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多年前抱著歷史課本苦讀的日子,對於中國五千多年悠久的文化,唐、宋、元、明、清朝的文治武功,我們只能努力背誦,縱使得了高分,對整個中國歷史仍是懵懵懂懂,一知半解。其實當學生的我們也不願如此打混,因為那時我們仍稱中國為萬惡共匪,政府也不開放到中國觀光,叫我們如何了解看不到、摸不著的那片秋海棠的歷史淵源呢?

何其有幸,原本敵對多年的雙方竟然互相擁抱,兩國子民也可以互相交流,今天讓我們走到天子的腳下 - 紫禁城,重新走入歷史長河。

4月7日第一個景點是景山公園。可能有些格友對景山公園有點陌生,可是,如果說景山公園是明朝最後一位皇帝自縊的地方 - 梅山,相信會喚起格友久遠的記憶。

最近崇禎皇帝在台灣很火紅,因為政論家南方朔將馬先生比成崇禎皇帝。....旅遊日記不談政治,否則血壓要飆高了。

明崇禎十七年間,李自成攻克內城,崇禎出玄武門登景山,自縊在山東側一株槐樹上,稱之為「崇禎自縊處」。當我們來到景山山腳下,就看到上圖由北京故宮博物院所立的碑文「明思宗殉國處」,ㄟ 明明是「自縊」,可是北京故宮卻改為「殉國」,可見遣詞用字的神妙

清乾隆十五年在山峰上建了五座琉璃亭,山後添建了幾座宮殿,並在山中遍植果樹,園內松柏參天,風景秀麗,故稱「景山」。景山公園是舊北京中軸線的最高點,從這裡俯看紫禁城,氣象萬千,景色壯麗。

這座山標高僅92公尺,甚至比天母的水管路還好爬,全程僅費時約二十分鐘。




景山公園正在打太極拳的老先生



從景山公園離開,越過一條馬路就進入紫禁城。紫禁城內有一條南北中軸線,從午門到玄武門〈清代為避康熙名諱改為神武門〉,明思宗崇禎皇帝即是從北邊玄武門逃到景山公園自縊。所以說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只要實地走一遍,馬上了解當時的歷史軌跡。

為什麼皇帝居住的地方稱為「紫禁城」〈Forbidden City〉呢?古代天文學中有三顆垣星〈太微、紫微、天市〉,周圍環繞著28宿,其中紫微垣位於正中央,是三垣之首,也是所有星宿的中心。皇帝是萬民之首,皇帝居住的地方自然也是世界的中心,所以古人以「紫微正中」之義來象徵人世間帝王之居所,而皇帝的宮殿乃屬禁地,因此明、清皇宮就有紫禁城之名。


到紫禁城遊覽必須穿上一雙好走的鞋子和一頂遮陽帽,因為從北邊神武門走到南邊午門,大約要二個小時,如果是夏天,保證走到虛脫,尤其是紫禁城中軸線宮殿群內沒有種大樹,因為大樹容易藏人,如此一來,皇帝就有生命危險。上次看那本「我在慈禧身邊的日子」,發現當皇帝、皇后、皇太后真辛苦,好吃的菜不能夾第三口,怕被下毒;理髮的師傅必須要用皇宮自備的刀子才能幫皇帝理髮;現在又發現紫禁城主要宮殿群內幾乎沒有大樹可以乘涼,因為怕被暗殺,那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千方百計想當皇帝呢?

紫禁城位於北京市中心,今天人們稱它為故宮,亦即過去的皇宮。故宮東西寬為750公尺,南北長960公尺,面積72萬平方公尺,為世界皇宮之最。故宮的整個建築被兩道堅固的防線圍在中間,週邊是一條寬52公尺,深6公尺的護城河〈下圖〉環繞;接著是周長3公里的城牆,牆高近10公尺,底寬8.62公尺,城牆上開有4門,南有午門,北有神武門,東有東華門,西有西華門,城牆四角還聳立著4座角樓,角樓有3層屋脊,造型別緻,為中國古建築的傑作。

請參考北京地圖



經過護城河,即進入北邊神武門,門上有「故宮博物院」字樣







乾清宮是皇帝的寢宮,坤寧宮是皇后的寢宮,乾、坤是《周易》中的卦名,乾表天,坤表地,中間為交泰殿,這就是民間所傳的「三宮」。

坤寧宮為中宮,是明代皇后的住處,清代皇后有時不住坤寧宮,但它仍是中宮的象徵。坤寧宮的東西各有六宮,東六宮是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延禧宮、景陽宮、永和宮;西六宮乃是儲秀宮、翊坤宮、永壽宮、長春宮、咸福宮和啟祥宮,分別代表十二星辰,而坤寧宮則象徵天上明月。這樣一來,三宮六院就比如眾星拱月的格局,皇后的地位自然就高高地凌駕於眾嬪妃之上。紫禁城格局可參考紫禁城

下圖坤寧宮的窗戶外面還有一道活動式的木窗。



古代計時的日晷



今天的紫禁城任何宮殿都不對外開放參觀,我們只能從外面或是透過窗戶,或是從大門開口處向內一窺端倪。看了這幾個宮殿,我最大的感想是,由於科技的進步,現在我們一般小百姓屋內的陳設都要比宮內設施要舒適的多。



