的主教座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間岩石教堂,建築師利用木匠的接榫技法將石板完美拼接,完全沒有用到一塊磚塊或是木頭,因此在2000年被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這是一個多位藝術家接力完成的教堂。

在鄂圖曼帝國的威脅和黑死病瘟疫的雙重夾擊之下,新教堂最初出於米蘭的波寧(Bonini)以及威尼斯建築師們之手。1431年他們在羅馬式同名教堂的遺址上,建造了後哥德式風格的北牆(獅子門)和西牆(西大門)。

1441年,本地人尤拉.達馬提雅(Juraj Dalmatinac)開始指導教堂修建的工程,直到他於1473年去世為止。他將最初的規模擴大, 增加了拱頂,並且史無前例的使用石板拼接的方法建造了祭壇的下部、洗禮堂和聖器室。

之後,尤拉.達馬提亞的弟子們也繼承了他的石板拼接技術。1475年~1502年,他的接班人和多納特羅的弟子,尼科洛.菲奧倫蒂妮指導教堂的修建工程。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 充分地發揮純粹的托斯卡納文藝復興風格。

尼科洛.菲奧倫蒂妮裝飾了祭壇,並且設計了優雅的石拱頂和拱弧的外型。拱頂和拱弧像外殼一般,將教堂的內部包覆其中,從三葉狀的山牆我們可以約略推敲出教堂內部的構造,這種內外部的統一性是教堂獨出心裁的設計。

教堂的修建時間長達105年(1431~1536),於1555年正式祝聖。

DSC_0159-1.jpg

西大門由來自米蘭的波寧所興建,拱型大門上面中間是耶穌,兩邊則為十二使徒的雕像。

 DSC_0163-1.jpg  

DSC_0164-1.jpg

DSC_0165-1.jpg

DSC_0176-1.jpg

 

教堂內有五個巴洛克式聖壇和一個文藝復興聖壇

DSC_0167-1.jpg DSC_0168-1.jpg DSC_0169-1.jpg

DSC_0170-1.jpg

DSC_0171-1.jpg

DSC_0172-1.jpg

DSC_0173-1.jpg

 唉! 又是整修中。 

DSC_0174-1.jpg  

我們看完教堂後,從右邊走下階梯就是小小的洗禮堂。這個洗禮堂可不是蓋在地下室,而是尤拉.達馬提亞巧妙地利用地勢,把四葉狀的洗禮堂建在南半圓形後殿下面,被視為克羅埃西亞宗教藝術的顛峰之作。

洗禮堂的屋頂洋溢著後哥德式風格和古典時期的文藝復興風格,天使浮雕充滿了童年的活力和純真。

DSC_0178-1.jpg

被貝殼覆蓋著的四個淺壁龕上,有哥德式的網格裝飾。網格之間有舊約的人物雕像(最初有四個雕像,如今只剩二個)的四根華蓋支柱。華蓋支柱往上構成屋頂拱弧的主脈骨架,最後與刻有神聖上帝的核心石塊相遇。

這一系列的雕刻象徵著被天使包圍著的上帝從天上來到人間參加祂的兒子們(即每個接受洗禮成為信徒的小孩)的洗禮。

 

DSC_0179-1.jpg

位於洗禮堂中央的領洗池是用巴賴克島的大理石建造的,由三個小天使所支撐。

欣賞洗禮堂除了了解建築風格、宗教含義,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是,欣賞尤拉.達馬提亞在石板的上乘雕刻技術,例如上圖的蕾絲花邊 --- 在堅硬的材質中創造極為柔軟的美感。

 

DSC_0185-1.jpg

當我們踏出洗禮堂時,外面正在等待的五個先生開始唱歌,他們唱的還真不錯,我想,這個教堂的服務真好,還有免費的歌可以聽,沒想到結束後他們開始兜售DVD,還好來自台南的L馬上買了一片,我們才能全身而退。

如果這五個演唱者都要利用遊客離場的短暫時間進行銷售,那...克羅埃西亞的經濟到底好不好呢?

克羅埃西亞每年湧進這麼多遊客,觀光財賺不完,照理說,克羅埃西亞人應該生活在天堂裡,對不對?可是,彭博2015年依據失業率與消費者物價指數發表的全球五十一個經濟體苦難指數,克羅埃西亞就是其中前十五個最糟糕的國家之一。

克羅埃西亞在1992年內戰之後,整個國家的經濟每況愈下,政府貪汙腐敗,金融海嘯讓克羅埃西亞的失業率高達21%(青年失業率51.8%---2013/7 中時電子報),經濟又更加低迷了。台灣的失業率3%多,薪水水準停在15年前,大家都快活不下去,對比克羅埃西亞的失業率21%,我們還算OK啦! 

DSC_0188-1.jpg

建築師尤拉.達馬提亞採用當地住民當模特兒,在後牆裝飾帶上雕刻出71個人頭(下圖),描繪出當代人們生動的表情和活力,為克羅埃西亞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作之一。 

DSC_0189-1.jpg

下圖北獅子門來自米蘭的波寧所建。 

DSC_0190-1.jpg

DSC_0192-1.jpg  

看到從網路上擷取的聖雅各伯主教座堂(下圖),讓我想起台北的大巨蛋。為什麼呢?

一個好的市容規劃師會將教堂蓋在一片寬闊的土地上,四周的廣場可以成為市民活動的場所,也可以作為疏散的空間。

對朝聖者而言,走一段長長的路來到教堂的前門,可以慢慢培養情緒,而且,教堂是屬於上帝的人間住所,怎麼可以和世俗的民宅相隔如此之近???

sibenik-town.jpg  

教堂對面的民宅。這裡的房子都是用綠色窗框,想必是政府規定的吧?

DSC_0162-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