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澎湖遊玩常常都得坐船,坐在船艙裡雖然比較安全,可是沒有臨場感,我特地跑到後面甲板上享受乘風破浪的樂趣,也利用機會攝取船員和團員的互動鏡頭。

上圖是酷酷的駕駛員,記憶深刻的是,有些團員一時興起,跑到上層甲板欣賞海景,馬上被這位先生要求到下面的船艙,因為太危險了。

雖然現在已經是六月初,陣陣海風和炙熱的陽光讓澎湖的婦女變成蒙面女人,也讓各個男士的皮膚晒得黝黑。除了打魚維生,澎湖居民只能靠著短暫的觀光季節賺錢,天氣險惡和謀生不易造成人口大量外移到台灣。

這次博奕公投由反對的一方勝出,真是讓人喝采。
澎湖人口約9萬人,據當地導遊表示:反對的一方〈大多為公教人員〉2萬多票,贊成的一方也是2萬多票,反對的一方僅比贊成的一方多了1000多票,可是這1000多票決定了未來澎湖的命運。

當初提出在澎湖白沙鄉成立賭場的構想,是為了解決旅遊淡季消費不足的問題、創造就業機會、強化地方建設、增加地方稅收、促進觀光發展。可是,成立賭場同時會造成民風敗壞,難道賺錢真的勝於一切嗎?

澎湖降雨量為台灣的二分之一,由於澎湖平均高度僅數十公尺,無法蓄積太多雨水,所以抽取地下水一直以來是澎湖人解決用水的策略,但是,家家抽水造成澎湖地層下陷,也造成地下水鹽化的問題。

1995年台灣自來水在澎湖設立第一座海水淡化廠,到目前已經設立三個廠,供應澎湖40%的供水量,剩餘的需求量由地下水和小水庫支應。當我們在旅館或在海上平台活動時,導遊總要叮嚀我們節約用水,可見澎湖水資源的可貴。如果澎湖成立賭場,水的來源絕對是很大的問題。海淡廠處理海水也是有其限度的,當淡水從海水抽出以後,剩下的鹵水〈高鹽度的海水〉還是要回歸大海,如果鹵水過多,是否會造成澎湖沿海的生態浩劫呢?

除了水以外,澎湖的垃圾也是一個問題。澎湖的垃圾掩埋場早已滿載,現有的垃圾只有以鄰為壑,請台灣本島幫忙處理了,如果澎湖通過博奕條款,除了原本的9萬居民和觀光客以外,每年還會湧進數十萬的賭客,新增加的垃圾怎麼辦呢? 有哪一個地方樂意幫忙處理別人家的垃圾呢?

5月31日抵達澎湖當晚,剛好有煙火表演,我們走在馬公的中正路上,隨意攔下正在前進的澎湖人,我們問:到哪裡看煙火?到哪裡買正宗澎湖土產?這一家子殷勤地指引我們黑糖糕的創始老店,並且帶我們走直路到欣賞煙火最佳的地點,因為如果抄近路走小巷子,他們怕我們找不到回旅館的路,即便離煙火開始只剩幾分鐘。



澎湖
純樸的民風是千金不換的,如果財團進來、黑道涉入,那到時澎湖除了錢還剩下什麼?聽說三年以後,還可以再舉行一次博奕公投,我望著路上新建的大型旅館,還有買進土地套牢的大量投機客,希望到時候澎湖人仍能抗拒種種金錢的誘惑,做出正確的抉擇。



在補習班任教的團員正開心的下船



我們到達虎井嶼後,導遊說接著是自費行程,可以花一百元搭導覽車,或是租摩托車環島,我當然是選擇坐車了。

澎湖的接駁車都是沒有冷氣,而且車齡久遠的老車,坐在上面真的有一點害怕。我就曾經目睹一輛早上坐過的車,下午就掛掉了。開車的導覽員是里長,他的口才絕佳,以幽默的語氣道盡生活在這個小島的無奈。

