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9741-1.jpg

前文『斯洛維尼亞的波斯托伊那鐘乳石洞』曾提到該鐘乳石洞屬於喀斯特地形

這個『喀斯特』其實是斯洛維尼亞伊斯特拉半島的一個地區,當地稱為Kras,亦即『岩石裸露的地方』。這個地區在中生代形成了分布廣泛的厚實石灰岩層,經過長時間的水流侵蝕,形成了可能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之一,因此地質學家將這種石灰岩層所特有的地形稱之為『喀斯特地形karst topography』。

所謂『喀斯特地形』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岩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地表特徵是千溝萬壑,地下型態往往存在地下河、溶洞等景象。

喀斯特地形有點像觀光業的cash cow,只要規模夠龐大,必定是票房保證,造福子孫千秋萬代。

令人歎為觀止的土耳其卡帕多其亞風景區是喀斯特地形,卡帕托其亞經過長年累月的風化和雨水沖刷形成有如月球表面的地貌,吸引無數的遊客前往。

九寨溝是到中國旅遊的必修課,九寨溝屬於喀斯特地形,淺綠色的湖水清澈見底,因而有『九寨歸來不看水』的美稱。

普萊維斯國家公園(Plitvice Lakes National Park)被譽為『歐洲九寨溝』,也是喀斯特地形,位於克羅埃西亞中部山區是東南歐歷史最悠久的國家公園和克羅埃西亞最大的國家公園,曾被國家地理雜誌評選為最值得前往國家第一名,加上2011年開始開放台灣免簽證,克羅埃西亞遂成為台灣的熱門旅遊勝地。

公園內有許多有石灰岩沉積形成的天然堤壩,經過雨水與河流長時間的侵蝕沖刷成一個個湖泊、洞穴和瀑布。

可能是老天爺特別眷顧吧,各湖泊由一條水路相連,有如梯田一般,由於地勢高低落差,久而久之形成許多大大小小的瀑布,構成一個鬼斧神工的天然美景。

這些湖群呈帶狀分布在蜿蜒的峽谷中,分為上、下湖區。上湖區包含12個湖泊,湖底是白雲石;下湖區湖底位於石灰石峽谷,有4個湖泊,因此,普萊維斯國家公園又稱為十六湖公園

十六湖公園於197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也是克羅埃西亞最大的觀光地。 

下午我們先去上湖區(upper lake)。

上湖區和下湖區相比,雖然有12個湖泊卻較為遜色。

上湖區多是較為平坦的淺水湖,分布在林蔭之中,木棧道沿著湖岸修築,散步其中,層層疊疊深淺不一的綠意充塞眼簾。倒下的枝幹沉浸湖水之中平添幾抹滄桑,陽光穿透樹葉的縫隙顯得撲朔迷離,湖水隨著陽光角度一再變換顏色,有時是湖綠色,有時又帶點藍色。小小魚兒快樂地聚集在岸邊載沉載浮,微風輕拂樹葉傳來沙沙聲響,飛瀑流洩有似萬馬奔騰的震撼...每一回首、一抬頭都有著不同的風景。

下圖為上湖區(upper lake)地圖

Plitvice-upper-lakes-map.jpg  

 晚上下榻的Hotel Jezero就在十六湖公園入口(下圖)附近。

DSC_9710-1.jpg

 進入十六湖公園就是一大片綠意盎然的森林,行走在其中可呼吸到最潔淨的空氣。

DSC_9711-1.jpg

 DSC_9713-1.jpg

坐船才能抵達上湖區 

DSC_9714-1.jpg

 

我們住的旅館Hotel Jezero在公園2號入口(Entrance 2)附近,在1號碼頭(P1)坐船到對岸的2號碼頭(P2)只要幾分鐘,上了碼頭就開始遊上湖區了。

 

Plitvice Lakes Map.jpg  

這位年輕的領隊(下圖)才20幾歲。 

智慧型手機的問世改變一切。由於人手一機,每個人拍照的時間跟著加倍,除了找人拍照之外,還要拿起手機自拍,所以,想要找一個沒人的畫面總要等到天荒地老 

DSC_9715-1.jpg

 順光時,湖底秘密藏不住,樹幹、腐葉、游魚、碎石等等,可謂一覽無遺。

DSC_9716-1.jpg

由於地表高低落差形成大大小小的瀑布 

DSC_9720-1.jpg

DSC_9723-1.jpg

十六湖之中的一個湖:Gradinsko Jezero 

DSC_9725-1.jpg

可能是領隊的經驗不夠,這次遊覽上湖區有如急行軍。

她竟然沒有控制整個遊覽時間,只是急著把行程走完,我為了不讓路人甲乙丙入鏡,都要等待畫面淨空才拍照,當我好不容易尋找題材->構圖->拍照之後,常常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團友們早已在可見距離之外。

