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看到今周刊668期的一篇文章「以房養老 政府出面擔保才能成功」,覺得金融業真的可以好好研發這種類型的產品。

由於社會福利制度尚未健全,年輕人不敢生小孩,讓台灣的出生率與德國並列世界倒數第一,在可見的未來,一個小孩要養二個大人,試問這個小孩養得起嗎?

現在的社會現象是,老人「窮的只剩房子」。台灣人還不能接受到安養院去度過餘生,寧可守著多年胼手胝足買下的房子。長壽對老年人是不能承擔的重,以前工作還能安安穩穩做到65歲退休,剩下10多年的生命就靠那筆退休金過活,可現在社會卻不再一樣了。

如果不是服務於公家機關,當自己年齡超過40歲時,就要有被逼退的心理準備。有間銀行合併了另一間銀行,有位50幾歲的協理希望仍能繼續在新東家工作,沒想到新東家把他的位置安排在廁所附近,又不給他電話,反正擺明了要他走路。又有一例,有一位曾是經理的朋友,當公司不要他時,就把他調去當業務員。反正,只要自己沒有被利用的價值,工作的機會就沒了。結果這兩位都辭職了。

當大多數人辛勤工作一輩子領不到退休金、沒有小孩可以依靠,這時活到80 ~90 歲等於是上天給的懲罰。其實社會福利制度是政府早該規劃的事,可是,不管那一黨執政,都只提出短期的政策,不敢也不願面對未來一~二十年內即將發生的問題。

人生最遺憾的事情,是死的時候,錢還沒花完;人生最悲慘的事情,則是錢都花完了,卻還沒死。當老人窮的只剩下房子,而兒女自顧不暇時,怎麼辦?這時「反向式抵押貸款」就是解決老年問題的一個方案。

現在銀行的房貸是,將房子設定抵押,然後依照銀行規定,貸給客戶一定比例的金額,客戶按月繳〈本〉息,行有餘力則還清貸款,塗銷抵押權,契約存續期間出現負債逐漸減少,而純資產額逐漸增加的狀態。「反向式抵押貸款」在美國稱為「reverse mortgage」,英國則稱為「lifetime mortgage」,中國翻譯為「以房養老」最能傳達商品精神。高齡者拿房子做抵押,先從銀行拿現金〈一筆或是按月〉,仍可留在原房子居住,等往生或永久搬離,有抵押權的銀行再處分擔保品,在契約存續期間中,呈現負債逐漸增加,純資產逐漸減少的現象,因此被稱為「reverse」〈反向式〉。

對高齡者而言,這是一個超完美的金融產品,試想,誰願意等老了以後伸手向子女要錢?可是,對銀行業者可能是一場災難,因為現在老年人活到80~90歲比比皆是,那什麼時候銀行才能清算房子,收回貸款呢?搞不好,老人還沒掛,銀行先掛了呢!

如果房價崩跌,在20~30年間發生是很有可能的,金融機構將會承受損失,如果利率走向和預估的相反呢?因為獲利低、風險高,銀行沒有意願承做。

提高銀行參與的誘因就是政府的介入。由政府預估不同族群的餘命,銀行據此研發金融商品,當貸款者活超過預期餘命時,由政府出面補貼金融機構不願承擔的風險部分。

金管會主委陳沖2009年9月28日表示,將跨部會推動反向抵押貸款,預計一年後完成規劃,擬從台北市等都會區試點辦理。希望金管會能照陳主委預定的期限完成規劃,讓這項金融產品早一點問世,讓長壽不再是一種詛咒。要不然,《社會福利不足→少子→老年問題》必將成為台灣人無法擺脫的宿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