虎井嶼也是玄武岩島嶼,坐車上「山」可以盡覽玄武岩風光,所謂的山也才幾十公尺,為了美化數字,導覽員以「公分」來強調山的高度

虎井嶼上除了玄武岩地形,我們還參觀「南進指揮所」。所謂南進指揮所當然是指日本時代的建築了。指揮所有如地下碉堡,經過整修還保留原樣,我們走下樓梯,只看到一間一間的水泥牆隔間,有大有小,光線從小小的窗口透進來,讓人仍舊感受到一絲絲戰爭的氣氛。

這位有一點像沈文程的團員正在專心的點煙,真是姿勢百分百



其實有些澎湖人仍是生財有道,比如虎井嶼開車的那位導覽員,每開一次車,假設每次遊客20人,就可收100 x 20=2000元,一天最保守估計,遊客來二次,一天的收入就有4000元,一個月有4000 x 30=12萬元,澎湖旅遊季節大約一年六個月,12萬元 x 6=72萬元。當然這些收入還要扣掉車輛的成本,支付導遊的佣金等等,不過如果每天僅僅工作不到二小時就能賺大錢也很不錯。

這位導覽員帶我們觀賞完南進指揮所之後,竟然就開到碼頭旁的鮮魚湯店門口〈下圖〉,希望我們能「振興澎湖經濟」。我們告訴他說,這樣我們
可能會趕不上開船時間,可是他說開船的時間由他決定。

等吃過鮮魚湯我才知道,原來這家店也是導覽員家人開的,可見澎湖人為了賺錢真是想方設法,用盡心機。我覺得,把這個虎井嶼當做景點來遊覽真的是太勉強了...。



從海上撈起的蚵必須先用剪刀處理過,剝好的蚵一斤160元,宅配費用另計。我們在台灣市場裡看到的蚵通常是泡過水的,變得比較大顆而不扎實,可是這裡賣的可是原汁原味新鮮的蚵喔!



下圖的船是抓櫻花蝦的船。





我們坐船順便參觀海蚵的家。和台灣本島河口潮間帶蚵田、插竹嵩搭蚵寮方式不同,海蚵田採用的是深海沿繩養殖法,將掛了蚵苗的繩串固定在塑膠浮筒上,浮筒上空無一物,浮筒下則是一串串海蚵。

澎湖海蚵與台灣海蚵不同,台灣本島陸上蚵田受潮汐變化、海水升降影響, 澎湖的海蚵則終年養在海洋溫床中;台灣本島常見河口污染,而澎湖海域生長的海蚵「純淨健康」。

下圖是東安海上平台,前面那些浮筒則是海蚵的家。



近幾年來,澎湖發展出海洋牧場的觀光項目,也是這次澎湖旅遊的壓軸好戲。
「海洋牧場」原為政府輔導漁民在漁船太多及漁業資源日漸缺乏的情況下,因應而生的箱網養殖業。

海洋牧場的活動包含了釣海鱺魚、花枝、餵魟魚和碳烤牡蠣…等項目。

搭船由馬公港出發約莫二十分鐘,出現一道道固定箱網的浮具。浮具下方長約25公尺、深8~12公尺,以箱網圍成的海域,正是海鱺的家,這座箱網牆 像是一個網做的大魚缸,將海驪固定在一定區域,不同的是海水可自由穿流。海洋箱網養殖,就像是一座海洋牧場,以放牧取代獵捕,也讓海洋資源得以休養生息。

「觀光水棧休閒平臺」(下圖),則是在海面上搭起一座由浮筒串連合成的平台,並以一池一池為單位,規劃放養海鱺、烏賊、魟魚等不同區域。

海鱺生長速度快、一年可以長到6~8公斤的海鱺,肉質鮮美,富含脂肪、高蛋白、膠質、DHA、維他命E與豐富油脂,據聯合國統計,台灣是全球最大的海鱺養殖王國,而澎湖正是台灣人工海鱺養殖鼻祖,
主婦聯盟供應的海驪也是澎湖出產的。黑鮪魚是屏東的烏金,那麼海驪堪稱是澎湖的海金。