明至清康熙年間,乾清宮是皇帝居住並處理政務的寢宮,雍正皇帝即位後,將寢宮移往養心殿,這裡就成為舉行內庭典禮活動和引見官員、接見外國使臣的場所。

乾清宮又是清代皇帝死後的停靈之處,以示壽終正寢。按照儀式祭奠後,轉至景山內的觀德殿,最後正式出殯,葬入皇陵。

乾清宮前有日精門、月華門,代表「乾坤日月明,四海皆升平」
,烏龜和鶴則取其長壽之意。



乾清宮裡的「正大光明」匾令人想起「康熙遺詔」。話說康熙在位六十年,他有三十五個兒子,究竟要把皇位傳給那位皇子,他真是舉棋不定、傷透腦筋,他立了又廢,廢了又立,最後造成皇子間的相互猜忌、骨肉相殘,後來他不立太子,改將遺詔放入匣子置於「正大光明」匾後面,皇帝死後,取下匣子由秘密指定的皇子繼位。〈二月河著有精采的小說可供參考〉

在這場奪嫡的政權鬥爭中,善於機謀的皇四子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終於獲得康熙的青睞,對於雍正皇帝即位的正當性,至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人說他竄改了遺詔,把〝傳位十四子〞,改為〝傳位于四子〞,可是去年十月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展出的雍正文物展,康熙遺詔寫的是「傳皇四子」毫無更改痕跡。至於康熙生前是否有立任何遺詔或是所謂《康熙遺詔》是否為雍正在康熙死後寫成的其實也廣受爭議,史學者認為遺詔確實存在,但內容真假難辨。

乾清宮室內一景



太和殿是明、清兩代皇帝舉行大典的場所,俗稱「金鑾殿」,是宮中最高大的建築,太和殿的殿簷角有10種動物加上前面第一個騎鳳仙人,比起其他宮殿,太和殿的簷角飾物是最多的。
 
至於為什麼用仙人騎著鳳凰,傳說齊國的國君在一次作戰中失敗,被敵人追到一條大河邊,眼看就要走投無路了,突然,一隻大鳥飛到眼前,國君急忙騎上大鳥,化險為夷。因此人們把他放在建築脊端,亦即逢兇化吉。

在小仙人之後,以坐姿排列著一隊小動物,根據建築規模和等級不同而數目也有所不同,多為一、三、五、七、九的單數。紫禁城的太和殿用了十個,除了象徵皇權的至高無上外,大概也意味著只有皇帝才配享受到〝十全十美〞的待遇。

在不同的建築物上,小動物的數目不等,用九個來舉例,它們依序是:鴟吻、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建築物屋脊的動物越多,代表級別越高。太和殿共用了十個,多了行什,天下無二。

古代的宮殿多為木質結構,易燃,因此簷角上使用了傳說能避火的小動物,這些美觀實用的小獸端坐簷角,為古建築增添了美感,使古建築更加雄偉壯觀,富麗堂皇,充滿藝術魅力。
除此之外, 這些小獸也象徵著消災滅禍、逢凶化吉、剪除邪惡和主持公道之意。 〈上文截自CHIRO次郎的猜猜看解答篇《簷角小獸》〉

太和殿簷角小獸



養心殿



「螭〈音ㄔ,中國傳說中蛟龍一類的動物〉首」有排水的功用,每逢大雨,可呈現千龍吐水的奇觀。



紫禁城內到處可見下面的銅缸、鐵缸,這些缸是宮中的防火設備之一,又稱消防缸,平時儲滿清水以備失火之用,每到冬季十月至翌年二月,在缸外套上棉套,缸上加蓋。氣溫低時,缸下燒炭加溫以防缸水凍結。距今最早的缸為明弘治年間〈1488~1505年〉鑄造,宮中安設大小銅、鐵缸共308口,其中鎏金銅缸18口,陳設在太和殿、保和殿和乾清門兩邊。 



宮殿前到處可見消防缸











離開紫禁城最後要經過「午門」,這時讓我想起常常在古代連續劇有「推出午門斬首」的劇情,地陪經過午門時特別向我們澄清,「午門」位於紫禁城,怎麼可能在午門外將犯人斬首示眾呢?這是犯忌諱的事,其實是去菜市口行刑的。

我一直很好奇大陸火紅的漢武大帝、少年康熙、宰相劉羅鍋等等連續劇到底是在哪裡拍攝?地陪說,他們都是另外搭棚拍攝,紫禁城內豈可容許閒雜人等入內拍攝宮廷劇。也對,這些國家古蹟那堪如此這般蹂躪呢!

這次到北京最深刻的印象,第一是:安檢。最近恐怖事件頻傳,因此每次check in時,飯店都要求影印台胞證,而且幾乎每個景點都在入口處設立安檢站,不僅隨身包包要過機器,即便隨身所帶的水壺也都要求遊客喝一口,以保證水壺內所裝的確是飲料。

第二個印象是:北京各個景點都擠滿了遊客,而這些遊客中,大部分是內陸來的中國人,看他們帶著一色的帽子,跟在導遊的後面,努力聽著解說,讓人感覺到中國的經濟正在起飛,老百姓已經有閒錢旅遊了。

上面的照片大部分拍的是局部,無法顯現出整個紫禁城的遼闊和雄偉,只因為從北邊神武門往南走,遊客越來越多,走到太和殿前廣場只見遊客不見城,
想拍一張大景而不可得,真是滿遺憾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