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上海世博展出這個會動的清明上河圖時,超過2000萬人排了好幾個小時才看到這個動畫,我竟然只要花少少的錢,(預售票才165元),也不用排隊就能看到這個結合古今技術的結晶,真是太划算了!

我不只一次到故宮看過清明上河圖,每次欣賞這幅長卷總是讚嘆古人的高超畫藝,更重要的是,這個畫家花了十幾年的時間才完成這個大作,我想這是現代人難以超越的。

一進入台北原花博爭豔館就看到「智慧的長河 - 會動的清明上河圖」的招牌(下圖),下面的英文翻譯真的粉中文耶...



長卷是中國藝術特有的表現方式,突破中國水墨畫空間和時間的侷限,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以鳥瞰的散點透視法,亦即以不斷移動視點的方法,來表現宋徽宗時代首都汴梁(今開封)郊區和城內汴河兩岸的建築和世俗生活,形成類似連環圖畫的效果。

宋徽宗在中國歷史上是最昏庸的皇帝之一,可是很反諷的是,他也是中國歷代皇帝中藝術造詣最高的一個,「瘦金體」就是他所獨創。

他在短短25年在位期間努力推廣藝術,除了原本宮廷內已設的翰林圖畫院之外,還設立畫學,並且正式納入科舉,向全國招考。

宋徽宗也加強培養畫家的素質,一是安排學習觀摩古畫,二是親自加以指導,另外還進行批評表揚。宋代畫院制度的完備加上皇帝的重視,籠絡了許多知名畫家,也培養不少高手,因此才有張擇端「清明上河圖」這幅曠世巨作的產生。

北宋建都開封,此處水道密布,加上前代開鑿的汴河,使開封的經濟、文化進一步發展,商業和手工業空前繁榮,並且帶動了發達的海外貿易,使開封成為當時的國際大都市。
張擇端(1085-1145)當時在翰林圖畫院工作,擅長畫船、車、橋樑、街道、城郭等等。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出政治清明的時節,城郊和都市的種種活動,成為宋代民俗畫的瑰寶,為庶民文化留下珍貴的歷史紀錄。







進入會場,首先看到清明上河圖上10幾個重點圖示,我剛好租了導覽機,因此更能進一步了解整幅繪畫的時代背景。(因為我買了預售票,因此可以七折(70元)租借導覽機)。



清明上河圖上有好幾百個人物,不同的階層,穿著也不一樣,展場先將當代服飾展示出來,讓我們在欣賞動畫時能快速融入當代氛圍。



先來分享一段Youtube的影片


清明上河圖最吸睛的是「過橋」情景(下圖),這時看上面的影片更能體會作者下筆的獨到之處。

當船要過橋,船夫緊張地放下桅桿,橋上的行人伸頭探腦地指指點點,看到動畫之後,更能充分領略當時那股又緊張、又熱鬧的情境。





下圖下端有一塊很搞笑的招牌:「久住王員外家」,即「客棧」的意思;還有「趙太丞家」就是「醫藥鋪」。

「孫羊正店」對照「十千腳店 」,就是賣酒的地方。宋朝實施酒類公賣,由政府授權釀製專利,官府把酒麴分配給出錢的大型酒戶,約七十餘家「正店」,負責釀酒兼賣酒;其他兩萬間小型零售店,則向正店批酒來賣,稱為「腳店」。

「十千腳店」的「十千」則取材自詩仙李白《將進酒》中的「斗酒十千恣歡謔」,看來張擇端的文學素養和繪畫才藝頗為相當呢!

聽說這個動畫版的清明上河圖總共有六個女人,有關單位說如果找到了,就可以獲得一張上海台北來回票,下圖那位側坐在驢子上頭的就是其中一位...



商人牽著駱駝進城顯現當時貿易的興盛情況!



「會動的清明上河圖」分白天和黑夜兩個場景,每個場景四分鐘,我從汴京的郊區看著小孩兒在院子裡玩耍,沿著河邊慢慢地走,兩岸的建築越來越繁華,有轎夫抬著轎子進城,船邊有腳夫苦力正在卸貨,有一大堆人正在圍著說書聽故事。

城門口人來人往,有商人牽著駱駝正要進城,也有官家隊伍正要出城,城門附近橋上有好多人正在看著橋下漂過的平安燈...猶如穿梭時空一千年,回到當時汴京的昇平景象。

「會動的清明上河圖」宛如一部電影,可惜只有四分鐘...,我想知道那條大船後來到底過了橋沒?那隊駱駝後來在哪卸貨?路邊兩位長舌男聊了多久? 看來只能等著科技給答案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