海上平台備妥釣具提供「釣海驪、烏賊」的遊戲。這裡的釣魚與一般釣魚不同,由於業者怕釣客甩桿時會鉤到其他釣客,也擔心沒有經驗的人會傷害到珍貴的海驪,所以這裡的釣繩沒有魚鉤,只能用釣繩綁住切塊的魚餌讓海驪咬食。

每位生手在業者的調教下,馬上下場一展身手,體驗海釣的樂趣。即便沒能釣到任何一條魚,但是僅僅是海驪咬食魚餌的拉力就足以讓我們high翻天。



綁魚餌也有學問,經過測試結果,魚尾比較不獲海驪的青睞,最好是使用魚頭,將魚繩在魚鰓縫隙間卡住,魚餌才不會一下子就被海驪吃掉。

而且,參觀海上牧場最好是提早出發,因為最先餵食的遊客才能讓飢餓的海驪上鉤,我們參觀那天只有一團20多人,如果是旺季時,整個海上平台坐滿了人,吃得飽飽的海驪怎麼可能現身呢?



餵食魟魚也是這次來海上牧場參觀的重頭戲。記得上次魟魚引起大家注意是澳洲的鱷魚先生的胸部被魟魚毒刺倒鉤刺到致死,可是這裡的魟魚毒刺已經被拔除,我們用魚塊吸引魟魚前來咬食,魟魚就像狗狗貼著餵食遊客的手,看來非常乖巧。



當我們釣完魚後,船家在平台上為我們準備雞腿、豬肉片、雞肉串、花枝丸、加了沙茶醬的金針菇、塗了奶油的玉米,還無限供應海蚵讓我們一邊碳烤,一邊笑談天下事,尤其是那多汁肥美的海蚵.....真是讓人回味無窮。



離開澎湖最後一個行程是靠近馬公機場的林投公園。當海上牧場尚未興起前,林投公園是來澎湖旅遊必經之地,現在早已門前冷落車馬稀,路邊販售紀念品的小屋,陰暗的空間、厚厚的灰塵,在在說明遊客不再的淒涼。

走在林投公園的長廊遇到一群活潑的高中生,她們正在自拍跳躍的動作,我馬上也來試拍一下。過去我在高美濕地、通樑古榕也拍過類似鏡頭,可是常常其中有些人節拍沒抓對,跳得參差不齊,可是聽說這些女孩都沒有經過彩排,每個人都能同時往上跳,真是佩服!佩服!



林投公園裡的龍舌蘭,這種名稱很像蘭花的植物,其實長相和蘭花非常地不同



龍舌蘭背面花紋



海濱環境通常具有風大、砂石鬆軟、鹽分高、太陽輻射強烈、氣候多變等因素,為了要在這種環境成長,海濱植物也因此有著幾種特色,包含了低矮、匍匐生長與節節生根以躲避強風﹔葉部特化成尖形或肥厚短小、甚是長有茸毛或帶臘,避免強風與貯存水分,或是排鹽﹔另外還有隱根性、深根性,以及花期短、甚至花形特異等等,相當特別。

澎湖的濱海植物 - 草海桐,由於莖粗大肥厚而且葉片寬大多肉,所以在惡劣的海邊,也能夠終年長綠。草海桐最大特色就是開「半花」,亦即為了搶時效、快速繁衍。一般的花多半長成圓圓一個,草海桐卻總是只長一半,變成一個半圓形。而這種獨特的花形,也被台東的原住民加上神話,視為是當年一位勇士與一位貴族公主互守信約的標記。



澎湖的田野和草地間,
從春末到初秋到處可見盛開的天人菊。這種被澎湖人暱稱為「野菊花」的一年生菊科植物,為澎湖的縣花,因此澎湖又被稱為「菊島」。





射干耐乾旱和寒冷,對土壤要求不嚴,林投公園也可見其芳蹤



林投公園當然有種林投樹,林投果有一點像鳳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