我雖然帶著導覽機,但是領隊導覽的聲音已經消失不見,我這時的心理壓力真的很大,畢竟上湖區不是一條木棧道通到底,只要領隊彎到一條岔路上,我就可能要靠自己了,因此,一路上只能急忙趕路,等看到團友的背影才稍微放心。

結果我們竟然提早一個多小時離開上湖區,唉!我來克羅埃西亞就是為了十六湖,沒想到看十六湖的時間比看『木棧道』的時間還短,真是夠了。 

DSC_9730-1.jpg

溶解在水裡的碳酸鈣一旦達到飽和狀態,開始會產生結晶而逐漸沈積在河床上,這些沈積物原本是乳白色或灰色,與其他礦物質產生綜和作用後慢慢變成黃色,經過太陽光折射造成晶瑩剔透、碧綠清澈的湖水。 

DSC_9734-1.jpg

DSC_9736-1.jpg

DSC_9740-1.jpg  

DSC_9743-1.jpg

DSC_9747-1.jpg

DSC_9749-1.jpg

DSC_9756-1.jpg

DSC_9758-1.jpg

DSC_9761-1.jpg

DSC_9766-1.jpg

DSC_9768-1.jpg

DSC_9772-1.jpg

DSC_9774-1.jpg

平坦而彎曲的木棧道也是湖區的一景 

DSC_9775-1.jpg

DSC_9785-1.jpg

出上湖區的休息站 

DSC_9786-1.jpg

離開上湖區需搭接駁車下山,短短十幾分鐘的車程卻發生一段小插曲。

我們是第一個排隊的旅行團,沒想到載有三節車箱的接駁車一到,後面的一群老外一擁而上,領隊帶著我們上第三節車廂,結果竟然全部的團友都沒有座位...。

我們這一團的團友中有一對夫婦已經70高齡,經過將近二個小時的急行軍已經筋疲力竭,這時站在走道上隨著車子沿著山路迂迴下山而東搖西晃,領隊看了不忍心就拜託坐著的一位小女孩的媽媽,請小女孩讓位給老太太。

沒想到這位小女孩馬上板起臉來,堅持不讓。

後面坐的是小女孩的爸爸和哥哥。這時,哥哥馬上坐在爸爸身上,讓老太太坐下來休息。

前座的媽媽忙著曉以大義,好話說盡,妹妹最後才心不甘情不願地坐到媽媽的大腿上讓老先生可以休息一下。

國內讓座的美德是從小培養的,可是,國外並沒有敬老尊賢的習慣,小妹妹真的受委屈了。 

DSC_9787-1.jpg  

晚上在Hotel Jezero(湖旅館)吃四道式西餐。

前菜是『涼的』烤鳟魚,對喜歡熱食的台灣人一定很難接受,其實涼涼的鳟魚在夏天吃起來特別開胃。

這道菜讓我想起老媽年輕時常做的一道料理。

記得每次拜拜老媽都要準備三牲:一隻雞、一塊五花肉和一條魚。

老媽總要買一條魚回來煎或是炸,等拜完後,她會切一些紅蘿蔔絲、黑木耳絲、香菇絲、筍絲和肉絲等等下鍋炒,然後加一點點醬油、香油、糖(我們南部人做每道菜都要放一點糖)、一碗高湯,等湯滾後加一點黑醋,然後用太白粉勾芡,再將拜好的魚放下去,就是一道有湯有魚的好菜。(聰明的格友指出,這是一道古早菜稱為『五柳枝』)

我最喜歡的吃法是:夾一些米粉,然後倒些湯料進去,心滿意足地吃一大碗。

看到這道鳟魚(雖然沒有湯汁)真的想掉淚...老媽走了快一年,不知她在天堂裡是否安好???

DSC_9804-1.jpg

DSC_9807-1.jpg

 主菜是烤鱈魚+燉馬鈴薯。

DSC_9806-1.jpg

檸檬+香檳酒(咖啡色)冰淇淋

DSC_9815-1.jpg

當我正在用餐的時候,突然發現坐在左前方的團友L特別像阿扁,包括身高,神似度達70%,他也住在台南市,真是湊巧。

這位L先生說,他年輕時長得更像阿扁,有一天他到朋友家,他朋友的女兒看到他嚇一跳說:『阿扁怎麼來了?』

還好他是親綠派,否則可真要得精神分裂症了。

DSC_9810-1.jpg

DSC_9811-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